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西安生物医药产业正迈向千亿

西安医疗产业的实力显然不止于此。未来五年,这座城市的能力能够触碰到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时逢经济周期的下行期,科技医疗的投资尚未抵达回报期,Biotech的风险又卷得太过感人。这种时候,投资机构若不躺平避险,*的选择之一便是改道上游的基础研究,押注核心技术变迁迸发的未来价值。

与过往不同的是,近几年的科研转化有从北上广深外溢之势。其中,不少资本瞄准西部成都、西安两城,一批新兴的科技医疗公司在此孕育。

相较于成都,西安的产业沉淀要深厚一些,经济发展却要慢一些。不过,如果能将过去积累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造,西安仍有争夺西部医疗创新*城的余力。

近年来,已有不少西安主攻产业上游的企业已经完成IPO。医疗领域中,主营高端三类植入医疗器械康拓医疗已将其PEEK材料颅骨修补板卖到了细分赛道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则是在更为旷阔的功效性护肤品挤入市场占有率前三,距跨国巨头欧莱雅仅一步之遥。

西安医疗产业的实力显然不止于此。未来五年,这座城市的能力能够触碰到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1、弯道超车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对于众多创投资本而言,西安的魅力可以简单一分为三。一是高校集群,二是医院集群,三是医药产业集群。

高校集群是这破投资热潮的主要推力。对于一部分投资人而言,名师加持的创业项目自带科技“硬度”,亦有科研成果及充足经费背书,可以省下不少学习成本和甄别成本。

同时,这里的科研项目大都走在基础研究的最前沿,如果能够这些成果进行转化,后续可以触及的上限常常高于孕育于市场中的项目。

因此,虽不及北上的顶流学府,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光机所)等多所名校的西安同样能在国内独当一面。

为首的西安交大尤其善于同创投机构打交道。2021年至今,该校教授在陕西共创办科技型企业150余家,其中不乏脑机、化学发光、激光、新分子等前沿领域中的高新项目。

国内脑机接口头部企业臻泰智能便是孵化于此。目前该企业已获得多轮融资,开发出4款脑机康复相关产品,能够为脑卒中、脊髓损伤、老年痴呆以及精神心理等方面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服务。

国内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先驱华硼中子则成功研发了最新一代BNCT产品治疗恶性肿瘤。该技术通过注射一种无毒无害的含硼药物,再用一种对人体损伤极小的中子射线进行照射,点燃肿瘤细胞内的“核反应”实现精准摧毁癌细胞。今年8月,该企业完成了超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众多成果背后,核心是“人”,但不仅仅是“人”。

从2019年到2022年,中国的专利数量已3年蝉联全球*,但科研转化率不足10%,实现产业化的还不到5%。相较于拥有40%左右的科研转化率的欧美发达国家,我们还差一个环境,一套体系。

因此,为了营造一个理想的科研转化环境,西安交大亲自下场推动科研转化。譬如,他们建立了一支57人的专职科技经纪人团队,一边帮助市场对接高校科技资源,瞄准有意向转化且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帮助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和销售渠道对接,促成转化;一边洞悉市场的需求、产业发展的动态,让成果与需求精准对接。

多项措施下,西安交大围绕产业链研究、招商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的体系逐步成型。打破了创新端和产业端的边界,已逾百项成果因此受益。

与西安交大不同,西北大学在科研转化中主打“因地制宜”。2019年,该校开启定制转化方案的探索,打造了一系列“成果转化+”新模式,

为吸引企业投小投早,学校采取了“许可+分阶段孵化+转让”的成果转化模式。例如,“抗污染过滤膜及含油污水分离净化”项目中,成果研究团队与企业合作成立新公司,学校以1200万元许可实施转化。转化资金由企业分阶段投入,团队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一步中试和工业化放大,学校在一定阶段将成果无偿转让给企业,将企业的风险分散。

而对于“早期乳腺癌诊断试剂”这类侧重研发的项目,西北大学以“赋权+现金”的形式完成930万元转化。成果团队按照拟定转化金额向学校支付成本补偿后,学校将所有权赋予团队,由其自行转化,其目的是克服前期高研发投入时产生公司经营风险。

从今日的成绩来看,西北大学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便是西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该公司主打的“重组胶原蛋白”便是20年前由其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现已是胶原蛋白赛道上的领跑者。

另一个典型案例来自“西光模式”的开创者西安光机所,作为西安科研转化跑得最快的院校,西安光机所已经完成了超400家企业的孵化,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和生物光子三个前沿科技产业集群。

在西安光机所看来,传统的成果转化模式往往是先有成果,再找应用。科研院所的天然使命注定他们更加重视科研,而忽略转化。这也使得科研与产业之间存在脱节与割裂,甚至出现重大资助的科研项目,而落足到产业中只是一个小市场场景的现象。

