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家企业曾成就上市公司第一村,如今危机重重

2022年是西王非常困难的年份。西王特钢止盈转亏,2022财年亏损13.29亿元。西王食品营收60.71亿元,同比下滑4.47%,亏损6.19亿元,同比下滑437.06%。

如果说河南的南街村缔造了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山东邹平县的西王村可以说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天花板。

从一个170户人的贫困村,到“中国经济*村”“中国上市公司*村”,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年营收506亿元的西王集团,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另类。

从摇篮到坟墓,西王村民不需要花一分钱。村里给每一个村民交养老保险,每一个村民都年年分红、月月发物资,甚至大学毕业后村里可以送你免费出国读研……

这一切,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王勇。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抢得时代的红利,但也尝到了时代弄潮儿的苦。

1

西王前梦

王勇说西王发展到现在,受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一个是学者梁漱溟。

1931年,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梁漱溟来到山东邹平县,寻找“中国民族自救”的出路。

一场为期近8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具有重商之风的齐国故地拉开帷幕。“团体组织、科学技术”,这八个字是他开给中国农村的疗方。

于是,他在孟轲故里邹平县兴办教育、做体制改革,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引进美国的棉花,直供青岛、烟台等地的纺纱厂和对外出口,避免商人盘剥利益。这正是几十年后,邹平成为“中国棉纺织名城”的伏笔。

除了发展蚕业、林业、信用等合作社,梁漱溟还组织农民改造清河沟,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改良社会风俗,酝酿着真正的“万世太平”。

谁料,1937年抗战爆发,韩复榘不战而退,山东落于日寇之手,梁漱溟的乡村改造抱憾而终。

51年之后,去世于北京的梁漱溟嘱托后代将自己葬于邹平。彼时的邹平,已经有一个叫王勇的年轻人,将梁漱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图景。

2

嘴里吃的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邹平县西王村的农民终于有了余粮。

但卖粮难、卖棉花难,村民日子依然不宽裕。村干部一年下来,工资还是用几棵树顶账。村里需要一个能人,帮大家过好日子。1986年,做过电工,还开办了一个小型面粉加工厂的王勇被推选为村支书。

36岁的王勇颇有胆识,他敬佩的梁漱溟先生因为时代原因没有实现的梦想,如今却迎来*时机。

“西王要翻身,先要换脑筋”,向“贫穷宣战”,必须先改变小农思想。上任后,他穿着一双拖鞋、肩上搭着一件粗布衣,带着村里的几个干部全国考察,曾创下6天跑3省1市的纪录。

一个多月的考察结束,火爆的国营榨油厂和深处产棉区的实情,让王勇决定办油棉厂。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村,资金去哪里找?

40万元的天文数字,让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去找亲戚借!”王勇本没有胜算,但困难面前不泄气的他,把自己经营了多年价值20万的面粉厂无偿捐给村里时,大家都提起了一口气。人们拿出了结婚的钱、盖房的钱……西王油棉厂建成了。

1987年,棉子脱绒、榨油、精炼工厂投产,当年就实现利税23万元,超过了全村一千多亩耕地的收入。

发展还要绿水青山,梁漱溟如此,王勇的做法也如此。

1988年就开始污水处理的西王村,不但保护了环境,中水处理每天还能节约1500立方米水,创收50万元,王勇有了一本独有的循环经济账。

1989年,棉油厂的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300万元,纯利100万元。西王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机器一开村民就能不愁吃穿,“小富即安”的思想开始在村委会蔓延。

天天思索怎么分钱的干部和群众,对王勇把最高工资和最高福利给了技术人才,颇有微词。“榨油也没多大技术含量,养这些人真是浪费钱!”

但把眼睛放在未来的王勇,敏锐地发现了棉油市场疲软的迹象,他号召管理层“嘴里吃一个,手上拿一个,眼里盯一个”。

但“手上拿”的是什么呢?

3

手上拿一个

1990年,随着农业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山东的玉米资源*充足,王勇敏锐地看到农产品深加工的广阔空间。

首先,解决设备问题。

王勇带着两个人风尘仆仆地赶到石家庄粮油设备展销会,谁料展销会早就结束了。“不泄气”的团队,怎肯善罢甘休。一番打听他们终于来到了河南安阳的一家粮油设备厂。可在当时,没有“指标”又是白忙活一场。

他们继续软磨硬泡,终于在驻马店汝南县官庄供销社,找到了一套不用指标的弃用设备。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天的疲劳战下来,对方终于同意卖给他们。“年轻、有思路、有魄力、是个干事的人”,而且“酒量惊人”,这是王勇给对方留下的印象。

