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2024年春节档新片正式开启预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短短4天时间,8部新片目前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经超过两亿。但具体到内容供给层面,今年的情况和去年有着明显差异。
图源:灯塔专业版
2023年春节档7部新片涵盖科幻、悬疑、喜剧、动画、体育等多品类,而今年8部新片中有3部动画,4部喜剧,1部现实主义爱情片,按照如今的类型布局来看,今年的春节档基本成了喜剧片的“零和博弈”。
这样的分布存在不合理性,春节档本质上是全年除暑期档外观影人次最多的档期,本身存在天然的观众基础优势,能戳中大众情绪的电影,在春节档都有机会。而观众数量多也意味着众口难调,多元类型的影片供给是满足观众多样的观影需求的*解法。在这一点上,今年春节档在类型供给的多样性上存在缺失。
也正是由此,黑马的悬念变大了。作为档期中*一部爱情片,《我们一起摇太阳》(下称《摇太阳》)于近期在全国64个城市进行了近7000观影人次的大规模业内放映。在行业默认的逻辑里,大规模看片代表着一种底气,显示了影片对自身的内容质量的信心。映后口碑里,“笑中带泪”“治愈系”等也符合大众情绪,让其有了黑马相,影片最终的票房表现,也成了一种具有分析价值的产业样本。
从目前的预售来看,《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第二十条》势均力敌,《熊出没》成了它们与《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的分割线。但市场格局就此固定了吗?其实还远没到分出胜负的时候。
“治愈系”
《摇太阳》讲述了“没头脑”吕途(彭昱畅饰)和“不高兴”凌敏(李庚希饰)两位重症病患,因“生命接力”的约定而阴差阳错相爱,互相治愈、勇敢直面命运的故事。
在观影的前半段,诙谐幽默的风格弱化了苦难的威力,重症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并不是只能哭天抢地;后半段亲情与爱情的交织里,故事的情感变得饱满丰盈,哭点通过非煽情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到来。而互相救赎的爱情,则是其中*力量感的存在之一。
吕途和凌敏最初只是病友,因意外而住到一起,看似头脑简单实则心细的吕途与刀子嘴豆腐心的凌敏前期摩擦斗嘴不断,在鸡飞狗跳的日子里吵吵闹,萌生出感情。而同为重症患者的惺惺相惜,又让他们俩在爱情里找到了温暖和力量,相互陪伴着熬过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爱情线背后是有关生命力的表达——重症病人想活下去要付出的努力,比死亡更多,只有强大的人可以做到。
这也是《摇太阳》的精神内核:通过温情和爱意包裹沉重与伤痛,用积极勇敢的态度去直面生命的苦难,用爱和珍惜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和温暖治愈的情感慰藉。
影片用轻巧的方式也消解了观众观影时的痛感,故事里的人的笑容和顽强,也给了故事外的观众一扫阴霾、重整旗鼓地直面人生的勇气。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摇太阳》背后的方法是,首先追求表演的真情流露。“不要表演,按你真实的感觉来,体验到几分就表现出几分,不要去表演那种虚假、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情绪,那种没有感受的东西。”导演韩延要求两位主演让表演更质朴,更还原现实当中的真实状态,与此同时,演员们提前去往取景地长沙,体验当地生活,尽量贴近角色的生活现实。
当然,对病患状态的还原,也需要演员颠覆以往的银幕形象。在《摇太阳》里,彭昱畅的形象邋里邋遢,晒得很黑,穿着土气;李庚希饰演尿毒症患者,嘴唇因不能随便喝水而长时间干裂——拍摄阶段,围观群众甚至认不出演员本人。
更重要的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要有真实感,故事的根基必须足够坚固。像《摇太阳》这样以重症病人为主要人物的影片,对病人的了解与关切必不可少。为此,主创们在拍摄前经过长达一年的沉淀和筹备,去医院了解病患、拜访专家医生、和病人及家属深入交流、在网上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尽可能克制细腻地真实呈现重症病人的患病日常和生存处境。
同时,电影里每个场景道具的细节也需要花心思打磨才能有真实生活过的质感。《摇太阳》里凌敏住的出租屋,沙发、镜子等物品的摆放,甚至垃圾都经过设计;她原来的家里墙上贴着不同蔬菜对尿毒症患者身体的意义。依靠诸如此类的细节设定,试图给观众生活化的真实感。
有了这些前提基础还不够,情感层面的共情共鸣是打动观众的*筹码。
《摇太阳》里,吕途和凌敏面对疾病带来的苦难时的乐观与勇敢,会形成一种天然的感染力,给逆境中的人勇气与力量;影片中的爱情与亲情,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在人生的暴风雨里陪伴着的人——这也是影片最重要的内核,给观众关于爱与生命的能量。
