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众所周知,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销售要经历漫长征程。研发投资成本巨大、研发周期长、研发成功率低始终是悬在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药企开始将一部分药物研发工作外包,由此催生了CRO(合同研究组织)这一新兴产业。

欧美CRO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已较为成熟,21世纪随着巨头们的全球扩张和亚洲市场的崛起,CRO产业逐渐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这一行业的销售额由140亿元上升至3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04%,预测2020年市场销售额将达975亿元。

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昭衍新药”)正是这近千亿元市场的“掘金者”,只不过,昭衍新药深耕的是CRO行业更为细分的领域——临床前CRO。2017年8月25日,昭衍新药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CRO领域里唯一以安全性评价作为核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而其IPO背后,5年前就注资的外部投资者——金茂资本同样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6年前,金茂资本曾独家投资的企业舒泰神也成功上市,而舒泰神创始人冯宇霞、周志文夫妇正是昭衍新药的实际控制人。

昭衍IPO概况
昭衍IPO概况

2017年8月25日,昭衍新药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2.51元/股的价格公开发行不超过2050万股。今日昭衍新药开盘价为18.01元/股,市值14.73亿元,股票代码为603127。

招股书显示,昭衍新药主要从事以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为主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和实验动物及附属产品的销售业务。此外,还从事少量药物筛选等药物发现研究、临床试验、政策法规咨询等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及相关的技术服务。本次IPO计划募集资金4.63亿元,用于建设药物临床前研究基地、建设实验动物繁殖基地和增建科研实验用房项目。

从业绩来看,昭衍新药2014-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5亿元、2.07亿元和2.42亿元,同期净利润为4899.72万元、4917.49万元和5169.27万元,2014 到2016 年度,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38%,呈稳定增长态势。未来,昭衍新药将通过本次发行进一步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和扩大服务设施规模,为提升市场占有率夯实基础。

昭衍亮点
昭衍亮点

整体来看,CRO行业是朝阳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中国目前的药物临床前CRO企业与国际大规模的CRO 相比,竞争力较弱:一方面设施规模小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受动物饲养管理与设施能力的限制,小型CRO 企业难以满足多个客户对大规模试验、多项目研究和时间上的需求。而相比其他CRO企业,昭衍新药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规模优势。昭衍新药拥有中国最早的企业化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是国内唯一拥有两个GLP机构的专业化临床前CRO企业。其中苏州昭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在动物饲养管理设施、功能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GLP体系的临床前安全评价技术平台。

第二,人才优势。昭衍新药技术团队已经积累了 20 多年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经验,完成临床前研究专题超过5900 个,对超过1800 种药物进行临床前研究、评价试验。截至 2016 年末,昭衍新药以及苏州昭衍拥有员工642名,其中博士15 名、硕士99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公司及苏州昭衍员工总数的51.83%。

第三,业务优势。毫无疑问,昭衍新药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前 CRO 企业。GLP 业务是其核心业务,GLP 的评价技术亦是昭衍新药的核心优势。未来昭衍新药将把GLP 平台优势技术逐步拓展到农药、动物食品、兽药、化学品以及环境毒物等相似领域的安全性研究,拓展评价项目的广度。

金茂资本投资原因
昭衍新药
01. CRO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数据统计,2008 年至2014 年,我国CRO 行业的市场规模从52 亿元增长到25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其中临床前CRO 的市场规模从22 亿元增长到11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8%,到2015 年、2016年我国临床前CRO 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27 亿元和147 亿元。

国内CRO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逐年上升。金茂资本创始合伙人、常务副总裁许颙良称,现在新药研发投入过500亿,但2012年还不到200亿,而昭衍新药所在的临床前CRO领域2012年市场规模也才20亿,复合增长率很高。他认为,未来CRO医药服务外包的产业链一定会随着创新药投入的增加而快速发展,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昭衍新药
02. 高新技术过硬,业务涵盖广泛

我国对药物临床前研究过程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符合CFDA 颁布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因此对临床前CRO 企业的技术服务水平要求很高。昭衍新药是中国首批通过美国 FDA 的GLP 检查,并同时具有AAALAC(国际实验动物福利审查认证协会)认证和中国CFDA、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GLP 认证资质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机构。金茂资本认为,这是对其技术层面的极大认可。

在研究技术的加持下,昭衍新药的业务范围几乎涵盖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全部内容。成立至2016年末,共完成925个生物药、791个化学药和57个中药的临床前研究,在承担临床前评价项目数量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承担了超过1800个药物、5900多个专题的研究。

昭衍新药
03. 一站式服务背后强大的人才队伍

业务单一的CRO 公司无法满足制药企业多方面的需求,难以提升客户忠诚度。而医药研发外包产业链上的纵向一体化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也是构建自身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昭衍新药通过在CRO行业各细分领域内拓展业务范围从而实现纵向一体化,而这背后,规模化经营的人才队伍是关键。在金茂资本看来,昭衍高管层都是踏实做事的科学家,致力于推动中国创新药发展。而公司600多名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1.83%,所学专业涉及毒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兽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眼科学等,在各自领域均具有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中际联合
04. 十年前结缘,见证两家A股上市公司

