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苏丹瑞:超越IPO

我们对pre-IPO 类型的投资相对谨慎,并且觉得那些在追逐此类投资的公司需要对充满泡沫的pre-IPO 市场警觉起来。

  •2005-2010 年,中国超过一半的私人股权投资交易被“迅速转手”。

  •我们将目光放在“明显被忽视”的领域寻找价值。

  •受公司人才和资金积累的推动,中国的并购活动增长显著。

  从2007 年起,IPO 成为中国的主要退出形式。在这种氛围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群体中渐渐形成了一种“要么IPO 要么破产”的心态,这其中具体表现便在于对公开市场的异于寻常的关注。2005-2010 年,中国超过一半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被“迅速转手”。其中,以单纯追求IPO 为目的投资需求占例更大。

  这种状况造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争相投资“还有1-2 年即可IPO”的公司的环境。其结果便是对这些企业的估值往往过于激进,回报模型完全视IPO 而定。类似纳斯达克的面向高增长中国公司的创业板加剧了这一情况。创业板自2009 年11 月创立以来一直存在估值过高的情况。

  我们对pre-IPO 类型的投资相对谨慎,并且觉得那些在追逐此类投资的公司需要对充满泡沫的pre-IPO 市场警觉起来。

  •套利投资机会在减少–到2010 年1 月5 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P/E为106倍。到2011 年1 月,该数字降至80倍;到2011 年4 月14 日降至53倍。对参与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大部分PE和VC 机构来说,现在的处境略显尴尬。而对于坚信这种估值泡沫可以长久持续的投资机构来说,未来的环境可能会更加恶劣。

  •缺乏控制或参与– PIPE(已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和pre-IPO(首次公开招股前投资)投资者几乎没有参与公司或控制公司运营的权利或能力,因此在问题出现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37 家创业板公司的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和首席财政官在其公司上市后辞职,将仍处于锁定期内的金融投资者置于不安定的局面中。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受公司人才和资金积累的推动,中国的并购活动将显著增长。参与pre-IPO 投资且长时间未能套现的投资者将推动公司对外收购以消化未使用的募集资本。这对以较低估值倍数买入的投资者将更加有利。

  我们将目光放在“明显被忽视”的领域寻找价值。这其中包括:

  •需要更多尽调工作和更长退出周期的成长早期企业

  •较不发达并且竞争较少的地区

  •在投机性的IPO 市场不太受青睐的必要消费品类企业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专栏作者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