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PE和投行应完全独立
PE机构在提供“增值服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和投行的相关业务产生交集,在康渃浠看来,PE机构涉足投行业务不是很好的选择,“真正伟大的PE机构是要和投行完全独立开的,PE机构的业务要是和投行融在一起的话,会被破坏掉。”康渃浠强调,世界上伟大的母基金,在选择GP的时候,永远不希望听到“投行”的相关概念。在美国,只有高盛能将PE业务和投行业务融合在一起,没有第二家机构能够做到。
但康渃浠同时提到,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而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还处在早期的动态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短期来看,融入一些投行的业务也无可厚非。再融合情况很好的情况下,各个方面的最终受益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创新是PE未来主旋律
2009年至2011年间,随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国内企业拉开了并购整合的大幕。清科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VC/PE并购退出数量逐年递增,2010年VC/PE通过并购退出的案例共计26笔,同比增长1.89倍;2011年,在VC/PE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不畅的情况下,并购成了VC/PE重要的退出方式之一,仅2011年就有62笔并购退出案例,是2010年的2.38倍。
康渃浠对此的观点是,中国PE的主旋律是创新。PE机构积极谋求新思路以推动产业的复苏和振兴,尤其是并购和风险控制方面。而未来十年,创新更是PE行业的主旋律。创新的一种是存量的并购。她提到,就像以前美国卡耐基家族在钢铁行业的并购,过程虽然残酷,但是把美国的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谈及跨境并购的发展前景,康渃浠表示ICAN也在低调的做这些业务,收益非常好。把境外资本市场因各种原因不能独立上市的企业并购到国内的上市公司中来,相当于帮助上市公司得到一块新的市场,利润方面也会有很大提升。
对比欧洲和美国市场,康渃浠表示欧洲的机会多过美国。一方面因为欧债危机导致欧洲许多拥有高端技术的公司一落千丈,适合以比较低的价格收购。而美国本土一直有非常强的保护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的并购。康渃浠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并购不是很容易。
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融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和实体的企业资本开始挂钩,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互相融合。这种结合必然涉及到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磨合以及企业的市场化操作。
康渃浠认为,不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在合作机制设计良好的前提下,与境外机构合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由境外的机构控股,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国企发挥其在资金上的优势,这样的合作非常精彩。”康渃浠称。同时她强调,管理上一定要发挥外资机构市场化管理的作用,不应该有太多“人为的东西”。
目前,中国的基金还不具备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出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团队并不具备海外管理经验,会给后续发展带来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外市场的联动不能实现。“在技术先进性上我们是拼不过镜外的,尤其是欧洲和美国,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大的市场。只要我们把市场嫁接给他,再把它和我们的资本市场接轨,价值就会凸显出来。”康渃浠称。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宁咏微,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208/201208293338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