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这36亿元到底值不值得花?
足协对中超公司在中超联赛上的重大事项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哪怕其他所有的股东(中超俱乐部)联合“逼宫”,足协也可以利用这一票否决权来裁决,这是源于足协带有行政、组织联赛这个身份所决定的,接盘者如果是一家公司,那么未必会有这种一票否决权的特权。
没有了“一票否决权”,王健林就很难通过中超公司这个载体去搭建自己在国内的足球生态体系,因为各大中超俱乐部未必买账给王健林。
由于足协的定位以行政化居多,所以俱乐部在整个商业链条中的话语权很低,每家俱乐部难以像欧洲俱乐部一样可以单独与电视台等转播机构去对接媒体版权业务,完全由中超公司去代劳。
此外,每家俱乐部只有4%的收益也引起了众多中超俱乐部的不满,每年几千万的分红在如今的转会市场上还不够购买一名中超级别的明星球员。
各大中超俱乐部都渴望着更大空间的创收之路,其中广州恒大更是开启了登陆资本市场的举措,这意味着为适应资本市场需求,广州恒大必然会*程度地进行创收,让自身的业务模式更加稳定、具备可持续增长的基因,仅仅4%的分红是这家中超豪门无法接受的。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中超公司做形成的收益主要是自己所贡献的,作为一个平台的运营者若不是具备一定的行政权力,拿到如此的收入分成并不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中超赛事的火爆,由中超公司代劳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俱乐部的诉求,尤其是以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北京国安为代表的豪门俱乐部认为俱乐部应该具备更多的自主权有助于创收,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回归到俱乐部手中,这样也和欧洲主流俱乐部、主流联赛的模式切合。因为中超联赛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如今已经成长为备受资产关注的热门资源,光是四年的赞助费,平安集团就为此拿出了四年6亿元的真金白银。
将中超公司内的权责进行重新划分、结构进行重组,会更加符合俱乐部的利益,万达直接以36亿元的代价接盘,极有可能重蹈卡马乔事件的覆辙,白花了一笔冤枉钱,最后被各大中超俱乐部“挤兑“。
在历史上,这并不是足球俱乐部*次叫板联赛平台运营方,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马德里、拜仁慕尼黑、曼联等14家欧洲豪门组成G14,因不满欧足联的盘剥来意图效仿NBA来打造一个欧洲超级联赛,从而跳出欧足联的直接干预,此举甚至还得到了部分欧盟议员的支持。尽管欧足联出面平息了这场风波,但也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将欧洲冠军杯改制成为欧洲冠军联赛,并在电视转播等权益上对俱乐部作出让步。
这与其他的娱乐载体一样,都面临着平台溢价空间降低,ip内容的价值被放大,甚至出现迅雷看看这种视频播放平台的价值还不足一个综艺节目的版权费用,迅雷以1.3亿将迅雷看看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北京响巢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王健林买马竞,以4500万欧元的代价拿到了欧洲一个很完备的球星兵工厂,就最近这三五年的出品来看,“马竞出品”在世界足坛已经是一个品质的保证,仅次于拉玛西亚那些世界*青训营,阿奎罗、托雷斯、法尔考等球星曾在转会市场上掀起不小波澜的球星。
此前王健林的“希望之星”计划已初见成效,万达决定今后每年向西班牙输送30名小球员。到2017年,在西班牙留学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将达180人,万达每年将提供2000万欧元的赞助费用。
由于王健林并没有投资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所以这个足球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上是要放弃国内的球星生产体系,因为现行国内球员培养体系下出品的产品难以适应欧洲发达地区的需求,必须要用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从源头开始培养,所以万达选择了将还在成长期的小学生送到西班牙接受足球学习。
作为国内陈旧生产体系出品的代表,已经加盟德甲沃尔夫斯堡数月的张稀哲尚未有正式上场比赛记录,在没有曝光度的情况下,即便中国市场的购买力有多强大,品牌商也很难在张稀哲身上看到任何商业回报。
如果王健林的这个计划成行,那么以目前中国足球的生产培养体系来看,未来中国足球市场上最为抢手的球星必然都是“万达出品”、“马竞出品”,就会出现许家印在购买球员、支付球员工资、开发球员商业价值之时要为王健林付费。一般来说,万达这种买断球员青少年时期权益的模式,最终的目的是要在球员成名之后进行收益分成,像c罗就是这种模式下的典型代表。
但这种全欧模式要消耗的成本太高,而且最为乐观的投资回报期至少要在5年,所以如果王健林可以在足协体系拿到更大的话语权,那么将有利于他的计划“落地”,即可以在中超俱乐部的梯队或是青训体系里进行一些基本训练,算是这种全欧体系的过度阶段,这样可以保证一些基本球员出品,不必把风险全部赌在5年之后。
换句话来说,王健林为了将投资风险降到*,必须要在足协内拿到更多的话语权,而此时的足协“去行政化”对于他这样的商界大佬来说,是切入中国足球核心权力中心的*时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