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临终,李经纬都不能释怀,当初政府为何将健力宝卖给张海而不是他。忆往事,他最常说的就是“我这辈子,对得起三水,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党和国家。”
他与地方政府曾多次因健力宝运营发生意见冲突,双方矛盾激化。谈及李经纬晚年因贪污案被判刑,他的老部下直言“有人不放过他”。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从李经纬获刑看健力宝产权改革败局》中感慨道,“李经纬的事迹不禁让人想起美国人约翰-萨特的故事。我很想知道,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要在中国重演?”
“约翰-萨特,这个美国西进运动中的英雄,曾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因为黄金的发现而被贪婪的人们褫夺了全部财富,最后穷困潦倒,孤寂落寞而死。他临死前,一度在美国联邦法院门前申诉,要求归还属于他的公平和正义,却无人理睬。”
“养了十八年的孩子突然被人抱走”
今年4月22日,健力宝创始人、原董事长李经纬因病去世,享年74岁。次日,他的家人在佛山三水区的老屋设了临时灵堂。一束菊花、半瓶白酒,地板上斜立的黑白照片,亲友在青烟袅袅中送别这位曾经的“中国神水”之父。
1984年,李经纬创办健力宝饮料厂,推出同名饮料品牌。1997年,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均排名中国饮料行业*,集团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可谓国产饮料鼎盛时期,李经纬成为业内传奇。
但风云难测,2002年1月15日是李经纬的命运转折点。当时,三水政府将所持有的健力宝公司75%股份转让给浙江国投的张海,数日后,李经纬突发脑溢血,从此再也无法下地行走。
李经纬的老部下,原健力宝总裁助理、总裁办主任李志强谈及此事,不免唏嘘,“对他(李经纬)而言,就像是自己养了十八年的孩子突然被人抱走,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
李经纬曾经提出员工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4.5亿元买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被政府否决。出乎他意料的是,三水政府最后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股份,作价3.38亿元。
“他是一个视事业如生命的人,是一个永不愿意止步的人。健力宝给别人拿走了,他很快就中风。”李志强说。
据他的老部下回忆,对于三水政府将健力宝卖给张海这件事,直至临终,李经纬都不能释怀,不能理解。
“我这辈子,对得起三水,对得起员工”
2009年,李经纬贪污案开庭审理。检方指控其与另五名健力宝高层,在2000年用广东健力宝饮料有限公司的职工福利基金1141.385万元购买个人商业保险。
检方认为,李经纬“身为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无视国家法律,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购买人寿保险的形式,侵吞国有财产331.88万元。”
李志强表示高层商议购买保险时,他也在场。“当时高管经常飞来飞去,杨仕明提出购买商业保险。”
“李经纬当时有两点表态,一是‘没有什么不好,可以的。’二是‘不要光是几个,还要考虑中层和员工。’散会后,他对杨仕明说,要通过董事会办手续,并向政府报告。”
不过,据李志强了解,手续和报告后来并未落实,“三水当时做事也不规范。”但他强调,为企业高管购买保险,是“珠三角企业的惯例。”
据了解,庭审期间,李经纬的律师曾引用1993年颁发的《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为其辩护,即“可分配利润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各项基金后,已提取用于职工奖励、福利等分配给个人消费的基金,不属于国有资产”。
律师认为企业税后留存的福利金不属于国有资产,不存在贪污的性质。不过,这一辩护观点未被法院采纳。
2011年11月,年过七旬的李经纬因贪污罪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彼时,他重病缠身,已经在轮椅上坐了九年。忆起往事时,李经纬最常说的就是“我这辈子,对得起三水,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党和国家。”
李经纬老部下:“有人不放过他”
谈及李经纬晚年因贪污案被判刑,他的老部下直言“有人不放过他”。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李经纬与地方政府多次因健力宝上市、员工股份合作制等问题发生意见冲突,双方矛盾激化。
原健力宝上海办事处主任,镇江分厂总经理陆德仁透露了一个细节。1998年,李经纬年近六十,三水市委召开会议讨论他的退休问题。“当时的市委书记蒋顺威在会上说,‘健力宝离不开李经纬’,但是台下的其他常委都未吭声。”
“世人只知健力宝,谁知三水?李经纬个性倔强,爱朋友不爱权力。当时的干部对李经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李志强补充道。
一位前健力宝高管在博客中透露,“李经纬只愿意听从市场的号令,从赞助亚运会、足球,到希望工程、赈灾、支藏等等,动辙就数百万上千万,大把线花在三水以外的地方,从来就不同政府请示商量,所有的荣耀也没给领导分享。”
“健力宝事业的成就,膨胀了李经纬我行我素的人性弱点;看不清世道‘谁主沉浮’,造成了李经纬对权力的认知盲区。”一位一直追随他的部下这样评价。
欲东山再起终无力回天
与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一样,李经纬晚年曾经动过再次创业的念头。
据李志强透露,李经纬对快餐、饮料、啤酒领域感兴趣,甚至在北京治疗期间,还对当地的快餐行业进行了调查。
“但是身体不行了。”李志强表示,“他几次想站起来,但是都站不起来。其实他再创业已没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和亲属都尽量打消他的念头,让他过安宁的生活。”
尽管李经纬和褚时健有相同的境遇,但是李经纬最终未能实现东山再起。
