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林毅夫回应“股市越救越跌”:不救恐跌到1000点,大国中仅中国未发生过金融危机

林毅夫:现在你觉得救市救到3000点左右是看不到底对不对,如果当时政府不救的话会怎么样,会不会掉到1000点呢,可能确实几家欢乐几家愁吧。
2016-03-10 10:50 · 凤凰网 胡玲

林毅夫:现在你觉得救市救到3000点左右是看不到底对不对,如果当时政府不救的话会怎么样,会不会掉到1000点呢,可能确实几家欢乐几家愁吧。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吹大市场泡沫?林毅夫:系错误解读

  胡玲:目前在推房地产去库存,就有学者提出说,中国房地产是商品房,要去产能的话至少需要九年的时间,但是话音未落,我们看到中央这个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一推出之后,北上广不用说了,深圳的房价涨了52.3%,有的房价甚至是一日三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会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似乎奇葩的土地上,任何一个政策出来都会立马引发了又一轮的投机和泡沫。

  林毅夫:你不能讲说政府的政策就是为了去推动泡沫,我想这是错误的解读。从长期来讲,中国房地产当然也有发展的空间,因为我们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国目前城镇化的比例只不过占总人口的56%,一个国家当它达到发展阶段,一般城镇化的比例会达到85%甚至更高,短期之间有人买房并不完全为了居住,而是为了保值,如果这种需求很多的时候,难免供给跟需求之间就会不配套,价格就会涨比较多,所以政策就是要微调嘛。

僵尸企业啃食经济林毅夫:不能把问题都归罪于四万亿

  胡玲:现在还有人说,特别是1、2月份PMI的指数出来之后,大家觉得是持续的低迷,有越来越多声音在说,中国需要下一轮的刺激,至少来一个政策托底,中国需不需要再来一个4万亿的刺激计划出来?

  林毅夫:我们投资增长的速度比较慢,原因就是,前一轮的由一些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持的项目已经建成,但是国际经济并没有复苏,在这种状况之下采取一些缓周期的措施是必要的。

  胡玲:但之前也在说,4万亿给中国目前的整个经济遗留了很多的弊端,包括短期来看,整个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长期来看能看到大量僵尸企业出现,同时居民的实质收入没有增长,反而是超花货币,这些导致了泡沫的出现,您是持什么样的观点?

  林毅夫:我想,首先来讲,不能把我们存在的问题都归罪于四万亿,很多事情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这是*点。第二点呢,居民的收入没增长,可是我们去年居民的收入增长的挺快的。

  胡玲:但我们感觉,好像口袋里的钱没有增加,都在股市赔完了。

  林毅夫:把任何不好的词都放在一起,都认为是因为四万亿,我想这样的分析不能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我们的挑战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机遇在什么地方。而且,对2008年的四万亿,我想也要客观的评价,因为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它的冲击波比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崩盘所产生的冲击波还大,在那种状况之下,如果我们不采取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可能产生的后果还要大,所以这是两害相权,在各种可能的状况之下做比较来做决定。由于它事发突然,不能讲说采取的每个措施都是十全十美的,但应该说,我们四万亿产生的总体效果还是好的。首先它让我们经济稳定了,让我们避免大量的失业,第二点呢,用四万亿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在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质疑,但现在高速铁路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形,这总的来讲还是好的,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很客观的来评价过去的政策,而不能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都说是因为四万亿造成的。

政府手太长?林毅夫:大国中仅中国未发生过金融危机

  胡玲:原来在四万亿那个时候,非常努力积极作为的地方政府,似乎现在有怠政或者说懒政的情况,不太愿意去、不太敢去推动了。

  林毅夫:我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前面的政策实行的结果,然后大家都批评政府干预,如果大家都批评他,他过去做对了你也批评他,那他就不敢做,所以我为什么讲,不能简单把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当时的四万亿。前段时间大家对政府的有为作用批评的比较多,认为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应该去发挥作用,但如果整个舆论界都这样认为的话,政府怎么敢去做呢,因为动辄得咎。

  胡玲:只不过我们现在似乎看到有太多的例子是政府的这只手伸的太长、太大、太盖了。

  林毅夫:如果讲在中国都是政府伸的手太多,怎么能解读中国这三十多年来是世界上所有转型中国家当中表现*的,实际上我们也是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金融经济危机的大国,如果讲都是政府伸的手太长了,就是政府做的普遍是不对的嘛,如果做的不对是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成绩,我们现在的主流舆论是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这个理论即使在发达国家适用,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见得完全适用,如果参照,你会发现中国政府这个不是那个不是。

  胡玲:我听到我们聊天你说了很多要客观,要把东西充分来讨论,但您没有谈到自己的担忧或者是对于未来整个经济低迷的、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你有担忧吗?

  林毅夫:当然会有担忧。

  胡玲:您*的担忧是什么?

  林毅夫: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存在的机会,没有看到我们可用的政策空间,我担心的是,大家不能够客观的分析,简单的用发达国家的经验、理论,让我们自己的手脚都束缚了。

  胡玲:多谢,林教授,非常感谢!

  结语:其实无论是唱亮还是唱衰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在2016年,中国的经济将备受考验,同时中国面临的风险也会受到全球的持续关注,今天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的主线,而在这条主线的引领下,中国的经济是否会扭转颓势,我们会持续关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