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消息,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将于十月出台,该标准的制定工作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牵头,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和央行等相关单位合作联合制定的。在标准未出台之前,一直存在着移动支付两大方案之争,一是中国移动主推的2.4GHz的FRID-SIM卡方案,一是中国银联推举的13.56MHz的NFC方案和13.56MHz技术的贴片卡方案,两大类方案的频率不同,互相之间不兼容是目前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两种标准不统一极大地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出台在即,此次标准能否真正“统一”成为*悬念,为此赛迪网记者针对移动支付标注化问题采访了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开宇。王开宇表示,移动支付标准会使大家集中精力去完成各自的产品和主流方案的制定,却不会使各方放弃其他的解决方案,除主流业务运用标准外,其他方案还将继续在小范围使用。
移动支付标准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移动支付业务的混乱局面,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还需经过市场的考验。移动支付标准的出台,使各方把精力集中在产品的研发和业务的推广方面,不用担心未来的标准和技术模式会对其产品和业务造成影响,并且由于标准的大范围推广会使产品成本降低,使移动支付的推广和使用更加方便。但无论是运营商还是银联都不会放弃其他的解决方案,因为目前无论哪种解决方案,都存在其自身的问题,所以急需研发技术,攻克难题。在移动支付方面,各相关方除主要业务上运用标准外,其他方案及标准也将会继续研发,或小范围的使用,待到技术成熟,得到市场验证后,若优于制定出来的标准,必定会将其取代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从目前来看,银联制定的13.56MHz相关标准占POS终端硬件成本低的优势,中国移动也叫停其2.4GHz手机标准的新项目试点,因为2.4GHz还没有成熟到说服其他支持者,所以向“银联标准”靠拢,并且13.56MHz SD、SIM-pass及NFC是国际上成熟的解决方案,使得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此次的行业标准。但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不是一家指定的,大众倾向13.56MHz标准, 会使2.4GHz被暂时搁置,使中国移动失去其先发优势,但对其影响并不大,运营商仍可以通过增值服务收取移动支付费用。目前,移动想要大范围使用2.4G标准不太实际,且技术未成熟,无论与其他各方合作或自己的推广都会有较大投入。目前国际普遍应用13.56MHz标准,目前阶段其作为我国行业标准的可能性较大。而未来的标准还要看技术的发展和解决方案的出台。
移动支付标准统一之后,从受益的模式上看,运营商可以通过增值服务收费,银联收取交易的手续费,银行及终端的厂商受益比较明显,银行推广手机与银行卡绑定,并通过跨行业务收费,终端生产商生产卡和手机,并销售软件和硬件产品。各方在移动支付中的受益情况还取决于最后运营商、银联等讨论的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分成比例如何,以及前期投入的的成本。
其实,除中国移动有其自主研发的2.4GHz标准解决方案以外,联通和电信均有其2.4GHz解决方案,并小规模试点,除此之外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均有其13.56MHz标准解决方案。若13.56MHz被采用成为最终标准,其实对运营商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运营商可以先将主要的经历放在13.56MHz,并按照标准研发产品并推广,同时用2.4GHz标准进行小范围研发。由于13.56MHz的专利权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我国使用要交一些专利费,而SIM-PASS去改造手机卡,涉及到版权,在应用上有限制,并且只能是小范围近距离的应用,13.56MHz的这些问题使2.4GHz标准解决方案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目前13.56MHz是一个投入小且方便普及的方案,所以最近几年可能会暂时采用此标准。另外诺基亚宣布将为其所有智能手机配备NFC模块和芯片,也为手机支付提供了助力,诺基亚提前适应移动支付业务,必增大手机的销量,并且运营商也可能在推广时用诺基亚手机。
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化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标准的确定有助于行业化发展,有助于产业分工。除了标准未统一以外,移动支付业务的利益分配问题也不容忽视。若各方只是在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或争夺*份额也会阻碍产业发展,由于目前的解决方案多样,技术标准未统一,使得利益分配不能达成共识,也大大的阻碍了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产品和方案是否完善,安全性,服务水平,易用性等,移动支付刷手机是否能在更多的环境里使用,要依靠受理环境的完善和普及,若大范围超市、便利店和商场都可以刷手机,将会带动更多业务。此外,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监管措施需加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会阻碍行业发展,业务范围的制定,行业的准入资格,配套的监管保障,用户权益受损的赔偿等相关条令也应得到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