实际上,金茂资本与昭衍新药实际控制人冯宇霞、周志文夫妇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十年前。昭衍新药之前,冯宇霞夫妇创办的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11年4月成功登陆A股上市,而舒泰神正是以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制品为主的制药企业。

金茂资本刚成立时主要从事咨询服务,2008年成为舒泰神的财务顾问,2009年又成为其唯一外部投资人。舒泰神上市时,金茂资本账面回报达16倍,正是此番合作,奠定了二次投资昭衍新药的基础。事实上,同一创始人、同一投资人,正是金茂资本精准投资的最佳注解。

金茂投资逻辑
//m.briankreed.com/news/zt/#
  • 1一个核心

    金茂资本以价值投资为核心,不仅思考赛道逻辑,也考量行业差异化逻辑。中国近7000家制药工业企业,而拥有完整业务链条的CRO公司屈指可数,昭衍新药正是其一,金茂要抢这个赛道,这是赛道逻辑。

    而行业差异化主要构成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行业壁垒,昭衍新药在毒理、动物模型、药代动力学、先导化合物合成和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这是差异化逻辑。

  • 2两个基本逻辑

    分为行业逻辑和投资逻辑。行业逻辑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性,二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垄断性。市场性决定了企业规模,垄断性决定了市场的领先优势。全球基业长青公司药品研发费用占比收入达到了21%,但国内即使是优质的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也仅为12%,多数投入不到5%,潜在的市场性毋庸置疑;而昭衍新药又是临床前试验到临床试验的一站式服务机构,在市场性和垄断性两方面竞争力兼备。

    投资逻辑方面,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股权投资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投资标的公司必须有清晰明了的资本市场退出路径,其中首选是IPO,那就必须按照IPO的规范管理选择标的,变现的能力和变现顺畅是IPO后的特点。

  • 3四个维度

    金茂医疗医药产业投资遵循四个维度,一是合理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结构,从最有价值的医药制造业、医疗机构中游向两端扩散,即纺锤型结构。同时,这种结构有利于在投资企业之间形成整合、互补优势。

    二是合理布局医疗健康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既要关注早期与成长期企业,又要研究成熟期以及Pre-IPO企业,这需要对投资周期、价格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第三个维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知问题。金茂资本始终认为,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的企业综合实力的展现,但载体是产品和服务,这是基础。这方面的判断是需要专业基础综合考量的,所以拥有专业团队非常关键。目前金茂医疗医药投资团队均由制药、分析、制剂、临床、生化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构成。

    第四个维度即关注企业本身,包括治理结构、公司文化、市场拓展、控制人胸怀和格局等方面。

  • 4两个共识

    在金茂资本内部形成的“两个共识”主要针对投后管理服务。金茂资本力戒自己,帮忙不添乱,跑位不越位;要做贴身保姆式的服务。

    近两年来,金茂资本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投后服务,也专门成立了投后管理部门。从2016年开始每年定期组织被投企业举办行业论坛会议,为企业家们搭建相互促进、交流、学习的平台。金茂资本还在2016年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商学院的教育、培训平台,针对被投企业在管理上或发展中遇到的同类问题,请外部专家或内部投的企业家分享经验方法。

  • 5打造纵深产业链生态圈

    金茂资本专注于行业投资的优势日益凸显,因为在产业链上的深耕,做得够深够透。以平台型公司为核心,要么深耕不同领域打造生态圈,做成纵深产业链;要么作为一个平台,用于并购、整合。

    比如金茂资本在医药行业生态圈里面已经投资了三四十家企业,几乎涵盖了医药行业所有细分领域。于是金茂资本顺其自然地为被投企业搭建起共享产业生态圈的平台,使行业的上下游、纵向、横向相互之间都能有产业资源、行业资源的发展共享。

价值投资拥护者
昭衍IPO概况

截止目前,金茂资本管理24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逾60亿元,累计投资百余个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投往三个方向,一是医疗医药大健康领域,二是新能源新材料,三是节能环保,实际操作中也投资TMT领域里优秀的项目。

实际上,金茂刚开始做投资时,并没有分行业和产业,主要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投资。2012年IPO暂停,资本退出渠道受阻,对整个创投市场影响巨大。很多机构开始反思和整顿,也是从那时起,金茂资本分析形势及自身的情况,开始调整和聚焦,即回到产业链做价值投资。“一个项目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里?要是超出了我们投资价值评估范围的话,就宁可错过,不可错投。” 金茂资本创始合伙人、常务副总裁许颙良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称。

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总能获得超乎寻常的回报。截止目前,已投企业40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天沃科技(002564)、雪浪环境(300385)和奥联电子(300585)实现国内IPO上市,芍花堂(832265)、兴达泡塑(834090)、宜净环保(839080)等3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滇红药业、久信医疗、天津兆华、和成显示4个投资项目被知名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并购;药石科技、碳元科技、阿尔法3家企业通过转让方式实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