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钉钉不是大模型公司的救世主

AI大模型这一新时代的物种,正在积极搭载像钉钉、苹果iOS这样的旧时代大船,从而更安全地驶向未来。

AI大模型这一新时代的物种,正在积极搭载像钉钉、苹果iOS这样的旧时代大船。

ChatGPT横空出世,也带来了新一波创新机会。在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看来,对于创业者来说,*的机遇是很久没有看到的、平台范式变革时刻到来了。

过去两年时间,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的共识不多。办公场景将被*被AGI重塑,算是一个。或者说,协同办公软件用户,将是*用上大模型的那一批人。国内的三个办公平台,都在围绕AI做变革。

年初宣布由底层由阿里大模型通义千问支持的超级助理全场景开放接入后,钉钉的变革节奏更加大胆。6月26日钉钉生态大会上,最后一个环节依旧是“摇人”,这次压轴亮相的新生态伙伴,是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 AI、猎户星空、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六家大模型厂商。钉钉试图打造最开放的AI生态。

对于大模型厂商们来说,这个合作相当于钉钉的7亿用户和2500万组织的流量灌入。虽然目前说终局还为时太早,但其中可能蕴含的机会,是AI时代的一个超级入口。

钉钉总裁叶军在此前与硅基研习社的对话中,谈到AI浪潮的影响时说,“未来不光SaaS会被拦截,我觉得很多APP都会被拦截掉,这又是一场入口争夺战。”

01

大模型的天上飘来两朵乌云。一朵是用户焦虑,一朵是营收焦虑。

目前,参数规模超过10亿的大模型超过了100个。这些大模型正在花大价钱从全网买用户。

据AppGrowing统计,6月*周(6月3日-6月9日)豆包、Kimi、智谱清言和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投放素材量大幅上升。其中,豆包素材量达到26521个,环比增长38.61%;Kimi为14451个,环比激增160.71%;智谱清言有1866个,环比飙升2456.16%。

而2024年4月-5月,豆包投放金额预计为1500万元-1750万元。6月上旬,豆包再次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活动,投放金额高达1.24亿元。

B站收割了AI大厂的大批预算,AI广告投放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4倍。就在最新的B站15周年庆典上,陈睿甚至把平台AI内容的数据单独拿出来讲了——2023年B站AI相关内容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80%,每个月有超过8000万用户在B站看AI。就差没直说,AI公司请打钱。

有大模型公司员工告诉20社,在B站的投放内容往往更深度,能全面介绍产品的功能;在小红书也有投放,会更侧重某一功能去种草。目前的投放拉新就是为了抢占窗口期,而他们认为大模型之战的窗口期最晚年底就会关闭。

正如20社此前在百度AI文章中提到的,大模型赛道的竞争格局已经变了。人们开始质疑,Scaling law(用海量数据训练提升大模型能力)正在走到尽头,LLM的性能提升似乎进入停滞期了。LLM公司的估值和融资开始由火热转为理性,一批AI独角兽因为缺乏资金而寻求出售。

在C端撒钱买用户,在B端又被迫跟进大模型脚踝斩的价格战,大模型公司的资金压力甚至前所未有。

种种压力之下,在当下继续追逐AGI是一种奢侈,而找到用户和场景实现商业化才是存亡关键。对大模型们来说,加入钉钉,是从仰望星空的目标中分出精力,先去脚踏实地。

据百度前员工称,百度的文库产品商业化成绩最显著,主要是在已有的会员体系中加入了AI服务,而高校师生等群体是刚性付费用户。美图秀秀在加载AI修图能力后,会员收入和盈利在短短几个季度内就有了明显增长。

这几个AI落地的共性是,在已被验证的成熟场景中,把AI作为增值服务嵌套进去。

大模型们拥抱钉钉的理由似乎也与此一致。钉钉作为国内最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有着7亿用户和数千万企业级组织,且最为重要的是用户付费心智明确,付费DAU超过2800万。还有一组很重要的数据是,钉钉助理市场上架的AI助理数量超700个,钉钉的AI每天调用量超1000万次。

