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5年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丰田、索尼等日本公司面临无穷无尽的困难:需求滑坡、日元升值、国内地震和能源危机、主要零部件供应基地泰国发生洪灾,来自三星、现代、复苏的美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最近,各日本公司的表现差距非常大。与电子产品同被称作日本制造产业两大台柱子的汽车产业跑在了前边。本财年*季度,所有日本汽车厂商都实现盈利,除尼桑外所有汽车厂商的利润都高于上年同期。
相比之下,大多数电子产品公司的表现都不佳。上一财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在截至6月份的上一财季,8家*电子产品公司中的5家出现亏损。夏普本月预计,该公司本财年将亏损2500亿日元,去年亏损了3760亿日元。
法国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阿图尔·戈耶尔(Atul Goyal)称夏普等公司的重组是权宜之计,“这些公司没有显示出任何管理远见,或扭转不利局面的能力。”
股价也显示出汽车和电子产品产业命运的天壤之别。今年春季反弹后,随着日元升值,汽车和电子产业板块股票都出现下跌。但今年以来,东证指数(Topix)运输指数累计上涨约11%,科技指数下跌了约10%。自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索尼、松下等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的市值已缩水85%,股价接近数十年以来的*水平。
令电子产品公司尴尬的是,这使得它们很难再将业绩不佳归咎于日元升值。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元较主要货币升值了约50%,降低了出口利润和海外利润的价值。
索尼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因日元升值损失了320亿日元,丰田的损失高达2500亿日元,是索尼的近8倍。即使考虑到丰田更高的销售额——相当于索尼的约3倍,丰田所受的影响也更大。
对汽车和电子产品产业表现天壤之别的另外一种解释是时机。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汽车销售大幅下降,美国市场汽车销量由2007年的1600万台萎缩至2009年的1000万台,迫使汽车厂商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成本,重组业务。但风水轮流转,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的汽车销售都在回暖。6月份,美国市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5%。
相比之下,当时许多电子产品公司重组的压力不大,但现在都陷入了困境。特别是电视厂商,受到销售疲软和液晶电视价格加速滑坡的困扰。
当然,时机并不是汽车和科技产业命运水火两重天的全部原因。即使在汽车产业最困难的2009年,丰田遭遇6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汽车产业的表现也好于科技产业。当时,日本汽车工厂的裁员和产量降低大多是临时性的,而且幅度远低于目前的索尼、松下和夏普。
另外一种解释——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也可能是更痛苦的解释,在于科技公司产品本身。高盛称,“一种中期的结构性问题是,关键的消费电子产品在日趋成为日用品。”
换句话说,汽车仍然被认为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消费者愿意出高价购买,但平板电视之间的差距在日趋减小。目前,科技产业的赢家是软件和苹果等设计创新者,鸿海等低价硬件厂商和日本厂商陷入无法盈利的中间地带。
日本电子产品公司能复兴吗?令人感到反常的是,复兴前景与品牌认知度成反比:一家公司越依赖于电视、便携式摄像机等消费产品而非工业机器人或电梯,其复兴的前景越不容乐观。
例如,夏普60%的营收来自电视业务,消费产品在日立营收中的比例不超过10%,其余的来自发电机、采矿设备和高速列车,这些业务的利润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在经过2009年开始的重组后,过去两年日立实现了盈利。
戈耶尔指出,“并非每家公司都有可以依赖的其他业务。”对于不拥有这类业务的公司而言,专注于高价值产品是关键,只有少数公司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尼康的高端可换镜头照相机,“对于其他厂商,我不够乐观,它们在做无谓的努力”。
2011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5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