或许在春节档激烈的竞争里,电影所讲的故事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毕竟,一个与你我有关的故事,一场温情治愈的生命情感体验,一直都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摇太阳》在春节档的可能性
春节档的“厮杀”虽然向来激烈,但总是不缺“奇迹”,逆袭的黑马也成了春节档常客。
解析所谓黑马背后的方法论,除了影片内容质量过硬的前提外,需要明确“春节档到底容得下什么样的电影”这个问题,从过往的案例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2019年,《流浪地球》成为*部登上春节档舞台的科幻片,彼时国产科幻在国内观众心中并没有很高的认知与好感度,相比同档期的《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观众基础薄弱,但凭借其出色的视听与情感力量势不可挡地以超出第二名5亿多的票房成绩成为档期冠军;2022年《长津湖之水门桥》也以*的优势在档期中拔得头筹,证明了历史、战争片也能在一个被认为“欢天喜地”的节日里得到观众的青睐。
可见,春节档并不是以类型论“英雄”的,没有哪种类型是*保险的王牌,能决定影片命运的*因素只有电影内容本身。基于这种考量,《摇太阳》定档春节档的选择并不违和,毕竟没有谁规定了观众只能在阖家欢乐的节日只观看一部喜剧片。
而延展看来,之所以不同类型都有机会的原因,是因为春节档实在太“包容”。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位1.29亿,虽然比不过长达三个月的暑期档,但与时长相当的国庆档6514万观影人次相比,有*的优势压制。不止2023年,几乎每一年,春节档都以它庞大的观众群体稳稳占据全年票房贡献第二的位置。
观影人次多,意味着观众的口味和偏好在这个档期里“五花八门”,仅单一类型影片供给是完全无法满足众口难调的观众观影需求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往的春节档基本都有超过四种以上的类型的原因;与此同时,尽管每年的春节档档期报告都会提到“只看1部影片”的观众占比有时会高达80%,但即使如此,1亿多的观影人次里仍会有两千多万的观众选择多部电影观看。
而且,只关注档期七八天内的观影人次并不完全合理,档期之外的长尾效应同样迷人。比如去年的《无名》《深海》虽然前期排片与票房不占优势,但在春节档结束后,依然为观众提供了持续的观影动机。在过往的大档期里,被头部影片挤压的优质内容也有机会长线放映、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
综合来看,春节档的包容性决定了不同影片的无限机遇,而在以前,因为类型不同的影片数量多,“黑马”的概率被平均分配了,可今年的春节档是个特殊的存在——4部喜剧片“撞类型”,更考验观众在同类型里的取舍判断,而3部动画电影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只剩下1部现实主义爱情电影《摇太阳》是看似“另类”的存在。
但这也意味着《摇太阳》的可能性与想象力。
首先,影片弥补了档期类型上的缺失。喜剧动画电影扎堆,“新鲜口味”除了是对爱情片有需求的观众提供了*的选择,还有可能为喜剧电影观众“调节口味”。而一旦观众对爱情电影买单,带来整个大盘观影频率的上升,档期整体票房也有机会上升,对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
其次,今年春节档期内包含情人节档期,爱情片是与节日氛围最为契合的存在,在这一点上,《摇太阳》温柔细腻的爱情故事有它稳定的观众群体,结合故事里主人公之间的互相救赎与爱意带来的勇气,与情人节档期天然适配,可以想象影片在情人节当日的单日票房有可能呈现出黑马之态。
最重要的是,回到影片本身,两个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人要顽强地活下去的故事,是一种电影里的普世情感,普世性意味着影片与观众的距离很近,共情是观众选择一部影片的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摇太阳》也有自己的优势——每个普通人的一生,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挫折,握紧爱人的手勇敢地走下去,这些电影里传达出来的情感,很有机会戳到大众情绪,从而为影片票房带来不小的想象力。
综合来看,在没有*公式的春节档,只要一部影片的内容质量过关,能触动观众的情绪,不论类型,都有被观众买单的机会,并且《摇太阳》的“另类”存在正是讨论档期潜力和观众观影需求的样本,一旦被验证,大盘整体走向将更趋于健康,也有机会为后续市场的定档与内容策略提供参考价值。
回到电影本身,或许一部关注人的处境和精神力量、和你我都有关联的影片,正好可以用其温暖与治愈带着观众挥别旧年阴霾,迎接新年的爱与阳光,快乐勇敢地重新出发。而站在产业角度,岁末年初的电影市场,喜剧类型当然有其固定的受众群体,但若一部现实主义爱情电影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市场的健康与多样性也就有了进一步实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