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青岛银行坚持追求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战略导向,围绕“创·新金融,美·好银行”的发展愿景,致力于打造“质效优先、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价值*银行,以高质量特色化金融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筑牢服务区域经济根基
紧跟发展趋势,夯实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增速换挡期,银行业同样面临提质降速的考验,依靠规模扩张驱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需要迭代优化业务和管理模式,以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青岛银行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在业务模式上,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发力国际业务,打造本外币一体化服务能力;在管理模式上,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为稳健经营的关键一环,注重强化专业能力、协同联动、成本管控等,不断推动全行高质量、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立足区域经济,培育特色亮点业务。青岛银行坚持立足青岛、辐射山东的发展定位,围绕山东省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特点,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紧贴市场的优势,持续丰富产品货架、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信贷资源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升级、发展蓝色经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等重要领域。目前,青岛银行在特色化经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依托山东省海洋经济优势,打造蓝色金融品牌;设立省内第 一家科技支行,以“专业、专注、专营”的思路,针对科技金融、先进制造业等开展业务;设立文创支行、港口支行,分别专注于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港口贸易产业;等等。
拓展多元牌照,搭建综合化经营服务体系。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不仅限于传统融资需求,还涉及投资、交易、理财、避险、咨询等多元需求,这要求银行要具备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的能力。青岛银行已相继成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还取得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质,持续拓展多类型牌照不仅有助于扩展业务范围,还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发挥多牌照优势,加强信贷与租赁、理财、托管的业务协同,已初步形成集团化综合化经营模式,可以多角度有效满足客户需求、给客户创造价值,实现银客双赢。
深化服务区域经济举措
青岛银行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为发展主线,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蓝色金融、制造业等领域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
以专营模式发展普惠金融。青岛银行以实现普惠金融专业化经营为目标,制定普惠金融改革攻坚工作方案,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普惠金融专营机制,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在分支机构推行普惠“试点行”机制,在“试点行”设置普惠专营部门,实行派驻制审批,采用信贷工厂模式,提高普惠业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度,并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行范围,直至实现全行普惠业务专业化经营。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普惠特色产品。通过“访客机制”“行长访小微活动”等,确保管理层能够紧贴市场、精准获悉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同时,加强部门间产品研发联动,精心打磨普惠拳头产品。目前,已建立强抵押、强担保、科技普惠、国际业务、供应链金融、线上普惠六大普惠产品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普惠产品体系,提高了普惠小微企业的覆盖度。三是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下业务向线上迁移。通过科技赋能持续优化升级普惠贷款标准化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全力实现3个工作日放款的目标,满足普惠客户小额多频的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329.18亿元,共服务5万多家普惠小微企业。
以差异化策略发展绿色金融。青岛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绿色信贷、环境权益、碳金融等重点方向,建立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着力塑造绿色金融品牌。一是建立绿色金融专项领导机制。通过跨部门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行绿色金融工作,推动在授信准入、利率定价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与专项资源支持,协助解决全行绿色金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二是制定绿色信贷差异化发展策略。制定绿色信贷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绿色信贷纳入分支机构的综合考核评价,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绿色信贷投放;针对重点项目探索“容缺审批,齐全放款”模式,通过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在同业竞争中建立比较优势。三是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开展绿色金融行业研究,打造行内专业化团队,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已成功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山东省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山东省首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271.93亿元,较年初增长29.95%。
以创新理念发展蓝色金融。海洋经济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亟须探索服务蓝色经济的创新金融模式。青岛银行在蓝色金融领域积极进行探索,已在清洁供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诸多创新实践,正推动完善蓝色信贷的内部政策、流程改造、系统优化等,提升蓝色经济服务能力。经过近年来在蓝色经济领域的深耕,青岛银行蓝色金融特色逐步显现,已经获得国内外诸多机构的认可。2023年3月,青岛银行顺利实现与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合作的1.5亿美元3年期蓝色银团贷款提款,该笔资金将专门用于服务海洋友好项目和重要清洁水资源保护项目;2023年9月,青岛银行申报的“蓝色金融”项目荣获“保尔森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彰显了在蓝色金融领域的行业影响力。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蓝色金融贷款余额为136.03亿元,有力支持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以行业思维发展制造业金融。青岛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明确将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力方向。一是加强制造业细分行业研究。在总行成立行业研究委员会,对全省重点和优势行业进行梳理,通过对制造业细分行业深度研究,以“行业+客群+方案”为主线,出台行业营销指引和授信指引,提高产品适配性,推动业务高效落地。二是优化完善制造业金融产品体系。围绕制造业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持续加强产品创新,已打造出科创易贷、人才倍增贷、科技成长贷、出口快贷等特色产品,满足制造业客户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场景的融资需求。三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相较于大型企业、房产基建类、政府平台类等客户,制造业客户的风险特征更为复杂多样,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对于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授信端,推进行业审批架构调整,组建专业化审批团队;贷后端,组建专业风险经理队伍,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长期跟进、研究,切实提升贷后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持续提高对制造业的风险把控能力。
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质效
城商行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休戚与共。青岛银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宗旨,将进一步以战略为引 领、数字化为抓手、以风控为保障,坚定不移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坚持战略引 领,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对不确定性较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制定具备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战略才能更好引 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战略前瞻指引作用。青岛银行以战略为引 领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综合研判宏观经济、监管动态、国家战略等因素,从战略高度找准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具备一定的战略灵活性,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二是坚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青岛银行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厚植区域经济沃土,推动业务结构优化,打造特色化信贷产品体系,增加区域经济重点领域的资源配置,实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三是构建企业文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银行逐步搭建起一套以“合规、绩效、责任、服务、关爱、廉洁”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归属感,形成内部凝聚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核心手段,青岛银行结合国家规划和自身实际,制定了自上而下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把推动数字化转型作为增强服务能力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将数字化转型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数字化转型战略委员会,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进行数字化转型规划,制定并实施涉及业务流程、产品创新、系统平台、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转型方案,加快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地。未来,青岛银行将继续积极拥抱新理念、新技术,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能力,依托数字化赋能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和管理能力提升,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引擎。
健全风控体系,护航高质量发展。青岛银行将不断健全风控体系、强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平衡好风险管控和业务发展的关系,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持续开展风险预警监测。完善贷后巡视、贷后督查、专项风险排查,做实贷款“三查”基础工作,常态化开展逾期欠息动态监测,强化对集团各板块及各经营机构资产质量的有效监控。二是推进全行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建立按照集团管控、重点业务、重点条线、重点机构的分层分级管理机制,坚持资产质量动态过程管理,加强日常工作调度,持续加大对逾期欠息贷款、不良贷款处置的管控力度,保障资产质量指标的稳定。三是拓宽不良资产化解处置渠道。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用好用足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纾困并购基金等多元化解处置方式,降低不良资产处置对应的拨备消耗,提高已核销资产效益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