这是港股燕窝第一股。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日前,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燕之屋”)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即将开始管理层路演。兜兜转转,厦门终于要迎来一个燕窝IPO。
燕之屋的掌舵者黄健,曾经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早年间,他辞掉“铁饭碗”来到厦门。1997年,燕之屋前身创立,后来开创了燕窝开碗即食的先河。招股书显示,燕之屋2022年营收近17亿元,而毛利长期在50%左右,还邀请了赵丽颖、刘嘉玲、林志玲、金晨等明星代言。
燕窝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生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这几年,燕窝意外成为了新消费崛起的细分赛道,但争议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质疑:燕窝的营养成分几何?吃燕窝真的是智商税吗?
福建老师下海,卖起燕窝
要IPO敲钟了
一位数学老师辞职下海,燕之屋的故事开端于此。
时间回到1986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黄健,被分配到户籍地柘荣县中学当数学老师。1992年,黄健选择辞职,到厦门闯荡。
不过仅过了一年,黄健再度辞掉工作去新加坡自费留学,那时他一边上课,一边在新加坡某大厦的保健品展柜销售美国的一款保健产品。就这样,他在新加坡待了几年。
彼时恰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黄健萌生回国创业的念头。受朋友启发,他决定切入燕窝赛道,并且到燕窝的原产地印尼考察。1997年底,从印尼考察回来后,黄健联合姐姐与妻子,创建了燕之屋的前身——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当时,他们从印尼进口燕窝干货,再通过厦门当地的商场和药店代销。此后,黄健的产品开始走向全国,除厦门外,还覆盖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健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尽管股东高管并不看好这种模式,但黄健坚持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燕之屋开始探索“专卖店+厨房”的模式。2002年6月,第一家专卖店在厦门禾祥西路诞生。
当时,燕之屋专卖店不仅展示商品与销售,还有厨房,其引入现代化蒸煮设备,做到现点、现炖、现吃、现送。用户可以到燕之屋店里食用燕窝,也可以预约送到家里享用——燕窝进入开碗即食的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质监部门的一次抽检,燕窝行业爆发了“血燕危机”。虽然事件的主因是行业标准缺失,但燕之屋依然遭受重创:大量门店被迫关停,公司的现金流一度十分紧张。
公司不得不大刀阔斧改革。2014年,燕之屋将家族式企业打造为合伙人制,又与另一个曾代理高端滋补品的国内营销团队达成合作——燕之屋重组,黄健退居幕后。2016年,燕之屋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实际上,黄健曾几度带领公司谋求上市:
恰恰就是在血燕事件发生的2011年,燕之屋第一次在港股提交IPO申请,后来不了了之;2021年,燕之屋再度闯关港股IPO,依旧无果后,同年底转战A股,到了2022年9月,就在上会前夕,燕之屋主动撤回了A股上市申报材料;
2022年11月,燕之屋向中国证监会厦门监管局提交了辅导备案材料,欲再次冲击“A股燕窝第一股”;直到今年6月,考虑到“整体A股审批程序持续存在不确定性”,燕之屋又转战港股。
“贵妇收割机”,一年进账17亿
一碗燕窝如何撑起一个IPO?
细说起来,燕之屋主要从事燕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干燕窝及其他燕窝衍生产品。招股书中提到,燕窝是一种在中国已有数百年食用历史的珍稀食材,对于传统长期食用燕窝的消费者来说,食用燕窝产品更多地是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而非将其当作包治百病的“药品”。
据最新招股书,燕之屋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5月31日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01亿元、15.07亿元、17.3亿元、7.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72亿元、2.06亿元以及1亿元。
具体来看,“碗燕”仍是燕之屋的主力产品,只是近来收入占比有所下滑——尤其是2023年前五个月,“碗燕”销售收入为2.83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38.9%降至36.2%。
燕窝历来被称为“贵妇收割机”,受众主要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女性。以燕之屋毛利最高的产品“碗燕”为例,2020年至2022年平均售价从163元/碗涨至174元/碗;不过,鲜炖燕窝的同期均价却从134.55元降至51.52元,也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款产品。
这门生意相当赚钱。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燕之屋原材料食用燕窝的采购均价为每克11.27元。这也解释了为何燕之屋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50%左右。
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消费品牌,燕之屋十分重视营销,从2008年起就先后请来刘嘉玲、濮存昕、林志玲、赵丽颖、金晨等作为品牌代言人。
而过去3年时间里,燕之屋广告费就砸了8个多亿。根据招股书,燕之屋销售及经销开支的大头是广告及推广费,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广告及推广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69亿元、3.26亿元,总计8.31亿。
截至2023年5月31日,燕之屋拥有91家自营门店及214名线下经销商,涵盖中国614家经销商门店。此外,还在京东、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或社交平台上已拥有23家自营网店及13家经销商网店。
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燕窝常常被称作“智商税”。外界常常质疑,作为鸟类的口腔分泌物混合羽毛和杂质形成的巢窝,真能达到所谓的营养保健效果吗?曾有不少专家曾站出来表示,现代的医药研究证实,燕窝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但是对于含有以上物质的食物,并不只是燕窝独有,一些平民化的食物中也能获得,“比如银耳、百合、山药等含有粘液的食物。”
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燕窝依然卖得火热。
消费公司排队去香港
一旦燕之屋成功IPO,港股又多了一家消费上市公司。
放眼望去,港股今年聚集起一些消费品牌——10月,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十月稻田品牌成立于2011年,旗下品牌包括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其主营业务为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截至11月24日,十月稻田的市值已经达到290亿港元。
还有锅圈。11月初,靠加盟店卖火锅食材和烧烤食材的锅圈正式在港交所IPO,收盘市值163亿。回想2015年,锅圈创始人杨明超便成立了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开始设立门店,凭借对于下沉市场和供应链的把控,如今的锅圈已经开出了超过10000家门店。
与此同时,在8月底刚刚撤回A股IPO申请的老乡鸡,被曝将在11月提交港股上市;同样,曾在A股递交招股书的蜜雪冰城,也被曝即将奔赴港股上市,并已选择美国银行、高盛和瑞银牵头安排上市事宜,蜜雪冰城曾回应,“对网传消息不予置评”;综合性茶企普洱澜沧古茶在11月7日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呼啸而来的新茶饮,也正集体奔赴港股。今年6月,投资界曾独家报道,茶百道拿下由兰馨亚洲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的新一轮融资,与此同时,消息传出茶百道正在同步筹备赴港股上市;古茗也传出选择高盛和瑞银安排香港IPO事宜,预计明年初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约3亿美元;还有沪上阿姨,预计今年底将递交港股IPO申请……
为何纷纷去港股上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消费寒冬下,企业间竞争日渐焦灼,拿新茶饮企业来说,只有拿到更多资金,才能跑得更远。当一级市场消费投资人出手越来越谨慎,IPO募资也不失为一个重要选择。
更何况,当一级市场退出日益艰难,消费项目也面临来自背后投资方的退出压力,投资人期待项目上市,以便早日退出。
只不过,现实依然骨感。港股的体量及流动性有目共睹,一大批消费公司络绎不绝排队,不知又有多少人能够拿到理想的估值?这个问题,俨然正在摆在燕之屋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