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11日,“2024创投大会”在西安举办。本届大会以“向实 · 向新 · 向强”为主题,邀请院士专家、投资机构、产业企业从宏观趋势、产业投资、企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呈现一场思想饕餮盛宴。
本场《新能源新材料,向“新” 而行》圆桌对话,由力合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唐立新主持,对话嘉宾为:
方妍妍 啟赋资本合伙人
李龑 尚颀资本董事总经理、新材料组负责人
聂荣锋 青域基金合伙人
沈文春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
王晨鼎晖百孚高级合伙人
王勐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经济师
张念 西高投总经理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唐立新:非常高兴能够在美丽的西安,千年古城来做一个关于新能源方面和新材料方面的论坛。
今天我们在这里有这么多的大咖云集,我们请各位嘉宾做一个简短的介绍,你们投的项目和公司大概的介绍。
方妍妍:大家好,啟赋资本从2013年成立以来,就把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作为我们重要的投资方向,我们主要的投资阶段也是从早期的天使,现在会往后稍微走一些,目前涵盖了早中期的投资。
李龑:尚颀资本是上汽集团旗下的股权投资平台,成立了11年,现在累计管理的资金规模380亿,投了180多个项目,有28家企业IPO,还有一些在报会的过程中。因为是有汽车产业深刻的产业基因,所以我们投资的方向都是主要是围绕着汽车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智能网联领域。
聂荣锋:青域基金是一直以来都关注新能源和新材料这几个领域的投资,更多的是围绕绿色投资的角度。我们投资阶段没有什么限制,从种子期到PE和Pre-IPO,都会有做投资,但更多的还是关注这个细分赛道。
沈文春:凯联资本是北京的一家私募机构,我们在阶段上重点还是中后期投资,PE阶段,我们也会做一些一级半市场的投资。
在整个方向上,我们会更加的泛一些,但是这几年像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和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这些板块是我们重要的方向,我们在这边也会有比较多的布局,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一方面的投资策略,投资的想法,也希望能够跟西安,跟在座的各位未来都有合作的机会。
王晨:鼎晖百孚成立于2012年,我们母公司是鼎晖投资。鼎晖整体来说管理着将近2000亿的资金量,鼎晖百孚成立了10多年,我们有700多亿管理规模,从成立之初就聚焦在硬科技投资。举几个例子:国产CPU第一股龙芯中科是鼎晖百孚的投资案例;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科技,也是我们之前投资的比较优秀的项目;还有像港股上市的国鸿氢能,也是氢能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新能源领域,鼎晖一直都有在布局,像在光伏领域,投资了阿特斯、天合光能,还有钙钛矿的极电光能。锂电领域投资了海辰储能、微宏动力、蜂巢能源。新兴的氢能和可控核聚变产业也在系统研究和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也是鼎晖百孚在硬科技这个领域里面重点布局的一个赛道。
王勐:国氢科技的主要业务是构建以电化学和材料为基础的技术体系,涵盖了催化剂、质子膜、碳纸等一系列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依托这个技术体系,布局燃料电池和PEM制氢装备两个产品线,构建自主氢能产业链。
国氢科技目前主要有两个名片,第一个是央企中第一家专业从事氢能的二级单位,也是国家电投首个独角兽企业;第二个是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中唯一的氢能公司。希望得到在场各位嘉宾进一步的关注。
张念:西高投是成立于1999年的西安本土投资机构,现在隶属于高新金控集团,在西高投过往的投资业绩里面,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我们投资了美畅股份、铂利特,都给我们带来了很不错的回报。
近一年我们在新材料和新能源投资了不少的项目,储能领域的奇点能源,还有3D 打印再生人工骨产业化的点云生物,还有危废提取新能源正极镍钴材料的聚泰科技。感谢大家对西高投的关注。
唐立新:力合资本也重点在做早期的孵化和科技孵化转化,这个研究院已经成立了27年了,96年就成立,我们也是这个行业内做科技孵化转化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我们重点也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
不管是新能源还是半导体,大家都在看新材料,方博士是材料方面的专家,您对材料方面,有没有一些看法和见解,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当中的材料。
方妍妍:啟赋在材料领域已经深耕了十年,前几年的时候,投新材料的还是比较少的,投来投去都是这么几个机构。最近几年新材料的投资热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对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一定的泡沫可以促进产业快速的发展,同时其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估值现在的确开始变得偏离原有的价值。
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希望企业和投资人一起,大家要客观冷静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不管是资金多少涌入,这个企业发展必经的历程不能被缩减,一定还是按照原有的历程去走的。这个是我们希望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大家都一起冷静来看的问题。
