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结又成「东洋风」,K-POP别偷了

愤怒之外,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在当下时代如何搭建属于我们的文化传播体系,让我们的文化走入更广阔的自由之地。

韩国组合再一次因为“偷”上了热搜。

4月29日,韩国女子组合IVE发布新歌《HEYA》,MV中充斥着满屏的祥云纹、铜钱纹,各种颜色的中国结,以及绣花鞋、水墨画、中式窗棂等中国元素。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中国风满满的MV,却被组合成员形容为“体现韩国传统之美”。

K-POP“偷”中国文化已经不是新鲜事,近几年甚至愈演愈烈。NCT127、MAMAMOO、(G)I-DLE、BLACKPINK、BTS等大大小小的韩国团体都曾陷入“偷文化”争议。

但这些韩团统一以“东洋风”进行回应,这也是自2017年VIXX《桃源境》爆火之后,韩国团体的一概措辞。

“文化挪用”还是“文化盗窃”,至今也无法盖棺定论。但可以看到,近些年韩国正凭借所谓的“东洋风”,走进“后K-POP时代”,从最早期的“文化经济”来到了如今的“文化输出”。这一切不仅是团体或公司的个人意志,而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整体动员。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韩国文化名片的K-POP,成为了世界用户与“韩国文化”的连接器。数目庞大的海外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所谓“东洋文化”,并不会纠结其到底是属于中国还是来自韩国。

愤怒之外,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在当下时代如何搭建属于我们的文化传播体系,让我们的文化走入更广阔的自由之地。

1、“偷来的传统之美“

现在搜索韩国女团IVE,出现最多的关联词是“偷”。

4月29日,IVE发布新歌《HEYA》,粉丝们兴冲冲点进去观看,却发现这支号称“体现韩国传统之美”的MV里,充斥着大量中国元素。

最明显的是中国结。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中国结变成白色,被戴在人气成员张元英的耳边,成员们的衬衫还采用了多用于寿衣的双数盘扣设计,被网友形容为“丧葬风穿搭”;MV中出现的绣花鞋、肚兜上衣也被网友锐评为“淘宝新中式女装”。

张元英白色中国结(图源:微博)

更让人觉得吊诡的还有MV开篇的“抽大烟”造型。另一人气成员安宥真手持烟袋,直视镜头,其造型与2021年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宝青坊主颇为相似。

衣服之外,《HEYA》MV中还充斥着满屏的祥云纹、铜钱纹、宝相花纹、方胜纹,以及中式窗棂、水墨画、团扇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整体的视觉风格更是被认为与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葫芦兄弟》非常相似,甚至还“精准还原”了动画中出现的喀斯特地貌。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网友火速攻占IVE的海内外社交账号,尤其是IVE的官方INS,平时评论不过千条,此次“偷文化”事件一出,几乎每条相关帖子下都有数万评论。这些评论分为两派,一派表达愤怒,另一派则美美“夸”起了韩国人,感谢韩国一线女团不遗余力宣传中国文化。

中国网友的强力输出,也让韩国注意到此次争议,JTBC和TVN两大电视台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前者以《IVE是中国风?小偷别跑》为标题,报道了此次事件,但重点主要在于IVE及相关工作人员受到中国网友攻击;后者则*发表了《HEYA》美术插画师朴智恩的回应,称引起争议的水墨画是其“在大学时期学习到的韩国画传统技法”。

但很快,网友发现朴智恩早在2018年就曾来到北京深度学习中国水墨画,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带有#chinesepainting#chineseink话题的、自己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帖子。引起争议后,这些帖子都被朴智恩火速删除,对水墨画的称呼也一律变成了“东洋画”。

朴智恩近期的多篇帖子都声称自己的作品采用了“东洋画传统”,还说“从小开始,人们就不太了解韩国画(简称东洋画、东洋绘画)专业,感到很遗憾”。并发布自己学习中国水墨画的视频,以招募“东洋画”学员。

在其2020年举办的个人展览中,还出现了以东汉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T型帛画为“灵感”的“东洋画作”。在近乎一致的色彩、构图之上,朴智恩给帛画加了颗头。

