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每日投资事件】PE投资经理那些事

在过去数年的私募股权基金热潮里,涌入这个行业最多的也是这个群体。若为这个群体白描一个典型形象,则或许是男性、名校理工科毕业,在实业或金融界工作四至六年,年龄二十八九至三十岁上下。

PE投资经理赚多少:外资比本土高两倍 提成是“神话”

  投资经理应该赚多少?对于大部分PE、VC合伙人来说,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在人员精干的PE、VC基金里,不断出差,像蚂蚁一样奔波在全国各地,与各路人马谈判谈项目的,是这群自称为“民工”的投资经理。

  在过去数年的私募股权基金热潮里,涌入这个行业最多的也是这个群体。若为这个群体白描一个典型形象,则或许是男性、名校理工科毕业,在实业或金融界工作四至六年,年龄二十八九至三十岁上下。

  在过去的十年里,投资经理大致经历过三个状态:在2007年以前,PE、VC这个领域还被掌握在外资和本土高端机构手里,投资经理是一个精英化的职位;2007年至2011年,则是投资经理总人数大量增加,投资经理与拟投企业数量和态势发生逆转的数年,投资经理的职能也从选项目变化为“抢项目”;而2011年底以来的募资不畅,则让投资经理的职能进一步边缘化。

  地位的变化显现在薪酬上,投资经理们对薪酬的满意度开始下降。“公平来说,相比于我们当年做投资经理的时候,这一层级的薪水没有下降还略有升高。”一位曾经任职投资经理的外资基金PE合伙人表示,“但是过去几年的投资经理‘水化’的趋势,让薪水远远没有跟上行业热度的增长。”

  “当行业还在往上时,投资经理更大的期望是通过职位的上升获得更高收益,行业转冷之后对固定薪酬的关心就越来越大。”该PE合伙人说。

  薪酬构成

  在PE、VC机构的投资条线中,通常有分析师(投资助理)、投资经理、投资总监(高级投资经理)、合伙人四个层级。随着资历上升,薪酬水平也在不断增长。

  在一般PE的总体收入结构中,管理费为管理资产规模的2%,按年收取。管理公司同时要收取超额收益的20%作为激励,这部分收入一般只在项目退出时才能拿到。

  “一家基金的运作中,人力成本支出要占到60%至70%”一位曾经为创投公司设计薪酬体系的人士表示,“在整个薪酬结构里,合伙人又要占到50%以上,留给投资经理以下的空间就不是太大了。”

  在PE机构中,人员的薪酬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固定薪酬、来源于项目的奖金及分成,以及合伙人所有的超额收益分配和一般投资经理享有的跟投收益。

  记者获得的一份某民营创业投资机构的薪酬架构材料显示,三位合伙人的固定薪酬在百万级别以上,投资总监级别的薪水则在50万上下,普通投资经理人数达到近二十位,其固定薪酬大约在15万左右。

  在市场中,内外资及国资对投资经理的薪酬考核风格亦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总体趋势来看,是外资好于内资,国资好于民资。

  “同等职位的情况下,外资的薪酬比内资的薪酬要高两倍左右,普通投资经理固定拿到30万至40万。”前述薪酬设计人士表示,“外资机构对于人力资源的维护要更好一些,一般要求也更高一些。”

浅谈合格投资经理个人素质 两年入门五年出师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发展总部 杜健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正式从事风险投资行业两年。两年时间共全程参与5个项目、部分参与2个项目的投资流程,与此同时,也有幸跟随集团前辈领导及同事们一起见证深创投问鼎国内资本业界的顶峰。

  伴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与上市企业中机构战略投资者数量的急速增加,巨大的财富效应促使风险投资行业备受市场关注。也为该行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随后全民PE时代的到来急速加剧了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私募股权行业的竞争格局。

  对于该行业,外界普遍存在高薪与高收益回报的心理预期,但就个人仅两年资浅的投资工作经验理解看来,风险投资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行业波动周期与激烈竞争格局,按照业内惯用的术语来说,更多的不同仅是所面对的上下游不同,没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量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者依然只是该行业内部下一轮洗牌的牺牲者。大量高估值的PRE-IPO及成长期项目的投资热潮促使行业内部投资策略与方式不断加速演化。因此对新一代年轻的投资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其他行业,作为一名合格的投资经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渠道资源协调整合能力、学习能力、财务分析基础、法律基础、对标的企业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的定位能清晰掌握并做出判断,同时拥有对单一行业的深刻理解及众多相关成功投资案例积累等等,逐步树立一名职业投资经理在业内细分行业投资话语权。