为破解这一痼疾,西安光机所提出了“拆除围墙,开放办所”的理念。一方面鼓励成果“走出去”,另一方面鼓励更多有才能的人“走进来”。

“走出去”,不仅是科研成果、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等优质科技资源的开放,还是科研成果充分释放,鼓励让科研成果“走出去”,把原来在“围墙”内有可能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与市场有效结合。而“走进来”,则是引进围墙外优秀资源,把企业搬进研究所,并依托西安光机所平台发挥所长。

此外,在从成果到企业的过程中,“去行政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安光机所始终坚持“研究所参股不控股、孵化企业但不办企业”的孵化理念,通过鼓励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来释放*活力。

三所西安典型高校的科研转化推动政策

总的来说,高校以及高校建立的科研转化体系通过标准化科研转化流程,有效消除了企业方与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校本身的科研成果积淀则为前沿科技项目做好背书,使其能够以优质的价格卖出去。

这是一场三赢的交易。高校与投资方完成价值创造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因资源的聚拢而受益。

2、近90年产业积累,西安迈向*个1000亿

20世纪30年代初的西北地区,国内西药加工制造仍处空白。西安虽有几家西药房,但所销药物多为进口,价格昂贵。“九·一八”事变后,外货减少甚至中断,百姓的药物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成为彼时的当务之急。

为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需求,韩威西、薛道五、窦萌三等名流创始,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注资,创建了西北化学制药厂,结束了西北地区百年来没有西药制药的历史,亦启动了西安百亿医药产业的开端。

近90年时间,西安不但发展出庞大的大量中药研发产业及中药原料药产业,凝聚了盘龙药业、金花股份等上市药企,还与外资合建西安杨森,筑起“医药界黄埔军校”,被视为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与西方现代理念的正式接轨。

这些成果共同筑起了西安当下的第三集群——医疗产业集群。

截至2022年底,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相关企业4120家。其中,工业*企业2家,GMP认证企业26家,上市企业9家。生物医药产值超过200亿,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位居中西部国家高新区前列。

西安生物医药近三年工业产值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名录(2023版))

从整体布局看,西安已基本形成以高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西咸新区等为主要区域,以化药、生物药、中成药、医疗器械产业为基础,以再生医学、基因测序、多肽与蛋白等高精尖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西安高新区是创新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数量最多、创新服务最为完整的发展区域,2019凭借31%的企业数量占据了42%的产值份额,且有进一步聚拢之势,可能改变西安生物医药产业以中药为主的产业格局。

2019年西安市生物医药各区县企业产值分布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名录(2023版))

此外,西安的医药产业集群还与西安的医院集群形成互补关系。

一方面,陕西总计81所三级医院(2022年末),西安独占55所,产业的优势强化了陕西医疗资源的集中。另一方面,空军军医⼤学⻄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在全国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方面表现突出,分别立项82项、67项,位列西部医院第二、第三位,仅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优质医院的存在汇集了国内各大新药的临床试验,更为西安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支撑。

3、西安,正等待洗牌之机

除了长久以来积累了的多项优势,西安也在通过政策手段不断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西安针对产业发展出台了《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举措,鼓励国内前沿医疗企业前往西安建厂;亦成立了100亿元规模的西安创新基金,以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硬科技产业,加速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诸多措施对西安的生物医药产业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3年总计438家企业入选陕西上市“后备军”,43家来自医疗领域,形成了以西安为核心,周边市区为支点的网状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全省力量突围生命科学。

2023年陕西上市“后备军”生物医药企业名单

但也需注意,尽管拥有多个集群优势与多重地方政策加持,西安的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一些瑕疵。

其一,西安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企业的资金来源除股东投资外,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私募资本介入较少,从而造成了企业将主要资金投入销售环节,缩减研发资金,突破性创新产品少、竞争力弱,许多仅能制造低水平重复产品勉强维持生存。

其二,虽然全省生物技术科研队伍庞大,但创新技术和实力并不雄厚,仍然存在传统药品多、创新药品少,仿制药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少等问题。细看上市后备军表格,中药和中药原料药占据了大量份额,创新药的发展仍处于萌芽之中。

如今大量资本的蜂拥之至或能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但从时间跨度上看,仍会经历一波兴衰。

毕竟,大规模的融资给予了企业发展的机会,也会带来一些噪声。很多科技企业的技术或能力尚未达标,但因为有了资本支撑或加持,会存活的更久,会让真正优秀的企业受到更多的竞争压力。

如果这类企业历经三年的经营仍能幸存下来,他们通常建立了可靠的技术壁垒,发掘了真正的市场需求,最终将成为支撑西安生物制药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坚之力。

因此,待到潮水冲刷殆尽,西安的生物产业或将迎来一个长久的兴盛之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疗健康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