第二,材料投资是一个很长周期的事情,大部分的材料除了跟新能源行业比较相关的这些材料的天花板是比较高的,但是大部分的新材料其实天花板是比较低的。而且验证周期都特别长,一旦有一个突破口打开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竞争又特别激烈。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本着以技术创新来改变整体的产业的发展,或者以技术创新来带动真正的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才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
另外一点,在新材料领域太细分了,大家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有横向的平台搭建能力,无论要去延伸到另外一个体系也好,还是上下游的延展也好,还是希望新材料的企业家能够更多的把研发平台做得更全面一些。
唐立新:因为材料这个学科,其实中国的确很欠缺,而且很多材料很细分,市场没有那么大,需要有一个平台把它打通。这里面其实离不开产业的拉动,我知道李总是上汽的平台,您讲一讲您对新材料的一些高见。
李龑:谢谢主持人,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新材料领域投资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第一,新材料投资热度增加。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近十年来备案的新材料主题基金,总金额是1900亿,近五年来是1700亿,可见这五年来各大投资机构和国家对新材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及投资热度,都在大规模的增加。
第二,新材料难投。我们对新材料的特点,总结了几个关键字:高、大、上、散、长、小,技术壁垒高,整体规模比较大,种类比较散,周期比较长,细分赛道小。
第三,新材料可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新材料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产业,是国家一定会重点支持和战略布局的方向,具有长期的确定性。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近五年来国家层面对新材料支持的政策有将近20项,省级层面对新材料的支持政策,加起来超过了300多项。二,我们从整体的市场规模看,2022年的时候,整个新材料的市场规模大概在6.8万亿,但是据各家预测到2025年,大概率会超过10万亿,整个市场空间摆在那里。整个10万亿赛道,足够大,足够深,也足够值得企业创业,足够值得投资机构去关注的。三,未来增长有持续的驱动力,也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国产替代,第二点是能源换代,第三点是技术迭代。
对于我们具有汽车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新材料和汽车的结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就是我们在新材料领域主要投资方向是汽车新材料。
汽车新材料里面我们主要关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电池,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材料。第二,与电机电控相关的材料,第三,与智能化相关的材料,第四,轻量化材料,第五,就是节能环保的材料。
时间关系只能聊这么多,后面有机会再详谈沟通。
唐立新:材料非常细碎,赛道比较窄,但是它也是一个基础。所以当把它整个拉通,出现这种大的卡脖子的研发出来之后,市场情况好,还是有很高的回报率,产业的拉通一定是很重要的。
我们也请聂荣锋总讲一讲材料方面的想法,你们在新材料和氢能都有布局,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聂荣锋:我们因为最早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对于新材料的投资,我自己的心得,就是聚焦。围绕着我们比较熟悉的新能源、循环经济这些细分方向,往上游做延伸。随着原来最早投下的生产制造的企业,我们沿着这个产业链方向去寻找里面的一些关键的新材料做投资。比如投三元电池领域,我们关注到了振华新材,还有投汽车轻量化的领域,关注到了中创空天。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投钠离子电池,我们会继续沿着上游做一些新材料的拓展。
新材料是一个基础学科,是我们整个经济活动方方面面都需要的,但是又太过于分散,很难说出现某一个细分的新材料产业,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大的规模,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更多的结合自己比较了解的细分产业,去做一些延伸性的材料投资,这个可能会更有机会一些。
唐立新:其实新材料不管是在车身,包括在电池的材料当中,不管是钠电,还是固态和半固态,根本上是跟材料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包括在电驱动方面,碳化硅里面的石墨,还有P型的(衬底),都是有很大的前景。
西安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又以高科技为主,西安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第一城市,曾经超过了上海。但是西安更大的优势并不只是产能,西安更大的是高校,一校一所,光机所等。大家围绕着应用场景,都离不开新能源行业,我们也想让沈总来分享一下关于新能源这个领域,您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就是美国刚刚结束的CES展,新能源汽车远远不如去年,在回落了。美国现在的趋势在走向AI,您是怎么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发展,您这边怎么来布局?
