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世纪互联带伤上市背后:转型布局云快线业务

曾被称为“二房东”的民营IDC企业,一直在中电信、中联通的手中“讨生活”。4月21日,成立了12年也是国内最大的民营IDC企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曾被称为“二房东”的民营IDC企业,一直在中电信、中联通的手中“讨生活”。4月21日,成立了12年也是国内*的民营IDC企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当IDC牌照成为三网融合进程中的一个焦点之际,世纪互联IDC的突围上市,第三方力量做大做强,类Google的技术发展模式,正给平静无波的三网融合投下一枚石子。

 “带伤”上市的真相

世纪互联计划于北京时间4月21日(本周四)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VNET”,IPO拟发行1150万普通股。按照其此前公布的发行价区间10~12美元的中间值计算,世纪互联将募集1.27亿美元。

  自4月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即将赴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以来,亏损两个字似乎已经成关注焦点。

  据世纪互联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近3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净亏损更是达到了2.47亿元人民币,人们不解的是,“带伤上市”的世纪互联为什么能IPO成功?

  “某些新闻引述有误,赴美上市的只是世纪互联的IDC业务,并非世纪互联集团。”据知情人士透露,

  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的IDC服务商之一。十二年之后,在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后来成立了北京世纪互联集团,目前拥有三家核心企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世纪互联智慧能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EnerGrid)、云快线科技有限公司(CloudEx)。

  所以,这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只是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

  据世纪互联招股书数据显示,过去3年,世纪互联净营收增长快速,从2008年的2.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0年的5.25亿人民币。但是,尽管营收增长很快,但净亏损增幅更快,净亏损从2008年的1795万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2.47亿元人民币,每股净亏损3.39元,3年间,净亏损扩大13倍。

  净营收增长快速,但却亏损,收入去了哪里?对已经运营了12年的21ViaNet来说,难道是因为管理不善?

  “世纪互联正在集中力量做云快线、绿色低碳数据中心,这两年实际上是在转型。”据知情人士表示,世纪互联集团其实在布很大的局。

  21ViaNet上市,的确是亏损上市,这其中既有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对IPO企业营收标准的宽松,但也有对世纪互联整体业务未来走势的看好。

 IDC产业变局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那是中国互联网先驱瀛海威留下的著名“遗言”。

  北京世纪互联集团总裁陈升就是这个时代的先驱者,1995年,陈升就建立了中国最早一批ISP公司之一的北京统一网络公司(A-1.net)。陈升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那时的陈升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A-1.net要成为中国规模*的民营信息通信服务企业,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民族电信、信息服务企业。

  1999年9月, A-1.net在中国市场首家推出电信级商业IDC数据中心服务,这时已经深入行业的陈升敏感地看到了ISP业务的未来方向,2000年6月,A-1.net在投资银行及产业基金的帮助下,进行了战略重组,成立世纪互联公司并专门从事数据中心服务。当时,世纪互联是首家获信息产业部批准接入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的专业数据中心。到2001年4月,根据网管提供的数据表明:世纪互联已经成为中国电信*的国内互联网流量供应商及带宽租用的战略合作伙伴。这时的世纪互联之所以有这样的业绩与*次互联网热潮密不可分。但随后就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民营 IDC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互联网相生相伴,但更重要的是,与运营商的相生相伴。无论是早年的ISP,还是后来的IDC,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基础服务,必须要从运营商手中租赁带宽。

  2003年下半年,互联网产业从泡沫中复苏,中国IDC市场也迅速升温。2006年,随着Web 2.0、P2P等新的互联网投资热潮的兴起,IDC行业开始高歌猛进。这时,运营商IDC业务也开始大规模推进。

  中电信、中联通面临固话的流失,IDC等数据业务已成必争之地,中移动虽然只有移动业务,也在大力兴建IDC。这种格局之下,本身就弱小、就要依赖运营商生存的3000家的中国民营IDC企业们,忽然被推到了生死的临界点。电信运营商们一手把握带宽资源,一手建自己的IDC与民营IDC企业竞争,使得夹缝中生存的民营IDC企业成了“二房东”。

  低调的陈升仍坚持着,并在中国通信产业的动荡中不断调整,扩大合作,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2006年11月25日,天津网通与世纪互联合作,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中国首家网络新媒体应用数据中心。这是当时中国网通*的IDC机房,设计规模为1万平方米。

  陈升的坚持源于他对中国电信基础服务产业的判断,在运营商之外,一定需要中立的力量,而这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另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正如一位民营IDC企业老总所说:“南电信,北网通,带宽互联互通都有问题,“世纪互联等民营IDC的双线机房解决了南北互通的问题。

  但依靠于运营商带宽的资源型企业只能维持生存,并不能带来长治久安。不断的坚守之中,世纪互联迎来了云计算的契机。

  2009年,世纪互联进行了一次大的架构调整,在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基础上经过战略重组同时成立世纪互联集团有限公司(21ViaNet Group)及云快线科技 (CloudEx Inc),2010年,再次成立世纪互联智慧能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EnerGrid)。至此,世纪互联集团的架构已经搭建完成,整个集团下辖三大公司。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3年,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977亿元,2009至2013年的四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4.5%。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尚未消退的今天,未来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将成为一大亮点,而以集装箱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已经向我们走来。

第三方力量

  能源、云计算,这是未来;IDC,是当下。这才是世纪互联的整体布局。而今,上市的只是世纪互联的IDC部分。

  与运营商夺食,注定了民营IDC企业生存的艰难,纵观国内外,民营IDC企业上市的只有4家,2家海外公司,2家国内—网宿科技和彭博士,现在再加上世纪互联。

  世纪互联的上市,其实不仅仅是自身的突围,也是民营IDC企业的突围,自身做大做强,才能找到光明的未来。

  当前,中国正在推进的三网融合进展并不顺利,争执点之一就是IDC牌照。如陕西广电网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晓明表示:“广电建IDC已经势在必行,”业界分析人士也认为,世纪互联上市将使得IDC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基本上形成以中电信、中联通,未来中移动为主的*阵营,广电将会形成第二阵营,而以世纪互联等为代表的全国性中立IDC运营商、中国E动网之类的区域性运营商等会形成第三方力量。

  虽然腾讯、百度等大的互联网企业自建了IDC,但目前整个IDC市场上仍以前三方力量为主。在广电与电信的IDC争执中,民营IDC企业的存在以及做大做强,必然会起到平衡的作用。至少,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的世纪互联会不断谋求技术进步,谋求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隆文互动营销研究院院长于明表示:“IDC是个薄利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退出了这个领域。不过,市场需求依然存在,还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同时,“云计算是一种趋势,未来会有很多企业提供云计算的服务。而世纪互联则可以提供云计算*层的网络存储和带宽的服务。”但是,云计算“想象”的空间很大,具体实施或许还需要2-3年的时间,而很多人很难忍受上市企业2-3年的亏损。

  上市只是过程和手段,不是目的,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民营IDC企业未来只有放弃单纯的粗放型基础类业务,向精细化和纵深增值特色服务提供商转型,利用自己的客户需求,把握市场运营和第三方独立发展优势,提高在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吸引力,以有效把握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合作平衡,在竞合有序的发展中占据IDC市场的一席之地。”电信资深分析师王留生如此说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