设备200万!钱又成了问题。

王勇留下两位村干部盯着设备,自己火速回村。他凑一笔钱汇过去,对方就拆一批零部件运走,4个月,设备终于落地西王村。

1990年初,机器一开,3000吨淀粉涌出工厂,西王村成了山东同类企业中效益*的。

除了效益好,西王村要成为梁先生设想中的好组织,制度也要好。村集体的大事小情都要由村民代表商议、签字,最后村委把关,所有过程公开、公正、民主。

1992年,王勇着手全村改造,将村里按照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和文教区的方法重新规划通网通电,西王成了有名的小康村。

4

眼里看一个

有了手上拿的,王勇决定继续寻找“眼里盯”的、更具前瞻性和技术含量的项目。

1993年,王勇瞅准时机,投资2000多万买来了甘油专利和52万元的玉米淀粉发酵设备,投产后年产甘油可达1000吨。甘油被广泛运用于涂料、炸药、食品、烟草、化工、医药等领域,彼时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疯狂飙升。

谁料,这一次迎接王勇的不是巨额的机会红利,而是世界甘油价格的波动和粮食价格提升,带来的价格倒挂。甘油厂直接亏损了1000万。工厂停产、工人放假,全村130多户人有70多户联名要求卖掉企业、分钱“散伙”。

在那个遍地是机会的年代,“坚持!”是王勇一路走下来的成功心得。为了稳定村民情绪,王勇带着村干部入户游说,村民再次投入“二次创业”。

信心有了,出路何在?王勇从上海、浙江的科研单位请来了专家把脉会诊,决定转产谷氨酸,仅仅半年时间,西王集团就迎来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专家还告诉王勇,必须搞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利润环保的双丰收,这跟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再次不谋而合。

玉米浸泡水一直是制约淀粉行业发展的瓶颈,作为污水排放,污染环境,卖给药厂作发酵添加剂,一个是运输困难成本高,一个是夏天两三天就发臭。西王终于靠新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

他们用高效蒸发器将其浓缩成玉米浆,经浓缩后的玉米浆喷到玉米皮上,再粉碎作纤维饲料,使饲料每吨增值200元。也可以用它代替豆粘水解液,作为赖氨酸生产的培养基,此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铵也被提取出来循环使用。

从淀粉加工起步,西王以玉米生产淀粉、蛋白粉;淀粉乳生产葡萄糖、麦芽糊精;胚芽生产玉米油,成为金龙鱼、福临门等调和油的代工原料;剩下的玉米胚芽粕、玉米皮、玉米浸泡液也成了宝贝,生产高蛋白纤维饲料……一粒玉米被西王研发出150种产品,产品从工业原料向食品、药品、品牌消费品转变。

1997年,美国前总统卡特来到西王,毫不吝啬地赞叹“这是一个好企业”。

5

海上舰队 *一步

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的高速发展,王勇认识到“积累滚动”的发展方式,会错过行业腾飞的风口,如同当年带领村干部集资,现在应该在资本市场“借鸡生蛋”,“*行业一步”。

王勇的思想很快在村里炸了锅。好不容易干起来的产业要分给别人,村里谣言四起。

顶着巨大的压力,改革还是拉开了帷幕。2000年9月,西王集团与北京先锋粮农合资的先锋股份在沪市成功上市,先后有7000多万资金流入西王。

彼时,中国的结晶葡萄糖产业刚起步,王勇借助资本优势,建起了全国*的6万吨结晶葡萄糖厂,再次*一步。

一吨2000元的玉米,加工成淀粉卖2300元,加工成一水葡萄糖卖3000元,药用无水葡萄糖卖5500元,而加工成结晶果糖却能卖到7000元。这种新型糖不但糖尿病友好,比蔗糖有更高的甜度、成本优势,还能破解我国食糖的供需矛盾。

2001年,大型结晶葡萄糖厂建成投产后,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同时大量的糖业废水会产生危险的沼气。为了搞好循环经济,西王村建起了热电厂。

有了自己的发电厂,2002年,西王村开始土地集约化,让村民全都住上了别墅和公寓楼房,并且实现了免费统一供暖,还为村民缴上了养老保险。村里有免费幼儿园,上学有补贴,考大学有奖励,从出生到工作的一条龙服务村里全管。

