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从美股退市登陆A股的首家公司,大洋两岸市值差7倍
私有化前奏:
两年零两个月,分众传媒从创立到美股上市,并创下中概股融资规模近1.72亿美元的全新纪录。在灵魂人物江南春的带领下,分众此后启动疯狂购物模式,陆续收购了几十家企业,听说当时江南春的口头禅一度是“约他们出来谈谈价格,把他们收了”,然而一些偏离主业的收购也给未来写好了前言。垃圾短信、次贷危机、新浪收购……分众传媒的市值一度从最高位的80多亿美金跌到8、9亿美金,2009年初,分众传媒盘中开出4.84美元的新低价,相较于历史最高价,跌幅约达92.70%。而背后,做空机构和美国证监会依然穷追不舍,分众传媒的水土不服病症已然凸显。
私有化:
2012年8月12日,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董事长江南春、联合凯雷集团、鼎晖投资等五家投资机构联合提出的私有化要约,收购总金额近35亿美元。
2013年5月24日,江南春与凯雷投资、方源资本、中信资本和光大控股,共同以35.5亿美金的交易金额,完成私有化,报价为每股存托股票(ADS)27.50美元。不过如同360抵押本部大楼,分众传媒也曾借贷17亿美金,不过据江南春透露,因为当时公司账户上就有12亿美元的现金,真正额外需要借的资金只有5亿美元。
在私有化过程中,江南春还签订了一系列对赌协议,据私有化协议约定,如果分众传媒在私有化完成后的四年内(2016年)仍未重新上市,公司75%以上的利润将全部落入收购主体GGH的口袋。
拆VIE:
分众传媒的VIE架构始于2005年3月,其境内经营实体为分众传播、分众广告,分众传媒通过与后两者股东江南春、余蔚签订VIE协议,实现了对境内经营实体的控制。2010年8月,各方签署了针对除分众广告、分众传播之外的其他VIE实体的终止确认协议,确认解除对这些VIE实体的控制。到了2014年12月,相关各方确认终止VIE架构下的权力义务关系。2015年1月,江南春将其持有的分众传播85%的股权转让给分众传媒。至此,VIE架构拆除完毕。
显然,根据私有化协议以及分众传媒自身发展需要,周期较短的借壳上市成为分众传媒的不二选择。而VIE的拆除并不意味着其回归的结束,此后的分众传媒又开始了大规模的资本腾挪。
而分众传媒一度都是站在A股门口的那个人,甚至在就要踏进大门的那一瞬间还上演换壳的戏码。
2014年12月份,宏达新材宣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开始停牌,半年后,2015年5月20日,宏达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分众传媒100%股权。宏达新材拟置出资产的作价为8.8亿元,拟置入资产作价457亿元。达晨创投则在6月透露其近期已3亿元入股分众传媒。
然而关键时刻宏达新材却涉嫌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倒手的鸭子飞了让分众传媒也懵了,但第二天广发证券就向分众推荐新壳——七喜控股,当天江南春就飞到广州,与七喜控股董事长进行了会面。
8月31日,分众传媒连发两则重磅消息:行使终止权,与宏达新材撇清关系;借壳七喜控股。
2015年11月16日,七喜控股宣布,以截至拟置出资产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分众传媒全体股东持有的分众传媒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分众传媒100%股权作价 457亿元。七喜控股拟置出资产作价8.8亿元,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两者相差448.2亿元,差额部分由七喜控股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自分众传媒全体股东处购买。
12月29日,分众传媒终于实现国内A股上市。本次交易是彼时美国上市“中概股”企业私有化以借壳方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的最大规模交易。
而相比较之下,2003年,分众传媒成立之初投资总额仅为45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372.47万元;其退市时的市值为35亿美金,而借壳上市后新公司总股本41.16亿,市值1904亿元,江南春的身价也已接近500亿元。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谭宵寒,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02/201602263937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