沈文春:确实新能源材料,一直到新能源后面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市场,就是新能源汽车,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是突飞猛进,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全球排名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除了特斯拉,其他都是中国企业,23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36%。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包括传统汽车出口,2023年是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这都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事。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包括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新能源材料方面的进步,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整个倒逼国外的传统车企,像丰田和本田,整个汽车厂商都在加速向汽车新能源转移,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个链条上的这种又是去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我们觉得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要做的。中国的比亚迪,可以说在2023年也是一个出口的元年,加快了出口的步伐。其他的像我们投资的广汽埃安,也加快了海外的布局。
其他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整车的出口,新能源整车在海外的布局,我更看重的是在中国整个汽车产业链和中国零部件在海外的布局,中国本土汽车的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在整个中国汽车的销量中,已经超过了合资和外资的品牌,超过了50%以上。在这么一个巨大的转折点的过程中,但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链在新能源方面还是不错的,在其他的产业链上,特别是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方面,占比还是比较少。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链,从国内到国外,整个市场份额的提升。所以说我们自己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会特别注重整车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子方向,我们更看重零部件,零部件有很显著的优势,这一方面未来不但是一级市场,包括一级半市场,我们都看到了可能有十倍股的机会。我们会产生中国的博世,中国在前端材料方面,目前我们材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跟日本这些传统的材料强国差距还比较大,但是我们相信有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带动设备和材料方面的市场份额的提升,技术的进步。所以这是我们在下一阶段可能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唐立新:谢谢沈总的精彩分享。有请鼎晖的王总,就新能源这个领域做一下您的分享。
王晨:回应一下前面几位嘉宾提到的关于新材料的话题。材料是一个非常通用的学科,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学科,所以这个一定不能脱离应用领域。而且在新材料领域投资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说它一直是常做常新,一直是有机会的。其实我们看到了新能源领域每个细分领域,不管是氢能、风电、光伏、锂电和储能,应用规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降本增效,而对降本增效起非常大贡献的又来自于新材料的应用。
锂电比较成熟了,也在不断的降本增效,在负极上采用硅碳,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电池的性能。为了提升安全性,导入了气凝胶、有机硅等新材料。在氢能领域,目前燃料电池、电解槽,成本里催化剂还是比较贵的,关于催化剂里面的一些新材料的研发,比如说分散的程度,贵金属的替代这些一直可以持续不断有新的成果和新的应用的领域。
再前沿一点的可控核聚变产业,咱们西安也有相应的创业企业。可控核聚变对新材料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聚变装置的发展进步非常得益于材料的创新和发展,比如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还有高温合金等。能源是非常巨大的赛道,新能源也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强势行业,其中各个行业都非常大的发展,一定会不断催生出非常多新材料的创新机会,建议大家投新材料一定要结合应用场景来找投资机会。
唐立新:很多领域尤其在材料方面需要不断的去研发,不断的去投入,一百多种气体当中有几千种配方,每个试几个月到一年,时间的积累是几十年,你永远不去试,你永远不会有突破。电池的材料,硅碳的负极,还有固态锂电,硫化物等都在不断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严格意义上,今天的车是电动车,是一个储能电池。真正的新能源应该是氢,今天也请到了氢方面的专家,王总是唯一的一个被投企业,氢的发展也是有巨大的战略意义,请王总给我们讲一讲您在氢方面的心得。
