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报道,7月, 41岁的Joe Baratta被任命为黑石集团欧洲并购买断业务主管,成为黑石集团新CEO的候选人物时,他不曾想到,有意角逐这家全球知名PE投资机构CEO宝座的,还有5位同事。
他们分别是黑石集团房地产部门主管的Jonathan Gray(42岁)、债券部门共同创始人Bennett Goodman(54岁)、对冲基金部门主管Tom Hill(63岁)、首席财务官Laurence Tosi(44岁)与投资者关系部门主管Joan Solotar(47岁)。
Joe Baratta是其中最年轻,或许同样是资历最浅的CEO角逐者。
然而,在多数欧美PE人士眼里,这或许是黑石集团现任CEO斯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刻意安排的“选秀格局”。
当黑石集团今年二季度“意外”交出一份惨淡财务报表时,施瓦茨曼心里清楚,必须找到一位“强硬”的领军人物,让黑石集团尽快摆脱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项目退出艰难以及潜在LP赎回潮涌的“三重门”。
7月20日,黑石集团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营收方面同比骤降52%,从上年同期的13亿美元降至6.27亿美元;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盈利8620万美元转为亏损7500万美元。而黑石集团方面坦言,导致意外亏损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其投资价值损失和费用收入下降。
只是,在6位候选人里,谁最终能脱颖而出,或许连施瓦茨曼都心里没底。毕竟,每位候选人手里都拥有自己的“王牌”。
借助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迹象明显,房地产部门主管Jonathan Gray正积极抄底美国房地产业。5月,黑石集团仅以19亿美元收购了法国雅高集团旗下美国经济型连锁酒店Motel 6,而市场认为Motel 6真实估值应超过24亿美元。
对债券部门共同创始人Bennett Goodman而言,今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垃圾债)市场意外火热,足让他交出一份满意的业绩答卷。据摩根大通高收益指数,高收益债券今年以来的回报高达10.2%,而高收益债券违约率却降至2.8%,远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准4.5%。
投资者关系部门主管Joan Solotar的*功劳,是在欧债危机升级持续引发基金赎回潮的压力下,截至今年二季度底,黑石集团管理资产规模却逆势同比增长近20%,至1900亿美元。
新官上任的Joe Baratta知道,如果自己无法在欧洲做出某些成功案例,自己已在CEO宝座争夺战的起点线上“落后”了。
不过,业绩比拼并不是6位候选人能力高低的全部。
“能否与施瓦茨曼形成一致的投资理念,继承他的资源网络与管理文化,或许是角逐黑石集团下一任CEO的关键因素。”一位曾在黑石集团工作的人士透露。在他的印象里,尽管施瓦茨曼不可能参与到每一笔投资的决策,但他依然是黑石集团的“灵魂”——无论基金募资、资产管理业务创新,还是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都需要聆听他的意见。
每周一,黑石集团通常会举行例会,由施瓦茨曼主持。从上午8点半开始讨论私募PE基金业务,到10点半将话题转移到房地产投资业务讨论,再到中午研究对冲基金业务发展,到下午2点聚焦债券投资风险管理,整个例会直到下午4点结束,施瓦茨曼都会全程参与。
施瓦茨曼一直强调,例会不仅仅是投资决策表决会,而是各个部门分享各自投资经验与专业知识。关于黑石集团所有的投资交易决策都在例会进行讨论,与会人士必须足够了解每个项目的背景。
“黑石集团未来CEO,需要通过例会向每个部门主管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资经验与管理文化。”他表示。公司二季度财报显示,由于项目投资价值下跌,黑石集团当季绩效费收入锐减近80%,至1.35亿美元。
“谁能迅速扭转绩效收入下滑趋势,在施瓦茨曼心里,将是很高的印象分。”上述前黑石集团人士透露。而黑石集团财报不佳所反映的,同样是全球PE机构的共同经营难题——LP一再要求调低基金管理费;大型养老基金、企业与大学基金大幅调低PE投资比例,甚至不再追加投资新PE基金。
对6人而言,这却给了自己向所有黑石集团员工施展“资本魔方”本领的舞台。
令房地产部门主管Jonathan Gray引以为豪的,是外界传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承诺对黑石集团管理的新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5亿美元。这只新房地产基金募资规模可能超过130亿美元,成为当前规模*的房地产投资基金。
尽管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黑石集团股权处于浮亏,但在投资关系部门主管Joan Solotar与PE投资团队的运作下,8月中投公司被传出资5亿美元,加入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黑石集团牵头的大型财团,联合投资美国Cheniere Energy Partners能源公司旗下计划中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工厂。
而首席财务官Laurence Tosi正在为8月底结束募资的黑石新能源基金募资作最后的财务审核,其规模或高达25亿美元。
“但这都是团队力量的功劳。”施瓦茨曼始终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黑石集团能得到主权财富基金、大型企业与养老基金的持续青睐,与每个部门团队的专业投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
只是,无论谁当选未来黑石集团CEO,成为工作狂是不可避免的。一位黑石集团高管曾坦言:“施瓦茨曼要死在办公桌前……他是一个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