  以上众多要求对于一名普通投资经理来说,要求不可谓不多,同时每一个投资项目所接触的行业和产品/服务都可能千差万别。这同时也就要求每个投资经理在自己熟悉的行业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外,还要求时刻保持对于新行业及其产品/服务的敏感度,时刻保持较强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在尽可能的时间内把脉行业内部规律及潜在机遇/风险。为所在风险投资机构在国家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挖掘更多潜在高成长高壁垒行业中的高成长企业,把握更多潜在可控风险下的高投资收益标的。

  通常一个普通的投资标的,从投入到退出通常需要5-7年的时间跨度,这并不是一个遍地黄金的行业,而是需要一双能发现价值的眼睛。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道与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经理所要练就的术,路途还很漫长,按照业内资深的前辈及同事说:“两年入门,五年出师”,而长期看来,成为一名合格投资人的所需要的道,更需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对国内外宏观微观经济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对企业所在的行业及企业所处的行业周期有深刻理解与判断,同时拥有卓越的个人魅力、谈判能力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短短两年不多的行业工作经验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竞争与乐趣的行业,同时这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行业。真正练就及成就投资经理的舞台在于对于早期项目及成长初期项目的眼光以及当中各个节点的控制与掌控。未来投资的路还很长,很远。最后借用已经仙逝的乔布斯的一句话来时刻勉励自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一个投资经理辞职告白:早期投资条框多 投后无人管理

  见到吴刚(化名)时,他已经是连续第七天在出差。

吴刚从事的是当下最热门的职业——PE。他在某本土知名投资机构任职多年,并混到了投资总监的职位。

  上次见他还是几年前的事了。和那次的印象一样,他依然电话不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他头发的颜色:从全黑变成了花白。

  “我打算辞职了。”刚坐定的吴刚,一脸淡然地说。

  这话却不能让听者淡然。要知道,吴刚所在的投资机构正处在其创立以来最好的时候,这两年不仅IPO获利颇丰,而且名声大噪。顶着这样一家基金的光环去看项目,也的确让吴刚觉得,在同行中“有优势”,甚至“有面子”。

  外表光鲜的背后

  在这样一个看起来“光鲜”的行业并且是“光鲜”的机构任职,为何还要离开?

  吴刚一口气说了一大串的理由:

  我现在感觉太累了,每天到处飞,每次回家最多能待上一两天就又要出差。但这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目前基金的这种现状,越来越让我觉得无法适应。

  其一,你也看到,我们基金在接二连三地募资,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现在投的好多项目,看上去都莫名其妙。想想也是没办法的事,钱摆在那里,不投不行。

  而投了的项目又没人管。像我这样处在一线的基金经理,从信息收集,到请第三方机构做DD,再到谈判和最终投资,全部要一个人完成,根本没有精力做投后管理。

  现在很多基金都是靠赚管理费的。你想想看,50个亿的规模,2%的管理费,一年是多少钱?我感觉我们也是这样的。有些人可能觉得无所谓,反正赚不赚钱是几年以后的事,先混过了这一段再说,但我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其二,投资决策流程。最了解项目的是像我们这样在一线的人,但我们只是扮演收集信息与回答投委会提问的角色。投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他们主要根据项目相关的文字资料,及我们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做判断,最终投票决定投资与否。项目太多了,他们根本没办法逐一实地去考察。

  投资,尤其是早期投资,应该是一门艺术,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用一系列条条框框去套,更不应该把它做成标准化、流程化、工业化的东西。

  其三,激励机制的问题。比如,在这个时点上,共投了10个项目,每个项目投下去1000万,而今年只有1个项目退出,从1000万变成了1.5亿,其它9个都未退出。这时候,要先扣掉其它9个项目的原始投资成本再计提奖励;我觉得,这样做好处是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但即使这样核算出的奖励,还要先扣留一部分作为风险保证金,几年后再予以发放,我现在都40多岁了,等退休了我还要钱干嘛?再如,在单个项目进行提成核算时,要扣掉平时的差旅费,还有一些所谓的公摊费用。我觉得这有点过了,我不知道管理费是用来干嘛的?搞的我有好项目也不愿意拿进来。

  我觉得没必要这样下去了,我想休息一下,好好生活了。

  所幸,这些年,我自己留了个心眼,没有在这里使全力,跟着圈内朋友做了些个人投资,赚了些钱。不然,40多岁了,还要过着很贫寒的生活。

  我觉得,接下来能把自己的钱管好,一年投1个,甚至两年投1个项目,都会比现在好得多。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