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年轻人抛弃搜索引擎

我们深知社交媒体充斥着不准确的信息碎片,但依旧向往从这里观察世界:因为在信息的真实之外,还有信息的自由。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搜索就能得到的确定答案,更是无数人的大众点评。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好像真的很久没百度过了,尤其是用手机的时候。”

00后哈逗发现,生活里越来越难找到一个必须打开搜索引擎的理由。

吃饭有点评软件,出行有出行地图,搜点鸡零狗碎的新闻和生活方式,还有大把社交媒体可以选择。

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形容当代年轻人手机现状:

“微信是朕的皇后,偶尔宠幸,但从不过夜;抖音是朕最宠爱的抖妃,常常夜宿于此;淘宝是淘妃,干啥啥不行,只会向朕索取金银买买买;百度是朕的御医,喜欢危言耸听,念其博才多学,暂且留着....”

想要查点儿什么的时候,你有多久没有首先点开搜索引擎了?

01 不google的一代

无可否认,搜索引擎家族依然是全球全年龄段使用者最多的搜索入口,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安稳:

“上周热水器插头烧坏,换插头的方法是小红书学的。”

“去淄博旅游的吃喝指南是抖音找的。”

“论文查资料直接问的kimi。”

搜索引擎这扇从前地位尊崇的“万有之门”,如今正在成为某种鸡肋式的存在。

正如我们体感,越来越多搜索行为正在从传统搜索框转移向一个个独立的“社交媒体”。

不只是在中国,全球尽皆如是。

一项近期研究指出,google作为代表“搜索”的动词已经开始过时了。

Bernstein Research发现,在表达想搜点啥的时候,年轻人不再说“google一下”,而是直接说“搜索”。

这意味着,当人们提起“搜索”,不再单单指使用搜索引擎。从前,那条窄长的搜索框是打捞网络资讯的*入口,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正在流向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

搜索专家Rand Fishkin指出,早在4年前,YouTube的搜索量就已经超过了Bing和Yahoo。

使用社交媒体搜索的人逐年增多。

而且越年轻,抛弃传统搜索引擎的倾向越明显。以至于是否优先使用搜索引擎,几乎成了某种比颈纹更可靠的年龄特征。

研究发现,Z世代是最“不google的一代”。

2006年,“google”作为动词被正式加入牛津词典,这是搜索引擎的*辉煌时刻。那时候,只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说“google一下”,google就是“搜索”本身。

而现在,google“作为动词表搜索”的历史,可能将终结在Z世代手中。

根据福布斯和Talker Research的一项调查,截至今年,Z世代比X世代的google使用率整整少了四分之一。

他们中近半数人通过社交媒体而不是搜索引擎来满足信息需求:

“社交平台不再仅仅用于连接,而是已经演变成四分之一人口的主要搜索工具。”

营销技术供应商SOCI的调查数据更加惊人,google直接王座不保。

这项针对18-24岁人群的调查发现,在寻找本地搜索结果时,Instagram和TikTok是年轻人的*搜索引擎,昔日大佬google只排到了第三。

而且搜索引擎的颓势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可谓江河日下。

GWI Core数据称,2016年只有约40%Z世代表示他们使用社交媒体作为主要搜索方式,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跃升到了5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搜索方式。

对于8090后“末代数字移民”,搜索引擎似乎还是记忆里那个代表信息革命的新新产物。

而对于出生就在信息时代的00后“数字原住民”,这种诞生于电脑时代的搜索方式在年轻人眼中不再清新和轻盈,如同某种死而不僵的遗物,亟待更新和颠覆。

02 新搜索

讨厌一样东西可以有一千种理由,喜欢只需要一个。

当我问起为何喜欢在社交媒体搜索,年轻朋友总是回答:好用。

首先当然是硬条件的便捷,因为Z世代与数字移民*的区别是,他们是生来就在使用手机的一代。

搜索入口的迁移背后,也是整个Z世代网络生存空间的迁移。

相比于更适应电脑屏幕展示的传统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明显更适应手机时代的展示和阅读。

输入【蓝田 攻略】关键词,在百度app中*屏只能展示2条信息,还都是广告。

而在小红书中,*屏4条笔记,除了给出蓝田6个值得一玩的景点,还分别介绍了蓝田水陆庵近日的人流情况、荞麦岭的错峰时段。

对于超90%更习惯使用手机上网的Z世代来说,自然是青睐后者。

当然社交媒体搜索兴起,也不全靠同行不争气。

它是传统搜索的替代品,却不是平替。

与导向大篇幅网页的传统搜索引擎不同,社交媒体的信息更加高密度。

更简练、更视觉化,社交媒体信息库天生就更适合短平快的信息时代。

与此同时,来自不同“真人”的朴素声音塑造出某种无影灯般的真实,多信源的参考,更加符合一种兼听则明的想象。

追求简单答案,可以轻松快捷地得到答案:

水陆庵需要预约吗?

