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行业潜规则:玩转小贷生意 利用超募资金暗中放款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7000家左右PE,市场僧多粥少成为行业常态。利用募集资金的差额放贷来作为盈利手段,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PE大规模洗牌在即
近期各地政府针对PE的优惠政策频出,PE似乎又迎来了一波热潮。蹊跷的是,面对着退出机制有限、暴利被终结的局面,PE却似乎自有一套隐秘的生存法则。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7000家左右PE,市场僧多粥少成为行业常态。而《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利用募集资金的差额放贷来作为盈利手段,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神秘资金悄然牟利
相关数据显示,PE套现的金额规模超过130亿元,实际盈利是118亿元,平均回报率为12.55倍。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近50家PE机构的投资项目在二级市场完成上市后的减持,涉及51家上市公司,比例几乎是1:1。然而,目前国内共拥有的PE公司却高达7000多家,这样悬殊的比例不禁让人疑窦丛生:PE的“暴利”究竟从何而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PE人士告诉记者,某PE公司在募集时需要8000万元人民币,但事实上它最终实际投资只需要5000万元,这其中原本应该是担保资金的3000万元差额,如今却成为PE公司创造利润不菲的一笔资金。
“在过去这笔资金往往被普遍投向了房地产,但自从地产宏观调控后,这些资金被投入了小贷公司。”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已经成为PE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但私募股权基金中心的总经理王树海告诉记者,PE动用担保资金是不可行的。“尤其是用于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等于挪用担保资金进行放贷,是绝对不可行的。”
北京未名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庆春认为,PE募资的金额由募资说明书明确说明数量及用途、GP与LP之间由协议约束,所有的行为约定来自于协议。“是否违反法律,是否违规要根据协议具体分析。”
而记者从某小额贷款公司的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PE与担保公司有着隐秘的合作模式:一种方式是这个PE公司自己开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直接以担保资金进行放贷,另一种方式是PE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作,小额贷款公司给PE公司按照金额进行月息返点,如此一来,也能弥补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
僧多粥少助推乱象
近日,盛世富邦(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涉嫌非法募集资金近亿元,上百位投资者来南京追讨血汗钱的事件在业内引起轰动,而这家早在2011年6月就被天交所“逐出门外”的PE公司,又在南京上演了一场“骗钱记”。它谎称自己拥有“保荐和做市商”的名号,以房地产高额的回报率为诱饵来吸引投资者,最终将资金挪走他用。
数位投资者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都表示,正是由于他们相信盛世富邦投资了房地产龙头企业,他们的疑虑才被打消。
据记者了解,PE在做项目时都会选择性地做一系列的组合投资,但主体投资项目一般应该和其他项目都有所关联,这样一来,不仅能较好的规避一些风险,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PE公司不断成立以来,PE出现“非法集资”、“PE腐败”等乱象。
PE何以用这种擦边球的方式进行牟利?
“原来做PE只是愁项目,现在是不仅愁项目,也愁钱。”某PE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好项目本身就不多,再加上PE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因此PE就不能把赌注押在一个项目上,同时每个项目需要的资金又很多,投资周期也至少是三年,因此暴利一说早不是PE的真实现状。
据China Venture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50家VC/PE机构通过31家企业的上市实现62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62.3亿元,环比减少62.8%;平均账面回报率为3.72倍,环比减少2.26倍,这已是近两年来最低水平。
2012年一季度中国PE市场遇冷,新募基金数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金额几乎回落至2010年同期水平,不足2011年一季度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出现大幅下滑,仅有60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由于IPO总量下降,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同步减少,仅32家具有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这为其背后的75只VC/PE投资基金仅带来4.24倍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
中国目前有7000家左右的PE机构,假设每家PE一年投资一家企业,按过去几年每年平均上市企业数量350家左右计算,需要二十年才能消化掉这个庞大的PE市场。
目前PE渗透率仍然很低,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行业内衡量PE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渗透率,即一个国家当年的PE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全世界PE渗透率最高的是英国为1.9%,美国是0.8%。而中国不到0.3%,相比亚洲近邻印度的0.7%,中国还不到印度的一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GDP的增长,未来PE渗透率将逐渐提升,行业将会得到巨大发展。
这个市场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第一梯队机构将占领主要的市场份额。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乐飞预计,未来5年之后,行业集中度将会不断提高,第一梯队主要是排名前25%的机构,将占领主要的市场份额。
