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持股的Clearwire使用的是TDD LTE技术,和软银日本使用同样的网络标准。如果软银收购Sprint,Sprint买断Clearwire,那么在LTE网络方面将给软银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从这一角度来说,Sprint也是软银最理想的收购对象。
软银和Sprint都是iPhone运营商,但因为本身实力不济,没有多少议价空间的Sprint无奈与苹果签下了155亿美元的巨额采购合约,苹果成为*的受益者。如果软银收购Sprint,以两家运营商的共同实力去和苹果谈判,应能获得更多的谈判余地。
债务风险与审批压力
软银收购Sprint的设想很大胆,但机遇的背后也充满着风险。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外界对这一交易也存在诸多忧虑。自从软银证实收购Sprint以来,软银在东京证交所的股价下滑了17%,市值蒸发了62亿美元。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这笔交易将给软银背负上巨大的财务包袱。
2006年软银斥资200亿美元收购沃达丰日本子公司,而后的5年时间一直在努力解决背负的债务。净负债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比例,从5年前的5倍到去年的1.5倍,软银走的并不轻松。近期22亿美元收购eAccess本来已是巨额交易,如果再背负128亿美元收购Sprint,恐怕软银的资产负债表会长期令投资者失望。
AT&T去年收购T-mobile的交易因为未能通过反垄断审批而被迫叫停,未能成功交易的T-mobile近期宣布与美国第五大运营商MetroPCS合并,Sprint在美国市场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软银收购Sprint之后该怎样整合资源,能否给Sprint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交易整合之后的未来同样很难乐观。
相比较财务风险和竞争压力,交易审批的前景反而显得更为明朗。除了中国等特定国家,美国监管部门并不排斥海外资本进入美国电信市场,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本就是德国电信旗下子公司。墨西哥电信大亨卡里姆也在美国收购了网络服务商进入低端市场。
否决AT&T与T-mobile的交易是出于反垄断担忧,而软银收购Sprint并不会给美国电信市场带来多大变化,资本的进入能够增强第三大运营商的实力,反而更有利于市场竞争。可以预期的是,如果软银与Sprint股东批准这一交易,美国监管部门也会亮起绿灯。
对于孙正义来说,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三十年前西行求学美国。三十年后,孙正义以收购者的身份再次回到美国,重新谱写自己冒险人生的又一乐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