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温州“商人”:一个欠缺企业家精神的群体

实业太多,所以惹眼,很多温州人觉得针对这次跑路事件,大众的想法有些“偏左偏右”,全中国都有实业家跑路的现象,只是很多案例没有被拎出来,温州人购置房产参与炒房的名声在外,但这里的企业都是多年积累自力更生,如今为世人所诟病,不公平。
2011-11-16 10:02 · 创业邦

  投资、跑路都和抱团有关

  2004年,中瑞财团横空出世,由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泰力实业、国光房产、远洋眼镜、耀华电器集团、星际实业以及新雅投资集团9家企业组成,最主要的目的是集资投资。“正泰、雅戈尔他们都拿出很多钱做投资,当然也有些公司很专注地做到托拉斯,但是经济学里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鸡蛋不能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时升说。

  基业长青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也希望从企业家过渡为投资家,但短期目标是让投资跟实业进行互动,说白了,就是将投资回报返回到实业里面。目前中瑞财团的几家公司也的确能够做到。中瑞财团的投资项目有几块,PE算创投,交给专门机构打理;房地产尝试比较多;还在增加一些市政项目或矿产;曾经想过投资金融,即保险公司和银行,但是放弃了。这几位企业家把很大精力放在投资上,一个月平均看两三个项目,分析得比较细,每个月都会开董事会,遇到好项目会选择项目所在地去开这个会,之后顺便去考察。

  主营业务为产销警用器材、曾经随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秘鲁参加APEC会议的陈时升,虽然也经过作坊到工厂的洗礼,但举止很有学者范儿,这位因为“不在乎多干些活儿”的企业家被选为中瑞财团的监事长,中瑞财团创办了7年,他对投资产生了兴趣,而且越来越爱琢磨。“做实业的就是要兢兢业业,做投资是带有绩效性的。有些人把投资和投机混在一起,做投资的的确带有投机性,但是没必要完全分得那么清楚,对吧?只要在合法的法律框架内,有什么不好呢?”

  中瑞财团对房地产、市政项目的投资也摸索出自己的经验。房地产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是地段,但是他们会将安全成本、土地成本、税务成本、财务成本认真核算出来;要了解清楚项目的风险在哪、有多大,然后风险能不能控制,如果有1%的不可控风险,项目就不足取,如果可以控制在0.5%就可以适当损失利润,即使利润从30%下降到10%也可以接受。

  几乎在中瑞财团成立的同时,很多实业家也开始投资。那时有人劝魏明投房产,买下市中心时代广场(当时叫时代大厦)作为办公楼,他没动心;之后他看上了另一个项目,是一个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业务是废物材料的回收利用,需要在四川内江、广东清远等地方建基地,当地也多是作坊式生产的小企业,这家公司会以一定价格将废铜回收之后处理并再次利用,广东清远有家全国嘴大的电缆厂就是大客户之一。这属于国家支持的产业,他们也觉得未来会往上市发展,投了2700多万元。

  还有很多人效仿中瑞财团,建立投资公司来集资投资。温州市地标建筑财富中心里面来来往往,关闭一家又开一家。2007年,张岩与几位实业创业者也做了家投资公司,从名字、业务上都力求与“中瑞”相仿,由八个股东组成,如果这个项目是自己发现的,就要牵头投资最多比例,其他几位成员跟投。有时候他们也跟投中瑞投过的项目,温州人做投资本身就喜欢抱团,多投总比少投好。

  也有主动找到他们的项目,例如张岩最惋惜的是,当年某网上超市创始人曾经带着商业计划书过来,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有一次某山西煤矿企业拿着各种证件来,急需8000万元去开发,为求稳妥他们也没有投资;上海周边有一个按照德国魏玛文化开发的住宅区,虽然外观类似集装箱风格不一定被中国人喜爱,但是楼盘的地下管道十分完善,排污、防汛、能源循环的功能首屈一指,总投资12.6亿,中瑞主投他们跟投,现在张岩很后悔没有多放些钱进去。

