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蔡崇信(Joe Tsai),已进入他的“耳顺之年”。
中国人普遍认为,进入这个年龄之后,人的听力开始衰退,需要别人说话声音大一些才能听清楚。
而刚刚执掌阿里快一年的蔡崇信(2023年9月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
在这最近的几个月里,除了阿里本身的运营之外,蔡崇信还谈成了两笔引人注目的新生意:
一是今年6月,作为布鲁克林篮网队的老板,蔡崇信把篮网队母公司BSE Global 15%的股权,作价58亿美元估值,卖给了科赫家族(美国一个*影响力的商业家族)。
二则是今年7月,天眼查显示蔡崇信和马云联合成立的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刚刚成功募资了5亿美元,成立了一只名为“Harborside”的新基金。
由此可见,蔡崇信在阿里现任董事长、阿里创始合伙人、蓝池资本合伙人,以及布鲁克林篮网队老板,的多重身份之间依然游刃有余。
而他今年的两大震动性举措,也有两个共性特征:一是均与资本全球化密切相关,二是可视为蔡崇信意图将更多精力聚焦在阿里巴巴集团的信号。
“多重光环”加身的国际化掌舵人
出身投资世家,耶鲁法学博士、跨国投资高管……“多重光环”加身的蔡崇信,相较于阿里巴巴集团前几任一号位来说,他似乎在以一种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掌舵着这艘商业巨轮。
例如在2018年和2019年,蔡崇信就分别以10亿美元和13.5亿美元,收购了篮网队49%股权和51%股权,成为球队*实控人。这在国内企业家的收购操作中,是极其罕见的。
而蔡崇信之所以选择23.5亿美元收购篮网队,核心在于NBA营收入稳定、亏损少。就在蔡崇信收购生效后不久,球队收入就迎来大涨。
事实上,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高管和现在的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推动了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上的布局,包括跨境电商、云计算服务的海外扩展等。
从2007年和2014年阿里在港股和美股的两次上市,到先后投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集团,以及投资VR技术公司Magic Leap,再到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展开深度合作,展开跨境电商业务,其中都有蔡崇信往来撮合的身影。
自2023年6月蔡崇信接任董事会主席以来,他不仅暂缓了公司的1+6+N分拆上市计划,反而更是积极推动阿里海外业务的拓展。
例如,根据天眼查信息,淘宝平台7月24日推出了“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通过与阿里国际旗下零售电商平台的整合,以及通过速卖通、Lazada等跨境电商平台,将商品推向全球市场。
除了跨境电商和资本收购,在文娱体育、战略投资、物流配套等多个领域,蔡崇信也都主导了阿里巴巴的全球扩张。
阿里云在美国建立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阿里影业参与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在印度市场,阿里巴巴通过投资Big Basket和Snapdeal等平台,扩大了其海外市场份额。
面对海外市场竞争,蔡崇信同时利用了其在体育界的资源。
例如签约贝克汉姆,赞助2024年欧洲杯等,以提升速卖通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菜鸟网络也在蔡崇信的推动下加速国际化进程,建立起全球智慧物流网络,显著提升了阿里巴巴国际电商和物流业务的增长等等。
2024年Q1,阿里国际电商和菜鸟营收增速分别为45%和30%。同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8%和321%,为阿里众多业务板块增速最高的两大业务。
图源:阿里财报
虽然蔡崇信以其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为阿里巴巴走向全球化一直发力,但实际执行过程却并不一定尽如人意。
风险投资和洞察公司里腾创投的创始人兼CEO李江玕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执行力一直是阿里巴巴实现国际化抱负的一大难题。
他提到,2019年阿里巴巴国际站在美国市场曾设定每年新增100万家本地企业和全球影响力的目标,但到了2022年,这一目标被下调至每年新增2000家美国小企业。显然,目标缩水严重。
而更明显的全球化实操劣势,则尽数体现在阿里在东南亚市场的“出海”。
今年2月,阿里巴巴旗下的南亚电商巨头Daraz也宣布启动裁员,并在内部信中提到,未来将采取更精简和灵活的组织结构。
Momentum Works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Lazada的GMV(总商品交易额)持续下滑,与竞争对手Shopee的差距被彻底拉大,增速甚至不及TIK TOK。在不同类目和不同国家的细分市场中,Lazada和TIK TOK的市场份额逐渐接近,部分类目中TIK TOK已经超越了Lazada。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2023年阿里巴巴对Lazada进行了战略调整,提出从品牌转向供应链和消费者体验,并任命James Dong为Lazada的新CEO,以加强领导层并改进公司市场策略。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能阻挡Lazada流量的持续下滑。
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6月,Lazada的用户访问时长和平均页面访问量均呈现出直线式暴跌。
由此可知,蔡崇信的国际化尝试虽然鲜明,但在全球化道路上,阿里巴巴仍需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阿里国际化风险的“另一面”
“当我们审视内部并反思过去几年的情况时,我们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客户是谁。”蔡崇信在2024年4月3日接受采访时,作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坦然反思了公司过去几年的战略失误。
这一系列“落后”的关键,是“对于使用我们的应用程序购物的用户,我们没有给他们*的体验。”