李经纬最后的几年时光在广州珠江医院的病榻上度过。逝世前两日,家里人按照他“落叶归根”的意愿,将他从广州转移到三水人民医院,在那里,亲友和曾经的老员工老部下陪伴他至最后。
李经纬是李宁的带路人
李经纬晚年中,除了曾经的老部下和老朋友,还有一个人一直在关心他,给予他支持,这个人就是李宁。
1989年,李经纬邀请李宁加盟健力宝,同年4月,李宁正式宣布担任李经纬的特别助理,并注册“李宁”牌商标。1990年,健力宝成立运动服装公司,生产经营“李宁牌”运动服装。
通过两人的合作推广,“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李宁与他的“李宁牌”运动服装从此闻名。
李经纬的部下称,李宁每年都会去广州看望李经纬,并提供经济支持,尤其是在医药费方面。“李经纬是李宁的带路人,他对李宁有知遇之恩。”
在李经纬逝世后,李宁对媒体这样表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这一代人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祖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阶段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他们个人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人生代价。无论怎样,我永远敬佩他们这一代人。”
李宁近来日子并不好过,他的公司巨亏20亿元,库存高企达九亿元。但即便泰山压顶,李宁仍将出席李经纬的追悼会。
健力宝“双百”目标化为泡影
健力宝一度是三水地区的经济支柱。陆德仁表示,90年代中后期,健力宝公司的税收贡献占三水全市的40%-50%,“‘三水人每发一百块,就有46元来自健力宝。’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当时的市委书记说的。”
当时的健力宝合作公司、原三水石膏矿工会主席冯女士回忆起其鼎盛时期说,“当时健力宝人人都分房,收入都是最高的。”她笑称健力宝的保洁人员薪资都高于她。
辉煌的业绩曾激发了李经纬的雄心。据原健力宝北京办事处主任、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现李宁基金会秘书长张健透露,健力宝转让前,李经纬曾提出“双百”目标:“就是到健力宝20周年,销售额实现100亿,产量达到100万吨。”不过,随着健力宝被转让,李经纬这一梦想化为泡影。
李经纬去世后一天,健力宝公司为其发了讣告。李经纬临终时,现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还连夜从香港赶来三水探望。
据了解,统一集团于2005年收购健力宝贸易公司,全面运营健力宝品牌。2011年,健力宝品牌碳酸饮料销售额约为14亿元。
不过,此时健力宝如何,与李经纬再无关系。逝者已矣,李经纬时代的“神水”健力宝传奇已随他的去世,彻底谢幕。
延伸阅读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简介
李经纬,1939年生于广东佛山。1984年,时任佛山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创办了健力宝饮料厂,并成功将健力宝打造成中国名牌,最高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60亿人民币。2002年,63岁的李经纬因涉嫌转移国有资产6000万元被有关人士检举后,以“涉嫌贪污犯罪”被捕。2009年9月3日,原健力宝董事长李经纬出庭受审。2011年11月2日,佛山中院对此案进行一审宣判,李经纬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
健力宝大事记
1984年,李经纬创办健力宝饮料厂,推出同名饮料品牌,并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饮料。
1991年,健力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广健力宝饮料,并动用巨资购进纽约帝国大厦其中整整一层。
1994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10周年,产品销售超过18亿元,名列全国饮料酿酒行业的首位。
1997年秋天,健力宝在香港上市方案即将通过,由于三水政府拒绝批准公司经营团队购买股票,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
1999年,李经纬提出员工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4.5亿元买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方案被政府否决。
2001年,健力宝销售额下跌到31亿,三水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工作会议,九成官员主张卖掉健力宝,但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2002年1月15日,三水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75%的股份,作价3.38亿元,28岁的张海出任集团董事长。
2002年10月,广东省人大以涉嫌贪污犯罪为罪名罢免了李经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2004年8月,因经营业绩不佳,张海被免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祝维沙任总裁。
2004年11月,张海团队将股份转让给李志达,佛山市三水区政府以小股东身份强力干涉,转让流产。
2005年3月,张海在广州被刑事拘留。2007年2月,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
2007年,台湾统一集团入主健力宝贸易公司。
2011年11月2日,原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因贪污罪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
12103起
融资事件
5935.70亿元
融资总金额
7503家
企业
583家
涉及机构
680起
上市事件
7.5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