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万块钱学4天,天水挤满了麻辣烫学徒

对于天水人而言,除了已经连续两周吃不上麻辣烫以外,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变化。转变几乎都发生在服务业、外地的食客以及淘金者身上。在这里,你能看到一座西北小城的极致热情,哪怕这热情的底色来自于从前被忽视太久。

人,全是人。

三月的天水,被流量和人海包围。

“上次天水来这么多人,还是诸葛亮北伐收服姜维的时候。”伴着自媒体的调侃,天水,这座浸泡在油泼辣子鲜香中的西北五线小城,成为继淄博、哈尔滨之后又一座被泼天富贵击中的网红城市。

不知是因为有淄博和哈尔滨的成功经验在前,还是天水过于渴望被看见,文旅局接下流量的动作相当丝滑——连夜开通“麻辣烫公交专线”,迅速操办麻辣烫“吃货节”,政府大院给游客免费停车,只有春节才出现的社火再次上演......

流量之下无小事。对于被忽视已久的天水人而言,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这波流量会不会成为双刃剑,所有人都在以一个战战兢兢的姿态,用尽全力“讨好”每一位被流量冲来的游人。

一碗麻辣烫,何以捧起如此庞大的流量盛宴?因走红带来的关注度,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座五线小城的面貌?热闹过后,有多少流量能变为“留量”?

我们和当地人、麻辣烫店主以及慕名前去的游客聊了聊。

(图/微博@小岗同学)

“楼下的理发店也改卖麻辣烫了”

四合院的麻辣烫店,是这场流量狂欢的暴风眼。作为一个天水本地人,薛倪妮告诉我,几天前她的单位曾自发想给外地人送一些礼物,不料根本就挤不进去。

“现在出门全是外地人,更别提麻辣烫店了。”分辨游客还是本地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薛倪妮的观察,来自兰州和西安的游客是最多的,她也遇到了一些千里迢迢赶来的外地主播,每个人都直播得很认真。

“5个小时都吃不上一口”的说法被很多排过队的外地游客佐证。薛倪妮听过最夸张的一个版本是,有个西安来的游客,前一天晚上到天水之后,凌晨三点开始排队,终于吃到了四合院里的*口麻辣烫。“火了之后就开始限流了,据说要拿外地身份证才能进去,一次只能进去10个人”。

为了迎接这波流量,社火重新出现在了3月份的天水。79岁的爷爷告诉薛倪妮,自己这一辈子都没见过天水有这么多人,也没见过一年能有两次的社火,“不仅有《西游记》里的四个龙王,连佛祖和观音菩萨也给请来了”。

重新上线的社火。网友锐评:甘肃人在外地赚钱,外地人在甘肃过年。(图/微博@小岗同学)

对于本地人而言,打车成了更困难的事情。“让外地的宝宝先上嗷”。薛倪妮在上周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出租车,却被司机以这样的理由“拒载”。比薛倪妮运气好的本地人打到车后,也突然发现“天水市的师傅咋突然都变热情了,连普通话都说上了”。

陌生的不只是出租车里的普通话。薛倪妮看着短视频里的打卡博主,红彤彤的麻辣烫比往日看起来更加诱人。这次最出圈的海英麻辣烫,对于薛倪妮来说也比较陌生,“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从小到大吃的那几家反倒一点也不出名”。

不仅是海英麻辣烫火得让薛倪妮这样的本地人感到意外,麻辣烫本身的走红也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对于大部分天水人而言,真正的特产其实是呱呱(荞麦制作的早餐)、然然(揉碎的块状土豆制品)、捞捞(荞麦凉粉)、擀面皮等。很多天水人在*次出远门之前,甚至以为全国的麻辣烫都是一样的。“天水这么多年一直都在重金打造伏羲文化,结果反而靠着一碗麻辣烫出圈了”。

与麻辣烫线下热度成正比的,是相关的配料商在线上的爆单。卖甘谷辣椒和秦安花椒的铺子门口挤满了快递员。“卖疯了,这几天他们一直在往全国各地发货”。

让薛倪妮印象更深的是,几天前她去找朋友时发现,楼下的一家羊肉泡馍店、一家杂货铺和一家理发店,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麻辣烫店,“感觉生个炉子煮菜就能开张了”。

麻辣烫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就连甜胚子奶茶和饼铺的生意也顺带变好了。薛倪妮听到一位南方口音的食客在吃完麻辣烫之后与朋友说“其实也没那么辣,看来饼是白买了”。

在薛倪妮眼中,被流量击中的天水人,突然都变得异常团结。“现在感受不到各个商家的竞争。在网红麻辣烫店排队的每个人都有板凳。旁边的商家,比如卖馄饨的,也都会负责提供座位。这还是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

对于万千普通的天水人而言,除了暂时吃不到麻辣烫以外,家乡的走红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我建议游客5月份再来。那时候河边的花都开了,樱桃和蜜桃也能吃到。”

“这两周,我已经带了22个学员”

晚上10点半,吴君平终于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吴君平的麻辣烫店面没有被列入官方推荐的重点打卡门店。尽管如此,这位已经开了23年麻辣烫店的店主说自己现在每天还是“忙到飞起”:平均三分钟就要出一餐;摘掉手套的时候,手都被汗泡肿了;每天忙到只有空吃一顿饭。“我昨天称了一下,不到两个礼拜就瘦了8斤”。

