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3月20日消息德勤今日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监管强化及资本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要依赖于利差收入的国内银行在2013年的业绩已略显疲态,银行净利润及净息差增速已开始回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或将步入个位数时代。
德勤此次报告通过对业内多家金融机构的调研发现,随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争加剧,金融创新呈现出以下特点:
跨界创新不断深化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与跨界整合成为金融创新热点;新型业态新型产品不断涌现。互联网企业已初步完成了用户积累,通过对现有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掌握用户特征及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企业利用其平台、渠道等优势,结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跨界合作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设计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余额宝、微信银行、手机钱包、二维码移动支付等产品均是混业经营下的跨界整合创新产品。
从跨界经营的效果看,一方面,从互联网行业向金融业的跨界经营风生水起,在短期内取得骄人业绩。另一方面,从金融业向互联网行业的跨界经营却并不成功,部分商业银行尝试跨界电商,但要形成竞争力仍需较长时间。
颠覆性创新呼之欲出。颠覆性创新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承载新的风险,二是创造新的需求。在传统金融机构基于微创新试图维持自身市场地位的同时,各类电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纷纷寄望于寻找颠覆性创新的突破口,通过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入金融相关市场。随着各种技术创新与金融业务的不断演变融合,颠覆性创新呼之欲出。
金融产品创新周期不断缩短
传统金融产品研发中往往需要考虑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缓释手段,产品研发周期普遍较长。随着金融创新与互联网的结合日渐深入,互联网时代快速、高效的产品研发特点也正对传统金融产品研发产生重要影响。金融机构对新兴市场和产品的介入已从以往以年月计算缩短为以天和小时计算。短期理财产品受到市场热捧促使各机构在更短的周期内为理财产品推陈出新。信贷产品方面,与新兴渠道结合的个人信贷产品研发周期也呈现逐步缩短的态势。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亟需通过战略转型、机制优化和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金融创新,尽快摆脱同质化竞争和盈利结构单一的状况,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转型与升级。但在探索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重重挑战。德勤咨询根据多年金融行业服务及研究数据,总结出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时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在创新战略的定位上,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是采取加大投入积极竞争的进攻型战略,还是采用被动防御,以跟随者的姿态进入某一新兴细分市场,金融机构需要在风险控制和市场拓展之间进行平衡。
其次,在创新机构设置方面,金融机构则要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在创新产品研发和各部门协同合作之间寻求平衡。
第三,在创新手段的选择上,无论原创或是模仿,均应在深入了解自身战略导向、业务能力与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身及客户的产品。
最后,在创新产品的管理及业绩评价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如何使新产品评价体系与银行产品战略与市场导向紧密结合,进而通过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改进实现银行的既定战略目标,是各个商业银行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德勤中国金融行业合伙人刘峰先生认为,金融机构在培养创新基因、建立创新机制、选择创新手段的过程中,应加大一些重点领域的关注和投入。首先是在新技术的前沿领域,寻找金融服务的下一个新兴接入口,例如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前瞻性应用。其次是改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思维,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和管理新的风险,从关注历史数据转向关注未来数据。此外,通过互联网及电子化手段实现中后台管理的轻量化,加速利用电子化渠道替代物理渠道。金融机构还应建立独立强势和专业化的创新管理部门,形成跨机构跨部门的创新合力。
缺乏创新基因的金融机构将被加速淘汰
“金融机构寄望于通过监管维持竞争力仍是一厢情愿,缺乏创新基因的金融机构将被加速淘汰。”刘先生补充道,“金融机构综合创新能力建设和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过程。在创新战略设计和规划阶段,金融机构应在适当结合自身情况和同业佼佼者及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参考全球最佳实践案例,制定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创新战略和发展规划。
创新机构应在统一规范的认定标准、评价方式、管理流程基础上开展创新工作,通过创建一系列工具和机制将创新战略和产品创新全流程运营紧密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