此外,《HEYA》制作总监更是在社媒页面上称,“大家都很喜欢山脉布景,所以很幸福。”

2、量身定制的”东洋风”

韩国团体“偷”文化,早就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7年,韩国男团VIXX就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发布作品《桃源境》,在舞台上使用大量中国水墨画、折扇及汉服元素。

彼时男团流行的是BTS的“春日少年风”、EXO的“夏日花花公子风”以及WANNA ONE的“青春活力学院风”,《桃源境》舞台一出,迅速引起关注,让打歌期只拿了一个一位的VIXX被召回继续打歌,成为当时颇具代表性的“逆行男团”。

或许是看到了甜头,自此之后,大批韩国团体开始在专辑、MV、舞台上使用中国元素。

有直接“拿来主义”的,比如NCT127《Kick It》MV中出现的汉字“英雄”、金龙雕塑以及“新英雄门”;(G)I-DLE专辑《I BURN》也使用汉字,showcase回归首秀也采用中国元素浓厚的打歌服装;MAMAMOO在KBS歌谣大赏的表演舞台《AYA》,服装上也有明显的万字纹甚至汉字“中国”。

但更多的是“元素模糊”。比如Red Velvet《Chill kill》中使用的屏风、水墨老虎、螺钿元素;Oh My Girl在金唱片颁奖典礼上,从编曲到舞台都中国风满满的大热曲《Nonstop(Oriental Ver.)》表演。

更不要提NewJeans今年年初体验“韩纸”制作,却被网友发现复刻中国非遗花草纸;还有IVE成员张元英在接受VOGUE采访时,称自己头上的银簪“展现出了韩国的感觉”。

其实各国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难免相互碰撞,也并不是说只有中国人才能使用汉字,使用中国元素。相反,我们很乐意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宣传中国文化。

问题在于,大部分使用中国元素的韩国团体不但没有说明确切来源,反而还模糊不清地生造“东洋风”概念。

NCT127《Kick It》MV中已经出现汉字“英雄”,歌词中也出现李小龙,但在打歌舞台上依旧被形容为“东洋美”;MAMAMOO提到MV中颂乐的造型借鉴《倩女幽魂》,但紧接着又是一句“东洋风”;Oh My Girl《Nonstop(Oriental Ver.)》的编曲家则回应称,“其实韩国乐器中国乐器都用了,现在不好说是哪一个。”

至于将汉字“中国”穿上身的MAMAMOO,其服装造型师黄伊瑟回应,“这不是中国文字,而是训民正音,穿了印有韩国文字的韩国服装,有什么问题?”

国内网友认为,韩国团体使用中国元素却死不承认是“又爱又恨”,模糊混淆为“东洋风”则是借着K-POP,进行文化挪用,移花接木,进而完成对外的文化输出。

关于“文化挪用”的讨论,主要集中于17-19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以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中国文化,以及19世纪影响欧美的日本文化为代表,韩国文化鲜少被提及。至于21世纪才兴起的K-POP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偷文化”,目前学术界尚未开始大规模讨论。

而韩国团体口中的“东洋风”与“东方主义”“东方学“更为相近,这是最早出现于19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家观察世界的“凝视”视角,现代文学理论家萨义德认为,这一视角带有典型的西方上位者姿态,另一方面也暗含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可能。即所谓“东方”可能是西方文化集体建构的产物。

从现在K-POP打造“东洋风”概念来看,逻辑不变,只不过韩国取代了西方,成为了主动建构的那一方。

在朝鲜语中,“东洋”指代“中国、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等地,以及与他们属于相同文化圈的邻近国家”。而“东洋风”,在韩国人眼中又变成了“揉合了中国、日本、韩国文化产生的新风格”。

“东洋风”到底是什么,估计他们自己也说不清。

不过,不管韩国人眼中的“东洋风”到底是什么,这种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组团挪用”,不仅不能说明K-POP的成功,反而暴露出诸多问题。

在此前一文中,我们详细分析过“概念”对于韩团的重要性。对于韩团来说,一个标新立异的概念可以快速令其在激烈竞争中“出圈”,进而被粉丝记住。目前来看,“东洋风”是走得最通的路子。

