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开年,产能过剩的氛围弥漫着整个新能源产业:光伏、储能、锂电、新能源车行业不时传出裁员、降薪、价格战的消息。老玩家收缩战线,新玩家极限降本,部分跨界者甚至转身离场。
一位跨界的新玩家——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集团,却在对手收缩时“逆市”扩张,持续下注。
春节假期期间,三一国际旗下的三一硅能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还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部分锂电池厂在开年停产、裁员时,三一重工旗下的三一锂能仍在通过各个渠道大规模招揽人才。
面对媒体,这位“逆行者”近期更是频频放出豪言。
1月末,三一集团轮值董事长向文波喊出“新能源赛道宁可犯错,但是不可错过”的口号,表示“但凡有能力去承担这种风险,愿意去冒险去尝试的。”
近日在全国两会闭幕接受采访时,向文波再次重申其态度——“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冒险精神”。
让三一集团冒险去尝试的,正是近两年大火的新能源产业。三一集团的新能源布局也不光是上文提到的光伏、锂电、储能,还包括了风电、氢能、新能源专用车等,热门的大赛道几乎一个都没落下。
全方位的布局背后,是这家千亿级的工程机械龙头的新战略:以新能源作为第三次创业,实现市值从千亿到万亿的跨越。
三一集团新能源业务布局 36碳制图
在不少能源业内人士看来,三一集团是最不可小觑的跨界玩家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做过中国首富、起诉过奥巴马,把工程机械做到了国内*,从0开始打造出了风机龙头三一重能,还因为其在多年间积累的丰富的穿越周期的经验。
周期的规律决定了,要充分享受行业周期高点爆赚的红利,就得暂时忍受周期低点时的低迷与亏损。逆市扩张的动作背后,三一集团正在趁产业下行周期“抄底”新能源。
01 押注新能源,风光储氢全都要
三一集团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最早始于风电。
2013年,在集团“再造一个三一重工”战略指导下,三一集团旗下主营风电机组、风电场及光伏电站业务的子公司三一电气更名为了三一重能。
之后,经历了数年的蛰伏,三一重能抓住了2018-2020年的风电抢装潮,快速崛起成为国内前五的风电整机商(数据来源:BNEF),并于2022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
国内风电市场以内卷著称,而半路杀出的三一重能更是卷到*,其在项目招标中频频报出历史新低价,并借此迅速成长壮大,从籍籍无名跃居行业头部,打响了新能源*战。
布局风电业务初获成功后,三一集团将触手进一步延伸至其他新能源产业。
2022年8月,三一氢能正式成立,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制氢和加氢装备的研发、销售与制造。据三一重工动力所所长朱伟强公开表示,电动化及氢燃料已经成为三一“战略转型之首”。
同样在2022年8月,三一锂能注册成立,该公司由三一重工控股, 主营业务为换电装备、电池系统、储能电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标志着三一正式进军锂电与储能领域。
2023年5月,三一集团官方微信发布了标题为《未来已来!三一稳步进军光伏产业!》的推文,正式向外界宣告了其光伏“野心”。
据该文章介绍,三一集团旗下操盘光伏业务的主体——三一硅能出手就是10GW的光伏全产业链布局,包括了拉晶、切片、电池及组件的一体化布局。
风光氢储全方面布局背后,是三一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布下的一盘大棋。
2023年2月底,67岁的三一创始人梁稳根提出第三次创业目标:全集团实现万亿市值,迈向“333、366”目标。以风光氢储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是其实现目标的关键倚靠。
过去两年,跨界布局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是国内不少头部大企业一致的战略布局,如美的、吉利同样进军了光伏与储能产品制造环节。但像三一这样敢于同时涉足如此多新能源业务的公司,确实是少之又少。
光伏、锂电都是典型的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新建产能都需要大量资金,前期都需要母公司输血。或许是为了避免输血过多拖累单一公司,三一集团在集团内部进行了明确的资产划分——风光氢储四块新兴业务分别归属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
锂电与储能业务平台三一锂能,控股股东是三一重工(SH:600031);风电业务由三一重能(SH:688349)经营;而光伏业务平台三一硅能和氢能业务平台三一氢能,则在三一国际(HK:00631)旗下。
02 大胆规划、谨慎推进
与从0到1的创业公司相比,背靠实力雄厚的集团无疑让三一的新能源事业走得更加顺畅——三一锂能、三一硅能和三一氢能得以迅速落地产能,并在集团的换电站、加氢站等场景资源上得到应用。
已布局的风电,和新增的光伏、储能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协同性。
三一重能风电业务的客户多为国央企电站开发商,它们同时也是集中式光伏产品和储能产品的客户。同时,三一集团自身也在规模化开发风电光伏电站,可以对风电、光伏、储能产品实现一定的“内部消化”。
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国际还生产锂电设备,“具备提供锂电池生产线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据悉,三一锂能首条3GWh锂电池生产线的设备中,有40余款锂电设备由三一国际自主研发。
从业务协同、场景落地到上下游联动,可以说,三一在整个集团层面上给予了风光氢储四块新兴业务以尽可能的支持,远超过一般跨界企业的业务互补及协同。
但相比“电池装备、氢能装备、光伏装备成为*”的大胆目标,三一集团现有的新能源布局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出手颇为谨慎。
光伏业务方面,三一硅能先是建设了一条仅500 MW产能的全产业链中试线,试水成功之后才开始规模化产能建设,但也仅建设了10GW的一体化产能。这样的体量在近两年跨界布局光伏的新玩家中都排不上号。
锂电业务方面,三一锂电截至目前则仅建设了3GWh的锂电池产能,在国内二线锂电厂动辄数十GWh的扩产面前,也缺少存在感。
一位关注新能源的券商分析师告诉36氪,三一集团在能源领域出手谨慎,与新能源大环境的内卷不无关系。
“目前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已经让锂电和光伏的二线厂商都很难盈利了。技术实力弱的二线厂商生产出新产品即要面临亏损,此时三一选择保守路线是明智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分析师表示,目前三一集团在光伏、锂电和氢能领域的谨慎布局,可能是在保存实力,为接下来景气周期时的扩张和赶超储备弹药。
“三一重工目前账面上现金就有近200多亿,负债率才55%,扩张资金不是问题,甚至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锂电厂也并非不可能。”
虽然三一集团在能源领域的动作不大,但其逆市扩产的举动、此前在风电领域掀起的价格战,以及要在风光储氢领域做“*”的目标,仍然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好。有行业评论人士猜想,手握现金、逆市布局的三一集团有可能成为这一轮新能源周期的“收割者”。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锂电池和光伏制造的进入门槛不高,但两个领域里的先进技术也很难用钱买到的。当前光伏、锂电池的价格水平下,只有一线制造厂商能赚到钱,其背后正是技术的优势所在。
36氪注意到,三一硅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曾连续发生事故。据媒体红网报道,2023年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在厂房建设、项目施工以及试生产中发生4起同类型亡人事故,因此被政府部门进行警示约谈。这背后反映出,三一集团的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化能力还有待提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初三一从工程机械跨界到风机制造相对简单,因两者同属于机械行业,但光伏、储能和锂电都属于大的电力电子产业范畴,因此三一要在新领域取得*地位的难度更高。
对于三一集团而言,拥有多年间积累的穿越周期的经验和工程机械主业提供弹药,要趁新能源产业的低迷期不断扩张做大体量,驾驭周期享受新一轮景气的红利并不困难。
但要实现梁稳根的第三次创业目标,做到“电池装备、氢能装备、光伏装备成为*”,三一集团所做的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