不需要。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也可以偶遇更多信息:

虽然不需要预约,但这些天因为《黑神话》的联名,水陆庵人山人海。

信息学者Marcia J. Bates将搜索过程分为:浏览、搜索、偶遇、追踪四个流程。社交媒体的社交特性对后两者可谓史诗级加强。

如果说传统搜索是坐地铁,一条路直通目的地,沿途漆黑一片,那么社交搜索就是骑自行车,可以一路张望沿途风景,看到感兴趣的小店,还可以停下来唠一唠。

比如查询兵马俑景区的营业时间,键入【兵马俑 时间】,不仅能得到想要的信息,还会偶遇一些游客分享的心得。

原来出门玩要赶早的定律在兵马俑并不好使,真正人少清净的时段是3点半以后的闭园前时段,此时团体游客大多离去,围栏前不再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即使是十一期间也能安安静静地慢慢浏览。

偶遇的信息如果感兴趣,就可以进入“追踪”阶段,通过评论和私信与发布者进行确认和交流。

刚刚毕业的哈逗通过社媒交流找到了现在租住的房子,捡到了stopping来的沙发。

还有人通过病友发帖,找到了罕见病的病友群。

有人在水电大师的网络问诊下,换好了烧坏的热水器插头。

“搜索”正在从一种单线程的查找与浏览,向更加频密而即时的互动转变。

而这带来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

03 涟漪

语言是描述世界的工具,搜索是抵达世界的方法——对于不google的一代人来说,链接世界的方式已截然不同。

从前,对于一个品牌的初印象可能来自时尚杂志、公交或者电视广告,而现在,44%的Z世代表示,他们是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新品牌。

年轻人在TikTok学习“妆容发型”、在Facebook获取“新闻和食谱”,在Instagram认识“时尚品牌”。

而当年轻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为年轻人描绘世界的营销者也闻风而动。

HubSpot和Brandwatch针对全球1238名社交媒体营销人员的调查发现,87%营销人员相信,消费者将更频繁地通过社交媒体而不是搜索引擎搜索品牌,并且未来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

同时近四分之一的18-54岁消费者表示,他们会优先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品牌。

于是曾经致力于搜索引擎排名优化的营销人员纷纷调转矛头,转而钻研社交媒体营销。更多广告资金涌入社媒,在社媒为年轻人塑造理想的消费。

许多营销者还表示,他们的品牌将在社交媒体内直接销售商品,因为相比于看到广告再去第三方软件,消费者更倾向在社交媒体内直接购买商品。

资本追随流量东流而去,眼看着,传统搜索引擎或许就将成为下一个冷落的公交广告牌。

于是,传统搜索引擎也变了。

打不过就加入:

这两年,不少搜索引擎都加入了社交媒体的搜索入口。在百度,你能搜到小红书,在google,置顶中总会有YouTube和TikTok的链接。

而搜索结果展示位的改变又带来了下一个连锁反应:

曾经属于严肃媒体的前排展示位,被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完全替代。

这不由得引发一种历史悠久的担忧:如果年轻人的搜索结果中,名列前茅的永远是碎片化信息,信息生产者生产的也永远是碎片化信息,那么那些严肃的、深度的长篇信息,还会有谁来生产和消费?

在不久前的维基百科大会上,与会者就纷纷表达了这种担忧。

这些电子百科的热心编纂者发现,维基百科正在面临衰落和失修的深刻威胁。因为维基百科的知名度正在下降,沦为AI的不知名陪练,而它的潜在贡献者——下一代年轻人对它既毫不关心。

不关心并不代表不需要。实际上,诸如特朗普大选等诸多历史时刻早已证明,纯粹依赖碎片信息的社媒搜索可以有多脆弱。

它的高度灵活性也意味着可以被轻易裹挟和扭曲,没有可靠来源的碎片信息就像无源之水。

一些人担心,社交搜索的盛行将会进一步破坏严肃内容的生产环境,以至于未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可靠的信源,使得信息社会陷入进一步的混乱与无序。

为了弥补碎片信息的不准确性,人们不得不加倍地重复生产信息,证明、加固和纠正已有的消息。而这,将带来巨额的能源负担。

鉴于家里稳定的电费,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的虚拟生活此刻正在消耗多少能源。

研究指出,90%数据在上传存储后不会再被使用,但为了维持它们的比特躯体,每年依然要消耗掉难以计数的能源。

使用社交媒体本身也比传统搜索引擎更加耗能,因为社媒信息通常以图片视频而不是文字形式呈现。

根据greenspector测算,YouTube上播放量50亿次的热门音乐视频Despacito所消耗的能源约等于乍得、几内亚比绍、索马里、塞拉利昂和中非共和国一年的能源总和。如果我们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145分钟,那么每年将产生60千克的碳排放,这相当于驾驶一辆小汽车从北京一路开到太原。

仿佛某种能量守恒定律,更逼真的虚拟世界,也意味着更多的现实能源耗竭。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拒绝社交媒体成为新的搜索主阵地。

在人类漫长的传播历史中,从雾气蒸腾的罗马浴室,到香气扑鼻的咖啡馆,更强的“分散性”与“社交性”总是一种媒体取代另一种媒体的重要原因。

即便经历了广播电视的大众传媒大一统插曲,技术条件成熟后,人类又在网络空间迅速回归松散。

我们深知社交媒体充斥着不准确的信息碎片,但依旧向往从这里观察世界:

因为在信息的真实之外,还有信息的自由。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搜索就能得到的确定答案,更是无数人的大众点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那个NG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AI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