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雨生:天下格局差不多定了,只是投资者还没有感觉到
燃石生物CEO汉雨生
燃石医学2014年成立,做到现在两年半,我们在肿瘤精准治疗方面是国内外领先的企业,目前我们和Illumina和阿什利康的合作已经非常深入。我个人原来是医科院、肿瘤医院毕业,后来进了分子生物学行业做了六年,之后读了MBA,回来在北极光创投待了两年,然后看到这个机会就开始做这个事情。
现在燃石医学覆盖了全国200多家医院,我们的产品横跨8个瘤种21个产品,我们的产品无论在组织上、CTDNA上都有非常多的实际案例。
数据角度来说,燃石做了2万类样本检测,肺癌方面有全球最大的基因组数据库,CTDNA产品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即将投入的paper敏感性96.3%、特异性接近100%的情况,我们还在路上。
天下格局差不多定了
我个人做过投资又做创业,从两方面谈谈我的观点。首先这个行业存在泡沫吗?这个行业存在泡沫,而且泡沫不是一点两点。泡沫体现在哪儿?在我看来这个行业更多的泡沫不在于个别公司估值的高低,也在于群体的脑热,去投根本不值得投的公司。
其实很多公司开始的时候,本不该拿到钱,为什么这些基金冲进去给他们投钱。君联资本投的贝瑞和康,相信贝瑞和康不是市面上泡沫最多的一类,虽然它估值高,但是它做得东西非常扎实。现在肿瘤再投小可能根本起不来。天下格局差不多定了,只是投资者还没有感觉到。
不能以一个子行业的倍数定义另一个行业
你们做DD的时候应该问两方面,谁是这个行业采购量最大的。全国医院里面,谁在里面占主导。如果知道了这些信息,几亿以下估值的公司根本不知道投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标准的倍数,不能以一个子行业的倍数定义另一个行业。
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为设定出来的,既然人为设定了,那行规就在这里。如果现在上市的这些公司都可以有180倍PE的话,请问各位,现在可以给将来带来长远革命性效果的一些技术和公司,凭什么不能以高估值在这个市场上立得住?
第二点,这个行业是分散的还是垄断的。医疗行业的估值非常好算,每个产品能解决的医学问题摆在那儿,每年患者人数也摆在那,那么算一下,价格乘上人数就是未来市场量。我们做肿瘤早期检测市场,技术上不成熟先不考虑,就考虑已经患肿瘤的患者,我们能解决多少医学问题,这些患者有多少,乘出结果就知道市场容量。如果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然后确定这个公司在行业里的位置,这个公司就应该值钱。所以泡沫分正反两方面看。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和产品和应用场景有关,也跟某个特定技术的发展阶段有关。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新技术刚刚出来的时候,一般是中心化的。因为多数医院或者检验科室做不了这个事情。这时候医院通常愿意把这个事情交给你。
第三方检验基本上收两类业务,一类是医院做不了的,一类是医院不愿意做。最开始是做医院做不了的,慢慢的做着向去中心化过渡。为什么呢?只要操作简便利润又高,医院一定想自己做,而不是放出去做。美国存在大众型检测的模式,中国非常难做这样的。再往下,这个产品非常成熟,一个技术上市15年之后,这个东西做了以后毛利没有多少钱,规模效益显示出来了,医院就会做。再看疾病的类型,如果是抗生素感染马上处理的应用场景,一定要去中心化,马上做决定。
对于肿瘤监控,并不是一个位点或者两个位点的发生,经常它的耐药机制多种多样,术后监控产生新的CTDNA的突变也不同,用单点检测无法满足,复发对于患者来讲,他的治疗并不是当天就要做治疗的,刚才说的例子是一天和一个月的差别,如果是一天和三天的差别可能就不会纠结了。这是我们对行业的看法。中心化、去中心化,不同的医疗场景里都有好处也有坏处。
产品为本、执行为纲、数据为王
产品为本。要有靠谱的技术,过硬的质量,要针对特定的医学问题,设定特定的医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大环节解决所有问题,执行为纲。任何一个公司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或者你想活下来,执行力永远最关键,包括了战略执行和战术执行。数据为王,NGS带领的精准医疗和以前诊断方法最本质的差别在于它的数据可以驱动很多后续治疗方式的改变以及行业规范的重新设定。
为什么我们起燃石这个名字。大家想像从天而降的损石砸到地球,恐龙是不是会灭绝。所以整个肿瘤治疗行业会因为NGS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治疗方式的变革,这些东西都是依据数据来产生,总结一下,产品为本、执行为纲、数据为王。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7/201607103993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