另一方面,严重倚靠“中输”的K-POP“碰瓷”中国文化,也能在*程度上吸引中国及华语区粉丝的关注与讨论,进而转化为更加直接的点击量、评论量与留言数,毕竟“黑红也是红”。

IVE上次回归模仿NewJeans的“三主打模式”,结果Spotify三连NOT IN。而此次“东洋风”的《HEYA》一出,MV首播当日播放量就已突破千万,更是空降Melon、Genie榜单前列。

在此次回归前一周,IVE专门开通中国短视频平台账号,发布《HEYA》MV、成员单人舞台以及与李惠利、罗英锡等韩国演艺人员的合拍视频,目前粉丝已突破70万。评论区全是“中输占比最高,结果对着中输贴脸开大”。

3、后K-POP时代的借力出海

IVE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NewJeans成员Danielle宣布担任KBS《2024 Korea On Stage》的单独MC。

《2024 Korea On Stage》是一档由韩国国家文化厅主办、韩国国家遗产振兴院和KBS共同发起的综艺节目,主要介绍韩国的“传统文化”,首期节目在景福宫兴礼门前举办,由Danielle“向全世界宣传国家遗产的伟大”。

如果说早年间的K-POP打造团体,重在“创收”。那么现在整个K-POP自上而下的联动操作,则更像是来到了重在文化出海的“后K-POP时代”,K-POP团体成为了世界用户与“韩国文化”的连接器,而这一切不仅是团体、公司的个人意志,而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整体动员。

受国土面积、市场规模与历史因素影响,韩国非常看重文化产业发展,历届政府都将文化视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力图实现“文化立国”。

1998年,时任总统金大中提出“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确定“文化立国”战略。紧接着,“韩国文化振兴委员会”“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相继成立。卢武铉、朴槿惠政府都不断推行这一战略,对文化产业的财政预算不断增加,2000年韩国文化财政预算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21年韩国文化财政预算已经达到61.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9%。

民间力量也在持续投入。以三星、CJ为代表的韩国公司,正在持续加大韩国文化宣传投入。早在1965年,三星就设立文化财团,2001年起赞助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韩国馆展览,2011年与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共同举办“韩国粉青瓷特别展”。

和韩国演艺界走得更近的CJ集团,更是将“向全世界宣传韩国的美丽文化”作为文化纲领,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广“韩式BIBIGO饺子(必品阁)”,K-POP一线明星朴叙俊为其助阵。2020年,“BIBIGO”饺子销售额首次突破1兆韩元(约50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占比达到65%(6700亿韩元),创下了食品领域的最高纪录。

除了联动大财团,韩国政府近几年也对中小型文化创业者提供帮助。比如韩国文体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共同设立的Contents Korea Lab(CKL),该机构主要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培训、经营、宣传等全方面支援,提供“课题”,目前已在韩国开设近20家。

这种自上而下、从小到大的联动,让韩国的文化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趋势,这体现在中国网友眼里是“文化挪用”越来越严重,但在韩国网友眼中却是“韩国文化”堂堂正正走向世界。

挪用他国文化不是我们的下一步,但我们可以参考韩国文化近些年的发展路径,打造我们的文化出海新体系。

找到一张类似于K-POP的新名片与连接器至关重要。近几年中国网文、仙侠剧出海势头正猛,尤其仙侠剧搭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以及影视文化体系,可以顺理成章容纳更多中国文化。从“人”的角度来看,已经捧出王鹤棣、肖战、王一博等深受海外用户喜爱的明星,可以和K-POP一样,以“人”带“文化”。

视角缩小,崛起的“网红经济”也可以成为这张新名片。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中国网红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开始拥有声量,比如早期的李子柒以及如今越来越多的汉服博主、非遗博主,在多位汉服博主的共同努力下,海外短视频平台上,#hanfu#的话题量已经接近百亿。

艺术评论家段炼在《跨文化美术批评》中认为,“现代艺术的跨文化建构是一种‘文化挪用’行为,除了具有美学与风格方面的意义,还关涉深刻的文化政治问题。”

除了对韩国挪用文化“警铃大作”外,我们也应该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毕竟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更了解它们的人手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