  温州人投资有自己的偏好:他们胆量大又喜好稳当,投资之前要尽量打听好回报率,所以不投股票,用他们的话说,股票就是往里垫钱,“垫着垫着就没了”;专爱短线,房地产就两年三年的周期,快投快收,而且不容易亏,尽管公众口诛笔伐,他们还是认为房地产最保值;喜欢投资地皮,对软件园、基地、农贸市场等项目情有独钟,虽然很难做成山东寿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但这些项目往往带有国资背景、政府引导,所以更保险;要投大家一起投,但也带有盲目性,据说最新的热潮是炒养老机构,只要有人组团就呼啦上去一片。

  但张岩现在已经萌生退意,他们几个人都在忙实业,原来的新鲜感荡然无存,起初投资公司派3个专人做投资经理,后来只有一人,情商高但没有专业能力,“我觉得有一个判断很对:我们的确是抱着投机的想法去投资。没意思,我们都想散伙了。”

  “听说过有人模仿中瑞财团,但是说实话,我们的做法到现在为止,还是在探索阶段。”陈时升说。他清楚投资这条路完全没有套路可言,“实业一年做100万的销售,市场的需求你都能看得到,定单做不出来赶紧买设备,第二年设备买了放不下就赶紧盖厂房;投资是把我积累了10年的资金一下子投进去,没有什么经历过从小到大、慢慢成熟的过程,投错了血本无归。而且华尔街这么多的投资大亨,到底谁算成功的?一笔投资成功了,下一笔呢?投资是像滚雪球一样在里面滚的。在这方面,我也是学徒,从学习开始。”

  但这件事对更多实业创业者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温商财富》出版人温秀君拥有很多温州的创业者朋友,前几天的一件事让他很愤慨。一家在这次媒体曝光的“跑路”企业其实运营良好,请他们作担保的老板跑路了,之后债权银行带了6个人到这家担保企业去讨债,每天上午、下午各去一趟,还在人家工厂门口横了辆车堵着,后来对面一家工厂的一个女孩看到这番景象就拍了照片发到微博上,说这家企业老板跑路银行来追债,结果媒体将那家公司的名字列到跑路名单中。其实那位老板一直在工厂里,刚刚花了1800万元购置新设备打算做产业升级,现在名誉扫地,设备也不敢用。他们每年销售额3亿元左右,还是个温州*的生意。

  “这家担保企业的老板是位女企业家,很崩溃,差点儿想到死了。其实企业帮人家作担保,破产了,那银行首先应该破产清算,之后资不抵债,根据几家担保公司的比例来分配债务,而不是你银行直接就跑到人家担保企业去。前几年银行都是到企业主家里面去求他们贷款,放贷是他们的任务,找了很多的项目投下去,但是一个项目回报也要三五年,那些公司就把钱投到其他行业里面了。现在银根紧缩,银行停止贷款,企业资金链断了,就去找高利贷救命,高利贷才不管他们死活,到期不还,有的直接拿着刀过去了,现在很多跑路的人根本不是自己的资金链有问题,而是受到别人牵连,不跑不行,生命都有危险!”温秀君说。

  温州是个全民创业的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出现,但最初银行并不愿意贷款,当地的高利贷(温州人称其为“老高”)兴起;而这种“自造血”的结果就是民间借贷极为普遍,三分利的“老高”就像民间银行一样,放“老高”者如同银行行长,还能及时升降利率,如今银根紧缩、企业普遍现金匮乏的当口,七分利都存在。其实很多人把钱给老高也不无道理,三分利足以让你的100万元在一年后变为160万元。

  “我身边很多人也会有计划地去配置,他们一部分买房产,一部分投资基金,收益率也不等,有高利润、有暴利、有平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业方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投资无罪,但辛辛苦苦做实业,现在这个结果,真的难说是谁的责任。”温秀君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