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产业 p2p 正文

野蛮生长的P2P:监管和运营风险夹击 洗牌将到来

据媒体报道,这几家公司非法聚集资金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向出资人担保并承诺固定收益、参与借贷、销售理财产品,二是以入股投资公司形式私下承诺年固定收益,三是发行销售附固定收益回报的商业预付卡聚集资金,吸收的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进入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账户,再向不特定对象放款。
2013-07-30 08:57 · 腾讯科技 王可心

  监管空白地带

  面对P2P这种新型模式,监管部门还在观察和调研,持审慎态度。

  一方面,P2P行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业内人士指出,信托资产有九万亿规模,银行的理财产品25万亿规模,P2P市场加起来只有700亿规模。

  “监管层实际上顾不过来,如何监管,如何发展,如何扶持,甚至如何限制这个行业,现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层面还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贷帮网CEO尹飞向腾讯科技表示。

  另一方面,监管主体尚不明确。银行由银监会管理,小贷公司由人民银行管理,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管理。P2P行业看似和每个领域都沾一点边,但应该由谁管理却还不太清楚。

  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金融局、人民银行都在对很多P2P公司进行调研。"他们也想进一步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想系统性地分析一下到底存在哪些风险,怎么样解决这些风险和规避这些风险。”有利网CEO刘雁南指出。

  对比国外市场监管制度,在美国,P2P平台被定义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由美国证监会监管,美国证监会将LendingClub上交易的债券定义为证券化的资产。英国尚没有监管机构出台监管政策。在以法德为主的欧陆国家,P2P平台被定义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必须有银行牌照或与现有银行合作。

  对于如何监管,金融领域分析人士江南愤青认为:对于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予以鼓励和支持,监管核心在于交易平台上标的物的真实性;对于介入交易的金融平台,应该按照线下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本质是担保公司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管理办法进行每年年检;如果涉及资产证券化,则按照券商要求进行监管;对于构建资金池等行为,则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

  央行正在对P2P行业进行全面摸底,今年7月1日,央行召开了P2P座谈会,参与者包括宜信、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知名的P2P公司。一家P2P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央行其实比我们想的还要更积极和市场化,监管思路可能会走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比如债权转让。”

  除了行政监管,在法律层面,P2P与三条法律相关: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二是金融诈骗罪,三是非法经营罪。

  现在绝大多数P2P规避了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罪名,但亦有少数的公司有金融诈骗嫌疑,比如对出资者说明的某种用途并不存在。至于非法经营,被法律界人士称为"口袋罪",这个非常宽泛的罪名对于P2P行业的从业者都是悬在头顶的不确定风险。

  面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除了政策风险,P2P行业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美国拥有成熟的信用体系,FICO机构会对个人进行信用评级;但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因此,P2P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大多数P2P公司承诺保障本金,借款方需缴纳一定比例的风险金和服务费,如果出现借款人违约,风险金则垫付给出资人。

  以人人贷为例,官方公布的坏账率为1.1%,在风险金可弥补的范围内,可以保证本金。假如风险金无法弥补坏账,则会采取排队的规则,按时间顺序获得补偿。

  而会不会出现无法控制风险、无限排队的情况?人人贷CEO李欣贺表示,这是人人贷要避免的一个情况,这也是平台的价值所在。“在现阶段,风险控制是最核心要素。做风险审核和信用控制工作的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30-40%。”

  这也是P2P公司涉足线下的原因。一方面,小额借款方并不是深度的网络用户,现阶段并没有网上借钱的习惯;另一个重要原则是需要通过线下控制风险。

  “线上申请很难鉴别提交信息的真伪,也无法做到任何有效的贷后管理。如果是纯线上平台,公司在北京,而借款人在四川,一旦违约,风险很大。所以我认为拍拍贷这样的模式可能在国内行不通。”一位涉足线下的P2P创始人说。

  除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一些P2P公进行期限错配,赚取中间利差。这考验的是对不同来源资金的调度、管理能力。假如,某P2P公司向出资者卖为期一年的理财产品,而向借款人借出三年,一年后出资方赎回资金,不再购买,该P2P公司是否能找到新的出资方?

  “前段时间闹钱荒,是因为大多数银行做了一个短贷长借的期限错配。银行与P2P的区别在于,如果银行没钱了,可从银行间市场借钱,银行会有存款这种非常稳定的现金流入,但是P2P公司没有,因此流动性风险很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做期限错配产品、只做最简单的点对点的原因。”刘雁南说。

  一位P2P行业创始者观察,国内涉及期限错配的P2P公司至少在一半以上。“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危机。”

  实际上,危机已经初显。2012年,至少五家P2P公司关闭。今年4月2日,众贷网声明称,由于管理团队经验的缺失,造成了公司运营风险的发生,公司已经破产。今年4月10日,城乡贷宣告歇业。

  刘雁南判断,在未来一两年之内,99%的公司必然会逐步消失,最后最多剩下三五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