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富二代为什么不爱继承产业爱投资?不愿再像父辈那样赚辛苦钱?

调研显示:家族企业二代中有接班意愿的仅有35%。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创业者自身不愿意淡出权力中心,对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认识不充分造成的。当然,二代和一代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使得二代对接班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
2015-10-24 19:38 · 新浪财经 中欧视角李秀娟

为什么金融资本受到二代们的如此青睐呢?

其一,不愿再像父辈那么赚辛苦钱

  中国目前进入传承期的家族企业们大多发家于改革开放前后,受到整体经济格局的局限和影响,家族企业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属于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后,能够在淘汰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企业大多形成了相当规模,完成了企业资产和家族财富的初步积累。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市场全面开放并面临国际竞争的同时,企业也到达了转型升级的当口。面对利润薄弱的实体经济,以及下滑的产业发展,二代想要接班时所面对的便是一个内部关系复杂,外部压力重重的庞大企业集团。从小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画面的二代,不愿意接手越发艰难的实业也是情理之中。同理推之,许多一代自身经历过这些痛苦的创业历程后也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踏上旧路,宁愿让他们更多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其二,已经有“*桶金”

  对于很多“富二代”来说,家族主业是责任更是义务,而对于金融投资领域的涉入则是兴趣成分更多。父辈的财富积累为二代带来投资的“*桶金”,家族人脉关系也有利于寻找投资项目的优先资源。无论是独立创业还是从事金融投资领域,一代多作为“投资人”提供资金支持,在手握父辈资金的前提下,“钱生钱”是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

  随着家族企业数十年的发展,在传统行业实现财富增值和传承更加困难,二代从金融投资的角度介入,可以说既是二代的兴趣所在也是一代尝试新领域的途径。二代若有效利用资源平台,“钱生钱”既可以使得一代的部分财富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可以满足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在父辈辛苦二十年积累的财富基础之上,二代很有可能通过短短几年的运作就可以获得颇丰的收益。

其三,专业上学以致用,投资人的生活方式

  新一代的接班人大多数受到海外留学氛围的熏陶,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进修了金融、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自身学历和资源的积累也都是促使他们倾向于从事金融行业。而留学时代受到所谓“华尔街精神”的冲击,也使得二代不愿意再像父辈一样过创业之初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生活,他们更加热衷于留在北上广等一线金融中心城市来实现自己的资本运作与金融投资梦想。可以说,二代们既想通过资本运作证明自身的能力,可以学以致用,又希望可以维持自己生长于财富中形成的较为喜欢的舒适生活方式。

其四,时代发展使然,顺势而为

  在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以后,实体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任何行业的利润率都不可能超越金融投资带来的高额回报率。相较之下,金融可谓是投入低,回报快,收益高的行当,在金融市场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在逐渐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已成为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可以说,市场环境的诱惑以及新兴市场的吸引对于二代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碰撞也是二代们选择金融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高风险刺激下高收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二代们希冀乘风而起,顺势而为也合情合理。

有钱可以不任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二代们对于金融投资的青睐似乎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二代进入金融投资行和资本运作对于家族传承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上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二代进行资本运作有两种成功的模式。一是两手抓,两腿走的结合型。以华茂的徐立勋和新光的虞江波为例,二代完全可以在接手主业的同时用投资来作为集团背后的战略扩充手段之一,推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在经济波动时期的风险抵抗能力。另一种当然就是像美的集团何剑锋这样家族企业与二代投资完善剥离的方式,但这就要求家族掌门人一定要提早做好人才的储备培养、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计划的准备。如果二代从事投资不能够与企业实体进行清晰的分离和形成有效的制约,就会产生诸如海鑫钢铁这样令人唏嘘的案例。

  在二代跻身金融投资领域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站在一代的肩膀上起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风险也不容小觑。因此,二代在投身投资领域时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家族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通过设立家族委员会监管家族创业基金和投资管理,也可以适当借助专业人士和机构进行投资决策,避免个人判断的偏颇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最后,还是要回到根本,注重家族价值观的培养。家族财富如果没有赋予家族价值观和责任,有钱任性的结果就会陷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培养二代的家族价值观及对家业的责任是给这代生长于财富之中的新时代弄潮儿*的礼物,有钱可以不是任性,而是“生性”(香港人称赞懂事的孩子),家族和社会责任是财富*的制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