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科技业最糟糕CEO决策:雅虎拒微软 鲍尔默推Vista

美国科技资讯网站ZDNet日前评选出了科技行业历史上十个最糟糕的高层决策失误,IBM错失收购微软良机、斯库利赶走乔布斯以及杨致远拒绝微软收购要约等上榜。
2011-09-07 08:47 · 新浪科技

苹果CEO约翰·斯库利和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CEO约翰·斯库利和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6.斯库利赶走乔布斯

  1985年,苹果正处于技术转型期。此前一年,苹果刚刚发布了*款Macintosh电脑,以取代在过去几年畅销世界的Apple II和Apple III系统。为了帮助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聘请了百事可乐高管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担任CEO。

  尽管乔布斯在苹果内部被认为颇具魅力,而且Macintosh业务也在他的直接领导之下,但是喜怒无常的性格让他很难与人相处,他与公司管理团队其他成员以及董事会的关系日益紧张。与此同时,由于IBM和康柏等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致使苹果产品销售大滑坡,乔布斯与斯库利的关系也开始恶化,最终导致他被赶出来了这家由他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创建的公司。

  在乔布斯离开的11年间,苹果陷入了低谷。没有了乔布斯的远见和领导,苹果的创新步伐大大减缓,同时领导层多次更迭,内部不稳定。结果,苹果营收和股价大幅下跌,财务状况不佳,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急需开发替代Macintosh OS的新产品。1996年,苹果收购了乔布斯的NeXT系统,这款系统为后来的OS X和iOS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CEO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被董事会赶下台,乔布斯重新回归,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恢复了生机,接连推出iMac、 iPod、OSX和Macs等畅销产品,后来又发布了iPhone、iPad和Apple TV,标志着苹果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SCO CEO麦克布赖德

  SCO CEO麦克布赖德 

 7.SCO CEO麦克布赖德与Linux厂商打官司

  SCO原本是一家很有前途的中等规模的软件开发商,总部设在加州北部,在1980年到2000年初开发出了一系列面向x86服务器的成功而可靠的UNIX操作系统。然而,在被Caldera收购后不久,SCO便开始走下坡路。作为莱·诺达(Ray Noorda)家族企业Canopy Group旗下子公司,合并后的SCO更名为“SCO Group”,这家公司不久便陷入了身份危机。

  SCO Group*任CEO、前Caldera CEO兰索姆·洛夫(Ransom Love)希望将Caldera和SCO Linux与UNIX产品线整合,打造出一款*的操作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Monterey计划”(Project Monterrey),SCO与英特尔、IBM和Sequent短暂结盟,该计划旨在将UNIXWare OS和IBM AIX系统的优点整合到英特尔安腾处理器和IBM POWER处理器中。

  随着Linux和64位x86芯片越来越受欢迎,安腾处理器地位日渐衰微,“Monterey计划”也无疾而终。由于SCO未能成功推出IA-64版Monterey系统,兰索姆·洛夫因此受到董事会冷落,达尔·麦克布赖德(Darl McBride)接替他出任公司CEO。在麦克布赖德执掌SCO期间,该公司完全专注于打官司,无暇顾及产品开发。

  SCO不但状告IBM将Monterey系统代码加入到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中,还将Linux操作系统的大客户、终端用户和供应商告上法庭,其中就包括红帽和Novell。这种做法不仅让SCO在开源和Linux开发者当中声誉受损,还让该公司在自己的客户群和整个科技行业中变得声名狼藉。

  这些官司持续了数年时间,SCO的UNIX产品销量一落千丈,被迫裁掉UNIX业务部门所有员工,将精力全部放在打官司上。 2007年,SCO申请了破产保护。2009年,麦克布赖德被解雇。2011年初,UnXis Inc收购了SCO剩余的UNIX软件业务。

AOL CEO史蒂夫·凯斯和时代华纳CEO吉拉尔德·莱文

  AOL CEO史蒂夫·凯斯和时代华纳CEO吉拉尔德·莱文  

  8.AOL CEO凯斯收购时代华纳

  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面临来自互联网与宽带的激烈竞争,在线服务提供商AOL于是决定在2000年以高达16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时代华纳,向一家内容和宽带巨头转型。这次收购案由AOL CEO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和时代华纳CEO吉拉尔德·莱文(Gerald Levin)主导,由于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未能有效利用时代华纳的资源,这笔交易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举。

