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的挑战
VC/PE行业显然无法在资本狂飙运动里置身事外,所有人都深嵌于世界之中。
如何迎接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巨大的变化中认清自己、找准定位,是VC/PE行业参与者锥处囊中、颖脱而出的关键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VC/PE行业面对着一个日益成熟的产业链,从下游的孵化器、天使投资到传统的创投与私募都有长足进步,过往较少见的大型并购基金如今也面临发展良机。
但挑战仍是无法忽略的:对于品牌基金管理团队而言,管理的基金规模扩大,意味着要么投资项目数扩大,要么单笔投资金额增加,即要么多投案子、要么投大案子。
要多投案子,对基金管理团队的人才培养与储备的要求则必然提升,相应的投资机构的薪酬体系、组织结构也面临考验。这是考内功。要投大案子,目前Pre-IPO投资竞价现象相当普遍,PIPE投资的估值也不低,“大案子”的竞争已然相当激烈,投资压力不可小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投资机构能否保持冷静理智、能否获得企业认可?这既是考定力又是考魅力。
在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看来,未来的五到十年就是一个分化洗牌的过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一是通过成长性来替代高成本。二是逐步减少在竞争白热化区域(北京、上海、深圳等)的参与度,深挖二、三线城市投资机会。刚完成35亿元基金募资的达晨创投目前正计划在省会城市设立首席代表,与之相应的就是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曾经撰文谈及目前国内PE的盈利模式,称之为“唯上市论”,投资机构关注上市面而忽略企业的基本面,二级市场的高市盈率成为PE高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他认为这种模式难以持续,二级市场市盈率终究会降为正常水平,PE应回归企业基本面而不是利用市场价差来赚钱。而业内竞争终将呈现明显的二八格局,第一梯队脱颖而出,市场资源逐渐向其聚集,业绩差、规模小的机构则遭到淘汰。东方富海4月刚刚完成25亿元第三支人民币基金的募集,目前正大张旗鼓招聘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工作的人才。
募集完成24.6亿美元新一期基金的霸菱亚洲,目前的资金管理规模已达50亿美元,而其基金管理团队只有40余人,平均每人管理1亿多美元资金,其单笔投资金额则不低于3亿元。这是外资基金典型的运营模式——高人均投入,高人均产出。
与之不同的是刚刚完成9.9亿美元基金募集的中信产业基金,其投资管理团队拥有近百位员工,充足的人力使其得以对投资团队进行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中信产业基金内部划分四大行业:金融服务、消费、现代制造业、原材料和能源,在此之下进一步细分子行业,进行行业研究。以细致的专业分工实现高效产出。
这是一场马拉松,在越来越多新玩家的赛场上,一骑绝尘的传奇已不容易发生,但不同梯队之间的距离则有可能拉大。对于行业参与者来说,无论是想保持领先优势,还是想进入第一方队,都要付出远超过去的努力,而优胜者也会获得远超过去的回报。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锦慧,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105/201105122106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