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着北”的市场
市场是企业得以存活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最终原因。
对于高科技型产品,最关键的是核心技术的掌控程度,实用性,以及营销策略。但是市场虽然变幻莫测,但是创业者们还可以边走边看边学,或者先调研确定再干,或者直接借鉴别人,模拟进行。但是这仍然不影响一家企业的市场“不着北”。
8、“技术认可=产品认可”的陷阱:技术认可不一定会带来产品认可。很多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技术积淀,但是技术认可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距离产品认可还有一段距离。产品认可,是一个有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并且结合各自使用习惯和实际效果,群体性选择的事实性结果。创业者在制定发展策略的时候,必须认清这一点,不至于偏颇。这在IT和汽车领域常常发生。
人们应该还记得,在AMD与Intel的竞争中,RambusDRAM内存一度被视为Intel的竞争杀手剑,技术上,RambusDRAM内存以高时钟频率来简化每个时钟周期的数据量,因此内存带宽相当出色,如PC10661066MHz32bits带宽可达到4.2GByte/sec,RambusDRAM曾一度被认为是Pentium4的绝配。但是最终无法获得大众用户拥戴……胎死腹中。
9、“知识产权=市场”的陷阱:拥有知识产权,不等于拥有了市场。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制出了新技术、新产品,甚至及时申请了专利、注册商标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还只是第一步。知识产权只是表明你优先具有这个技术,但是市场是商品化大生产。如果你不真正在商品生产上弄出结果来,并且各方营销策略跟进到位,形成实际市场能力的话,也可能是白忙乎了。专利局那么多专利,据说真正形成市场竞争力、或者最终形成品牌的少而又少,很多都默默淹没在技术前仆后继的潮水中了。
全国高科技投融资委员会主任潘峙钢最近几年曾经表示,目前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达200万人以上,专利申请受理总数突破500万件,增长的速度均居世界榜首,但我国拥有的专利技术转化率却不足1%。即使,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数十甚至上百倍地增长,但是,专利平均寿命只有3年多,专利转化率也普遍低于5%。
10、做技术追求不可复制性的陷阱:追求巅峰,独一无二,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实际上,现代商业之下,严格的不可复制性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妥善对待自己的技术,及时变现是最为有效的应对方法。当然在一定时期对于相关项目的核心技术的掌控程度却是可以实现的,这就提出了一个可以实现的课题,如何把技术局部时段的优势变为产品和市场局部的时段的优越。
技术永远只是企业的一方面,而且创业者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而是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人。现实,总是不那么完美的。所以技术追求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拓展发挥。
11、“做产品=做市场”的陷阱:即使靠近最完美的产品也并不就等同于公司已经取胜了市场。尤其对于一个初创型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不够,专心做产品,也会犯酒好也怕巷子深的病,何况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可以生产实现的商品往往不是只有一个人、一家在做。也许你的产品即将将抵达最完美,可是前夕的黑夜你的公司垮掉了。
对于很多初创型企业来说,也许只能集中精力专顾于产品打造。但是随着企业一步步成长成熟,做产品和做市场两个不同的领域,就会愈来愈展现出各自不同的规律性。创业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差异,如果漠视两者差别,就会在市场中败下阵来。
季中曾是美国西雅图景郡政府自然资源部高级工程师,2010年回国开设了国内技术领先的显示科技公司。公司费大力气研制出了节能环保、成本小且便于安装的公交电子站牌。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又赶上中国倡导低碳环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占尽,然而,市场却始终没有火。
12、“明天=现在”的陷阱:这一点无需多说,谁也明白,恢宏的明天蓝图替代不了今天必须跨越的无数沟壑。但是,创业者却常常犯这个错误,他们大都是满腔热血、极有理想的人,但是相对而言,创业却是一件极其繁琐而又无比现实艰巨的事情。“明天”作为一种温馨的浪漫,虚幻而飘渺,时常充满了神奇的迷人气氛,表现易于陷入波动的情绪,把明天等于现在,无意中对自己偷换概念,提前把明天的资金烧尽在今天,以至于很多东西最终被证明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308/201308193532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