王勐:各位嘉宾都是投资实战的高手,大家分享了很好的新材料领域投资的关键点。主持人提到氢的战略意义,这就需要明确什么是新能源,或者能源革命革的谁的命,能源转型转到哪?这个问题简单来看,我们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革命首先一定是低碳,一次能源转化的电能大量进入能源消费终端,但电能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降碳的空间,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物质性能源,和电互相匹配。氢不简单是从电网到氢,再到电的储能介质。氢能主要使用形式应该是要作为终端能源直接使用。当前以交通领域做为切入,因为交通领域应用氢能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对氢气价格的接受度高,后续氢能还将在重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氢能要发挥这个作用起点在技术驱动,首先要解决新材料的问题,例如光伏产业发展若没有硅技术的进步,是无法驱动产业发展的。围绕氢能的技术变革带来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我们要通过掌握自主的核心电化学技术,抢抓产业引领机遇,基本的逻辑就是要先解套卡脖子,再去做产业规模。所以我们的投资,钱往哪里去,就非常清晰了。国氢科技作为产业投资者花了六七年的时间,先构建了氢能自主技术体系,然后推广批量市场化应用,开展多元化的场景示范。目前,氢能核心材料的进步已经过多轮的迭代,我们从实验室做出来样品,到实现工业化,做出产品经历着漫长的过程。新材料只做单点技术突破是很难实现产业贯通的,必要要在应用和市场的检验中,使做出的材料具备迭代的基础和条件。未来的创新链的资源一定会往最啃骨头的地方集中,而这里也是价值链中附加值最高的部门,当然我们的投资也建议重点往这些地方去布局。
唐立新:项目跟地方的落地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搞基金招商,项目在地方落地,为地方带来很多好的产品。其实地方政府的机构和一些基金平台也在里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西安作为一个高科技非常密集的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军工城市,今天在高新区,参加这样一个会,也有请西安高投的张总,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张念:各位嘉宾说到的观点,跟西高投一致,首先新材料是作为基础工业,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上?举个例子,陕西比较多的钛金属材料,应用在军机上算航空航天,应用在海上钻井上属于海洋装备,应用在3D打印上算高端装备和粉末冶金,咸阳还有一家企业把钛做到了iphone的钛圈上......等等。所以归根到底,新材料一定要看行业应用,才会有直观印象。
对于地方的国有投资机构来讲,我们这些年投资心得,第一,就是会比较关注应用的场景,下游的产业够不够有发展的空间?增速够不够稳定?是不是发展踩在了时代脉搏的节点上,早几年我们看光伏的时候,我们也投了隆基,还有切割线的美畅,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回报。包括现在投的危废提取新能源正极镍钴材料的聚泰新材,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一个应用场景范围。
另外一个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化环境,产业化能力说的是企业自身能否完成大规模生产,因为材料企业在实验室和小试阶段,跟大规模生产,从难度和成本上都有很大差距;产业化环境主要针对的是新技术的配套生态成熟与否,比如某个产品走了一个新技术路线,那其他家的产品能不能跟你新技术路线配合上,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产品卖给用户?每个企业都不是单打独斗,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就代表市场起不来,对投资来说意义不大。
还有一点就是看企业有没有独特的成本优势,这点非常重要,大行业起量的时候各企业都过得好,不管是有自己特点的还是大路货,但每次行业洗牌的时候,被干掉的都是大路货,具有自己独特成本优势的企业反而快速壮大;这个成本优势可以来源于独特技术、管理能力、品牌溢价等各方面,能够保障企业穿越周期。结合上面讲到的,基本能判定新材料的哪些环节的哪些企业是值得深入跟进的就是产业化的环境,上下游的配套可不可以来支持它的产品,最终能不能有其他的产业链上的企业跟他一起组成一个终端的产品呈现到消费者的面前?
以上就是我们考虑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和心得。
唐立新:谢谢张总的分享。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今天我们是最后一个圆桌,时间并不多,大家可能有很多想说的话还都没有够更多的时间去分享。
但是我相信我们有更多的未来的路要走,不管是做投资,还是做创业这条路,为了国家的国之重器,我们去做推动,其实我们每一位在座的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在默默的耕耘,在推动。今天特别感谢西安市委市政府,感谢清科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让大家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相信这样的交流并不是结束,也是一个大家的开始。因为我们有来自上海、北京、深圳、西安的人,西安领导问我你们做产业落地,这么多城市,你们怎么平衡?各个地方不要去互相内卷,大家要有错配。有企业要到全国去布局,不是在一个地方布局。大家有很多心里话没有说完,希望我们有机会相聚在北京、上海、深圳,我们更多相聚在西安。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