可即便全村免费用,西王的电能依然用不完。

2003年,西王特钢有限公司成立,*条中小型棒材生产线投产,用来消耗过剩的电能。经历了中国钢铁业近十年的飞速发展,钢铁成为西王的又一个现金牛。

需要消耗大量电、水的炼钢所产生的余热蒸汽,还能循环给玉米深加工业务使用。鉴于环境保护思维,西王特钢早国家要求一步,花费3000多万元增加脱硫工序、脱硝工序,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2004年,西王老年公寓落成启用,西王村65岁以上老人全部免费入住,所有村民都免费发放补贴和物资。从上学、工作到养老不需要花一分钱,西王村从“摇篮”到“坟墓”给每一个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2005年12月9日,西王糖业在香港以红筹股模式成功上市,融资6.1亿港元,西王开始向“亚洲糖王”发起猛攻。

西王斥资3亿元引进了全套德国生产设备,并通过与国家粮科院战略合作,先后投入10亿多元研发的结晶果糖GI19,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垄断,打造了新的行业标准,让西王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

王勇当然知道,从一个落后的农村到如今航母型大集团,拥有200多项专利技术的西王集团,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撑。

为了打造自己的人才,西王村民本科毕业后,可以跟村里申请被送到国外读研究生,西王村会出资留学包括攻读预科班的全部费用。2005年,西王村的*个公派留学生出国读书。

2009年,由于不甘心仰人鼻息,为人做代工,西王率先在业内推出小包装玉米油。通过重金打造品牌和明星代言,西王成为中国玉米油*,西王食品这个名字也渐渐被人熟知。

2011年2月23日,“西王食品”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2012年2月23日,“西王特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3.25亿港元,成为8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一支红筹股。

在西王,村民不仅在企业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还可以从企业领取分红,收入年年攀升,2012年人年均纯收入已经近10万元。

2014年,在我国钢铁行业处于“普钢严重过剩、特钢依赖进口”的低潮之际,西王特钢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同攻克破解国家“卡脖子”的高端优质特钢工程。成功开发出铁路用钢、国家重点工程用钢、海工用钢、大型风力发电用钢、大型压力容器用钢、大型轧辊用钢、高性能模具钢等120余个特殊钢新产品,全部面向高端制造。

拥有对玉米的*化开发产业,西王的范公酒业有限公司,年生产也达5000吨。作为粮食和特钢重镇,西王的物流能力也不容小觑,作为综合物流企业其年运载能力达到1000多万吨。

西王集团成了名副其实的海上舰队。

6

海妖的歌声

敏锐地捕捉着每一阵海风扬起巨浪的西王集团,曾经靠资本搭建了海上舰队,它很难不在金融市场里继续乘风破浪。但金融和资本市场正如海妖塞壬,虽然有美丽的脸庞和动人的歌声,却总会带来翻船的结果。

2016年,为了突破玉米油市场增长瓶颈,固定资产22亿元的西王食品,48.7亿元“蛇吞象”收购加拿大Kerr 80%股权,切入运动保健领域(其Muscletech肌肉科技连续五年国内运动营养品类*)。

西王在资本市场貌似获得了成功,但惨痛的教训却接踵而至。

2017年,一场危机差一点把西王击垮。

西王集团因对齐星集团担保,导致资本市场运作受限,一时风声鹤唳。王勇依然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在院子里听着京剧走上八千步;下班后和同事在办公楼南面的石墩子上下盘棋回家。

打造“困难面前不泄气”的团队,表面上王勇不能乱。但一个个不眠夜只有他自己知道。王勇坦言:“西王集团经历了30年来*的艰难困苦。”殊不知,还有更大的痛苦在等着他。

2018年6月,齐星集团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西王集团担保风险解除,西王终于重获自由。

西王集团其实对担保圈风险早有认知,为解除担保关系、降低财务成本,西王连续多年发行企业债券,至2017年时债券发行总规模达到186亿元。

受到齐星集团资金链断裂影响,西王股价暴跌、公司信用等级下降、部分银行抽贷断贷,企业发行新债受阻,2019年,7、8月王勇只能靠抽走西王的流动资金偿债,但百亿债券违约还是在9月爆发了。

西王集团真的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关乎1.6万名职工、800多名村民的生计,有制糖和特钢两个压舱石,西王集团不至于也不能倒闭,企业和山东政府上下求索,2020年,西王集团与债权人达成和解,避免了破产重整。

两年多的时间,西王集团和解方案并未顺利执行,最终还是违约了。西王食品蛇吞象的收购并没有完成预期,它高存高贷的做法也引起了股民的诸多不满,被认为损害股民的利益输血集团。

2022年是西王非常困难的年份。西王特钢止盈转亏,2022财年亏损13.29亿元。西王食品营收60.71亿元,同比下滑4.47%,亏损6.19亿元,同比下滑437.06%。当下宏观经济的低迷,让西王集团的未来发展依旧不容乐观。未来其是否能重整旗鼓,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