不过自2010年以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队伍迅速壮大,目前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少行业道德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加之监管并不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建设仍然滞后,有些急于分一杯羹的新设机构,并未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业务流程,表现为尽职调查和投资决策草率、风险控制不足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市场主要的PE机构退出的方式不是IPO,而是并购。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并购案例有1100多例,同比增加八成。但PE参与其中的较少,毕竟国内市场上,IPO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并购。
种种迹象表明,PE的暴利时代或将结束,回归理性方是正途 ,看似风光无限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势必将发生大规模的行业洗牌,将有一批品牌机构脱颖而出,也将有很大一部分机构由于经营不善被淘汰出局。
记者观察
地方政府冲动不减
“因为缺乏监管,PE才会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王树海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一般来说,国外成熟的PE机构和国内优秀的PE机构都会等一期基金投资完成后,转由运营团队和增值服务团队负责管理,投资团队则负责管理新成立下一期基金。“而国内有些PE机构却在一年之内成立几个甚至几十个基金,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表示。
除此以外,还有某些PE管理机构只出所谓的品牌和管理,就开始鼓动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分别出资,然后全国遍地开花,到处设立几亿元甚至几千万元规模的小基金。据黄嵩介绍,某家PE机构采取这种形式管理的基金达数十家,但有些基金连一个专门的管理人员都没有。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PE这样遍地开花的现状,与企业和地方政府更是有密切的联系。“企业喜欢PE的情感远远要高于他们对于银行的情感。”王树海直言,企业认为有了PE就能够上市,融到更多的资金。
此外,目前各个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进PE,每个地方都给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原因就在于PE投资了企业,可以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创投投资企业后,顺利实现企业的上市融资,对当地的产业升级、行业整合,乃至调整经济结构都有好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小峰表示。
然而,就是在这样相互驱动的过程中,PE的乱象慢慢凸显。据记者获悉,近日国税总局《合伙企业及合伙人所得税实施办法》相关草案(下称“《办法》”)及地方配套操作指引细则,正进入召集PE基金管理人员与PE会计人士征求意见的讨论阶段,最快5月出台,它或将给合伙制PE基金带来一场地震。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王功权在新浪微博中坦言,这将足以摧毁这个行业。
参与《办法》制定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办法》草案,即使基金合伙人用自有资金做天使投资,投资账面盈余也需要缴税40%。”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办法》临近,一度处于模糊地带的合伙制PE基金企业股权投资账面盈余的征税问题,趋向明朗化,行业也将会得到一个净化过程。
在追求业务增长规模同时,招行零售面临降成本的压力。2011年年末,招行零售业务的成本收入比是53%,比同期下降近10个百分点。招行的零售营业收入占招行总营业收入的40%左右,也就是说招行100元收入中,就有40元来自零售业务。2011年,招行零售银行对利润的贡献度是30%。这两年这一数字以每年约10个百分点的速度大幅度提升,2009年的利润贡献度是10%左右,2010年是20%左右,2011年是30%。
不过,如何进一步保持这种领先于同行的优势,如何降低零售银行成本,仍然是招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据了解,招行零售银行高居的成本,主要有三大块:人工、网点和设备。招行总共有4万5千多名员工,其中过半的员工是做零售的,人工成本高;零售银行业务需要大量的网点,而网点大部分是租的,租金很贵,特别是一楼营业厅的租金尤其高,这些成本大多分摊到零售银行业务上;此外,零售银行业务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这些成本也比较高。
“招行正在试点推出‘新概念银行’,今年开始大规模的推广,网点要从楼下搬到楼上,减少运营成本。”丁伟介绍,招行改造了一些网点的布局,被称为“新概念银行”,比如广州荔湾支行。这个支行里一楼只有100平方米,较传统网点大幅缩减,而将二楼的面积做大。事实上,二楼的租金成本是一楼店面租金成本的1/3,“新概念银行”让银行大大节省了租金。
而这种改造之后,“新概念银行”的一楼全部实现电子化,能够用电子化解决的业务全部在一楼解决。这些“新概念银行”的ATM机最高业务笔数能达到400笔/天。而招行全行ATM机是平均每天只有100多笔。ATM机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且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而到二楼的客户也很欢迎这种变化,因为二楼的面积更大,环境更舒适,而且私密性、安全感都更好。“通过新概念银行,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客户的服务体验也得到提升。”
您可能还喜欢
热·读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
- 推荐
- 2638王健林身边的大佬,都没去纽约给马云捧场
- 1708海尔回应董明珠:阿姨,我们不约
- 15112014年中外资本市场九大事件
- 1494滴滴Uber都融资了,阿里的快的却成了鸡肋?
- 1416全球PE巨鳄凯雷的商道涅槃
- 1283揭秘阿里巴巴最神秘的部门:神盾局
- 12242014马云购物狂欢年:细数阿里巴巴投资收购清单
- 1038董明珠狠贬对手,海尔回应称“阿姨,我们不约”
- 1030“红筹之父”梁伯韬:互联网金融是下个造富机器
- 1016排片坍缩的《一步之遥》:观众玩现了,马珂玩砸了!
悦·生活
-
从大规模数据泄露到公司丑闻,科技行业201...
-
盖茨花费7年时间和6300万美元,模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