而被各大厂最新挂在嘴边的火热概念“AI Agent”,无论最终形式是什么,企服软件反正是目前最不需要教育成本的搭载平台。大模型们可以通过提供场景化的应用服务,而从企业用户的付费额度中分一杯羹。

月之暗面创始人&CEO杨植麟看重钉钉的价值是,钉钉天然拥有海量用户以及生产力心智,而User Scaling是大模型产品用户从Early Adoptor到主流用户的一个不断跨越鸿沟、扩大规模的过程。

比如MiniMax将在钉钉上架文本&语音模型,为某化工企业定制解决方案,探索电商和教育等解决方案;Kimi大模型(月之暗面)与钉钉探索教育场景下的文档等产品优化……

AI大模型这一新时代的物种,正在积极搭载像钉钉、苹果iOS这样的旧时代大船,从而更安全地驶向未来。

02

但是问题也来了。

旧时代的大船能承载AI公司的存亡之重吗?对大模型公司来说,除了上述提到的危机和挑战,在当下还有来自合作方的风险。未来注定是AI的,但却不一定是大模型公司的。

在最近大模型公司跟苹果、钉钉这两例合作中,双方的利益在合流,也在拉扯。

比如在OpenAI和苹果的合作中,ChatGPT能借助苹果强大的生态,吸引更多用户,扩大规模;苹果则能通过ChatGPT来加强Siri的智能属性,打造用户端更友好的Apple Intelligence。看起来完全是双赢。

有很多人曾猜测双方的合作方式,到底是谁出钱购买谁的服务/入口。但据后来外媒的消息,苹果依靠渠道优势得到了合作的主导权,苹果初期不会向OpenAI支付任何费用,后期将探索佣金分成的合作模式。

在数亿台苹果设备的话语权下,Open AI甘居Siri等功能的背后。同时做2C和2B业务的Open AI在能够最广泛触达用户的机会里,没能与用户直接接触,而是居于幕后。而Open AI更不是独占此权益,苹果还在和Open AI的竞对公司进行洽谈,包括Google,Meta,Anthropic等。

Open AI打造自己开发者生态的GPTs暂时宣告失败了。但苹果作为超级平台、超级入口,却借着对大模型厂商AI功能的“劫持”,成功画了一个自己的AI生态大饼。WWDC大会后一周内,苹果股价久违地飙升了12%。

而在钉钉与大模型们的盟约背后,同样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营收。钉钉在去年与阿里云拆分时,公布了核心商业数据(截至2023年3月末付费企业数达10万家)之后,迄今没有再公布过新的营收数据。

加载了AI后,企服的市场是否真的能够扩大?能让大模型公司吃到红利,还是对大模型来说更像一剂安慰剂?中国的2B业务非常难做,在企业利润变薄(5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7%,1-5月增长3.4%)的当下,企业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更近一步受到影响。

而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问题。在参与传统平台生态过程中,大模型们的独特价值能否市场识别到,从而逐渐构筑护城河,还是被掩藏在平台之后,变成面目模糊的“打工人”。

朱啸虎在AI论战的前线,一直在强调大模型如何赚钱的问题。他认为大模型API在中国一定是免费的——5年后不再有大模型公司,只有前端的应用公司和后端的云服务公司。某种意义上,大模型公司们拥抱传统平台入口,是在加速靠向这一图景。

钉钉总裁叶军在接受一家AI自媒体采访时也设想,这波AI浪潮对SaaS会有很大影响,未来不光SaaS会被拦截,很多APP都会被拦截掉,也许以后只要保留交互层,这又是一场入口争夺战。

各种大模型公司提供的SaaS服务,直接以“钉钉”服务为名,被“钉钉”用户通过指令直接调用。这对于增加大模型的品牌曝光、市场拓展,会带来多少真实的加成?

大模型们的生存之战,长远来看,也许还要回到AI native的原创应用上来。不管是2B还是2C,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服务,才是取胜的关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20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