流量打破了她此前朝十晚九的生活节奏。这两周,吴君平早上7点就得去店里,不是为了卖麻辣烫,而是给人上课。

(图/受访者供图)

等待她的,是一批想要学习做麻辣烫的外地人。从制作油泼辣子开始学起,汤锅配料和洋芋丸子也是必修课,但重点还是手擀粉。“好多人以为粉可以快递,但那样的口感会很硬,比现做的差远了”。

来自吉林、山东、河南的学员最多,普通人大概4天就能学会做麻辣烫。到目前为止,吴君平已经带了22个学生,每人大概要花费1万-1.5万,“学费他们看着给就行了,没有定数。(学员)都和我姑娘一个年纪,看着也亲”。

不同于其他餐饮培训的严格保密机制,吴君平欢迎学员拍摄任何制作的步骤,哪怕是所谓的“秘方”。“我没有规定视频的用途。我倒是希望天水麻辣烫能开到全国各地”。

上完课之后,吴君平就需要开始备菜。和天水所有的麻辣烫店一样,吴君平都是早上11点才正式开门,“但经常9点多就有好多人开始排队了”。吴君平不忍心客人被饿着,所以偶尔也会打破规矩提前放客进来。

吴君平的麻辣烫店。(图/受访者供图)

据吴君平的观察,被天水麻辣烫吸引来的大多还是西北人,来自兰州、西安和宝鸡的食客最多。“听客人说,最近好几班高铁,到天水这一站车厢基本上就空了,大家都是来吃麻辣烫的”。

店里也会涌入不少美食博主。一开始的时候,吴君平觉得他们的存在会影响做生意,”但后来觉得这也是免费宣传,所以他们想拍什么我都很配合”。

早在半年前,吴君平就感受到了外地食客的热情。“其实去年夏天就有外地人陆陆续续跑来我这里学做麻辣烫了”。那时的吴君平并不知道,天水的麻辣烫会在半年后成为第二个淄博烧烤。“但我觉得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淄博卖的是情怀,天水卖的是产品”。

偶尔的空暇,她也会去思考这波流量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参考淄博的话,我觉得还能火几个月,毕竟还有个劳动节,那个时候的天水也更好看”。

“天水,真的不只有麻辣烫”

从刷到天水麻辣烫,到决定去天水,小岗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作为一名博主,追逐流量就是工作本身。但对于天水的爆火,小岗的情绪会更加复杂一些。

他出身于山西长治——一座几乎与天水类似规模的北方小城。这让他对于天水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如果没有网络,这座城市或许会和我的老家一样,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听过”。

流量是城市*的医美。很多本地人都告诉小岗,自打天水火了之后,不少坑坑洼洼几十年的路面,在三天之内就被修好了。与此同时,墙面也白净了不少,甚至连路边栏杆的缝隙也被清理了。

“文旅局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小岗留意到,除了免费的麻辣烫专线,凭借麻辣烫的消费记录,游客还可以免费领取手串,去酒店里午休。

麻辣烫、瓜瓜、然然、唠唠都吃了,但最让小岗感动的,并不是美食,而是藏在网红打卡地旁边的一座小小的博物馆。

在小岗心里,麻辣烫只能排在第二,牛肉面才是天水的美食top1,“我都想把剩汤打包”。(图/微博@小岗同学)

望着陈列室里的陶俑,小岗突然觉得,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也能闻到满城飘香的甘谷辣椒的香气,肯定也会像其他本地人一样热情地对待外地人,迎接游客的可能就是他们的马车了。“我强烈建议每个吃完麻辣烫的人,都去那里矫情一下”。

小城遇到巨大流量后,交通成了问题,打一辆车平均都需要40分钟。小岗本来还想再去泡一下当地很出名的温泉,但被交通劝退了。“遇到类似情况的不止我一个人,我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在路边等不到车的游客”。

被外界盛赞的西北人的热情,小岗同样感受到了。但在他看来,天水的热情与东北还是有差别的。更多时候,天水夹杂着一种西北特有的松弛。“淄博火了之后我去过潍坊,本地人会更主动地提起这个事情。而天水人会更加内敛一些,他们的生活状态并未过多受到流量影响。”

仅仅靠着一碗麻辣烫,是否能让流量持久,小岗不知道。在他看来,整个甘肃就像一碗麻辣烫,“如果我们天水单独作战不能够胜利的话,其实可以把整个甘肃组合起来去宣传。”(图/微博@小岗同学)

而当他踏入被流量涌入的网红四合院(麻辣烫所在地)时,小岗突然滋生出一丝恐惧:“我能想到那个地方人走楼空之后,大家的生活又归于平静。处于流量中心的人可能得以歇息,但更多人可能心里会有一种戒断反应,就好像那些新增的、为了讨好游客,但是在不久之后终究会被抛弃的陈设。”

这种感受在他见到了那位最出圈的麻辣烫大叔时达到了顶峰。店铺门口,有几十台手机围着大叔直播、大喊的时候,作为倚靠互联网而生的自媒体博主,小岗不免担心,因为如今的舆论环境,没人能保证一座城市可以幸免于苛责。面对这座与家乡如此相似的城市,他*能做的,就是祈祷付出的真诚不会被辜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餐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