  合并以后,AOL的用户数从高峰时期的3000万跌下滑至2007年的500万,自2002年以来季度业绩就没有取得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市值从最高时的2400亿美元跌至2011年8月的16.6亿美元。2009年,AOL任命了新的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不久后即宣布将时代华纳分拆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从而结束了这段长达八年的无果婚姻。

  此后,AOL又对多家新媒体公司展开大举收购,如Patch、Techcrunch和《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事实上,早在2005年,AOL就收购了知名科技博客Engdaget,进军新媒体行业。

雅虎CEO杨致远

雅虎CEO杨致远  

 9.雅虎CEO杨致远拒绝微软收购要约

  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最早一批搜索引擎公司,雅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通过收购小型网络公司以及提供财经新闻等其他互联网门户服务,雅虎的发展日趋稳定,但由于未能及时意识到谷歌和FaceBook等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雅虎无法有效从自己的业务中获利,使得公司营收不断下滑。

  2008年2月,寻求增强互联网业务的微软提出以大约4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此时,雅虎CEO杨致远(Jerry Yang)玩起了欲擒故纵的把戏,正式拒绝了微软的报价,称这一价格“大大低估了”公司的真正价值,也不符合股东利益。两家公司经过数周的拉锯战,谈判最终陷入僵局。

  美国亿万富翁、雅虎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试图作为中间人做最后的努力,让微软重回谈判桌,并迫使杨致远辞职。但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早已被雅虎方面的态度彻底激怒,他放弃同雅虎的谈判,转而领导自己的公司开发出了自有搜索引擎必应以及互联网产品Windows Live。

  截至2011年8月,雅虎的市值已暴跌至178亿美元,远低于微软当初的报价。2009年,杨致远最终被迫下台,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取而代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茨的主导下,雅虎又与微软达成了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将必应用作雅虎的搜索引擎。尽管鲍尔默和微软投资者可能对最终放弃雅虎感到欣喜,但一想到杨致远欲擒故纵的把戏,这可能是微软心中永远的痛。

惠普前CEO赫德

惠普前CEO赫德  

  10.惠普前CEO赫德战略不明确 现CEO李艾科拆分PC业务

  2006年9月,惠普董事长帕特丽夏·邓恩(Patricia Dunn)因陷入商业道德丑闻被迫辞职。为了重新赢得媒体和股东的信任,惠普提升董事会成员马克·赫德(Mark Hurd)接替邓恩出任公司CEO。赫德具有25年的行业经验,曾供职于NCR,在初任惠普掌门人的两年间,他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提升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净利润也得到提升,被视作惠普的“大救星”。

  2010年8月以前,赫德在惠普的任职堪称模范:该公司仍是全球*大PC和笔记本电脑厂商,仍然保持着在消费和企业打印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他还大幅削减了运营开支,当然,这是在裁员10%的基础上取得的,毫无疑问,裁员对任何一位CEO以来都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

  在赫德的领导下,惠普收购了大型IT服务商EDS,令惠普从此可以与其*的竞争对手IBM平起平坐。此外,惠普还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Palm,借此与苹果和谷歌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展开较量。

  惠普似乎在各条战线都取得进展,然而,由于与前真人秀节目女演员朱迪·费舍尔(Jodie Fisher)曝出性丑闻,赫德很不体面地下台,投奔在甲骨文担任掌门人的密友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如今他负责Sun Microsystems被合并后留下的业务。管理完全陷入混乱的惠普董事会在2010年9月决定任命前SAP高管李艾科(Leo Apotheker)担任公司CEO。

  2011年7月4日,惠普收购Palm后推出的*款产品TouchPad平板电脑最终上市,售价499美元,但这款产品并未如预期那般获得好评。惠普迅速做出反应,对TouchPad降价100美元促销,希望这次能受到用户追捧。但是,即便大幅降价,TouchPad销售状况仍不见好转,反而到8月中旬媒体报道称百思买仅售出10%的TouchPad平板电脑。

  在惠普第三财季业绩分析师电话会议召开期间,李艾科抛出一个重磅消息:将放弃负责生产TouchPad、Pre和Veer webOS设备的移动硬件业务,转而寻找替代webOS的新战略。此外,惠普还宣布计划剥离PC业务,希望向IBM一样专注于企业软件和服务业务。

  李艾科是否有意全盘放弃赫德之前制定的战略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许多分析师始终认为,李艾科自出任CEO以来就试图给惠普带来彻底变革,扭转惠普过去十年决策失误造成的颓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