在这次采访中,蔡崇信也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从1994年作为一名律师转变为投资者,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到现在他仍然认为中国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他说,公司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并以此为核心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持续着“国际视角”的同时,蔡崇信并没有忽视阿里大本营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如果着眼于美股市场,可以看到阿里股价从去年8月102.16美元/股的高位在持续下跌。
虽期间有所反弹,但今年7月22日阿里76.64美元/股的股价和去年102.16美元/股相比,已跌去25%。
图源:Yahoo Finance
目前海外众多分析师对阿里未来股价仍持谨慎态度。海外分析师预测,阿里下一季度每股收益或将下滑到1.92美元,2025年以后每股收益才有望迎来上涨。
图源:Yahoo Finance
阿里港股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以今年6月3日为例,阿里市值从年初至今仅上涨1.46%至1.6万亿港元。这一市值不仅不及拼多多,且增速在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中更是垫底。
图源: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统计时间:2024年6月3日)
股价波动的背后,正是阿里需为短期变革承担阵痛。
聚焦国内,回归本源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蔡崇信带领的阿里巴巴,或许需要一系列更深刻的变革。
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阿里需要重新聚焦其电商核心业务,并致力于回归用户和互联网的本质。
今年618购物节期间,淘宝和天猫取消了长期实行的预售制度,标志着公司对业务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此外,通过裁员、提拔年轻*以及削减低效业务等措施,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在国际市场上,阿里巴巴同样展现出了变革的决心。
今年2月,其南亚电商子公司Daraz实施了裁员计划,也宣布将采用更加精简和灵活的组织结构的举措,显著降低了成本,使得2024年*季度的多项成本与去年持平。
除不断“求变”外,价格战成为蔡崇信执掌阿里这一年另一关键词。
在电商业务上,淘宝除将更多流量倾斜到低价商品上。今年618期间,超级秒杀、分期免息、会员专享价和惊喜直降等不同玩法。换言之,现如今低价已成为淘宝获客的常规武器。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巴巴同样采取了降价策略。
今年上半年,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通过合作直播销售云服务,还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大规模降价。4月份,阿里云在全球13个区域的核心云产品和500余款产品规格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23%,最高降幅甚至达到了65%。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化方面,面对字节跳动5月份的降价行动,阿里巴巴迅速响应,其主力模型Qwen-Long的价格大幅下降了97%。同时,Open AI推出的GPT-4o mini在性能上接近原版GPT-4,而成本却比GPT-3.5 Turbo便宜了60%以上。这预示着未来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价格战可能会更加激烈。
然而,价格战是否能够持续推动阿里巴巴的业绩增长,仍然在观望中。
在电商领域,许多商家反而对淘宝的大促活动已经感到麻木。
来自河南省某家食品企业的电商经理张扬告诉价值星球,现在很多商家“对淘宝大促愈发无感”。
从今年4月20日开始,淘宝针对参与618的商品进行价格管控,要求商家活动时间内价格浮动不能超过30%。
平台此举虽是打击此前618被消费者诟病最多的先涨价后降价行为,但大促时间拉长意味着商家需承担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一旦涨价幅度较大,基本无任何利润,整个618白干。
且今年淘宝618活动分为官方立减和跨店满减300-50,除需保证48小时或72小时发货外,也必须强制提供运费险。让利15%、2~3天内发货、运费险、大促期间直通车高额推广成本。
这对退货率较高的女装商家来说,几乎是沉重打击。因此不少淘宝商家今年618期间,都在亏本赚吆喝。
在云服务市场,海外分析师也对阿里巴巴的降价策略持谨慎态度。
Ava Trade的首席市场分析师Kate Leaman指出,虽然降价可能带来短期的成功,但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取决于阿里巴巴云服务能否在长期内以极低的价格运营并保持稳定的经营水平。
特别是在AWS、Azure等云服务提供商在海外市场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差异化服务的情况下。
蔡崇信执掌阿里巴巴的这一年,公司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挑战。作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他推动了公司在电商、云计算、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然而,这些变革并非没有代价。
从淘宝和天猫取消预售制度到价格战的实施,再到国际市场的扩张尝试,阿里巴巴在追求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反应不一、竞争加剧和股价波动等问题。
蔡崇信以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尤其是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化发展至关重要。但他能否成为阿里这艘巨轮的“守业船长”,依然需要更多解决问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