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历翻到3月30日的时候,窝窝团的高管们应该很焦急。因为一天之后,也就是3月31日,窝窝团原定的上市最后期限就要来临了。
根据窝窝团在3月4日晚间更新的招股书文件显示,2月13日、2月20日窝窝团与股东签署了两份决议。决议对此次IPO规定了4个先决条件,其中一点便是窝窝团必须在2015年3月31日前完成IPO。
然而,眼看最后的期限就要到了,窝窝团方面却迟迟没有消息。一切都显得静悄悄,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发生。
日前,国外追踪IPO交易的网站IPOScoop.com的信息显示,窝窝团有望在4月1日上市。这比此前的IPO期限推迟了一天。但是新浪科技查阅纳斯达克官方网站,在即将上市的公司列表中却找不到窝窝团。
不过,窝窝团在3月30日晚间再次更新招股书,将*发行量从此前的363.6万股ADS调高至450万股ADS,并将最高融资额从此前的6888万美元下调至5933万美金。然而对于外界关心的上市时间,窝窝团依然表示未确定。
究竟是未确定还是压根就没戏?媒体们在猜测着真相。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利用IPO这件事做宣传上,窝窝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一次又一次“狼来了”的呼喊声之后,窝窝团却始终还在IPO的路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窝窝团迟迟未能做成IPO的“美梦”,很可能跟它的斑斑劣迹有很大关联。
融资额度被注水
窝窝团从成立之初就把喜欢打扮自己,把自己装成是各路风险投资基金的宠儿,但招股书的公开,让外界明白,真“追”窝窝团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向窝窝团自己宣传的那样出手阔绰。
2011年,窝窝团曾高调宣布获得鼎晖、天佑、清科等多家机构“团购业内单笔*融资额2亿美元”,但据其今年3月4日提交的招股书显示,该笔融资实际融资额仅为5500万美元,足足被放大了近4倍。
据招股书披露,那轮融资的真实情况是:2011年4月,清科资本投资500万美元,随后在5-6月,鼎晖、清科分别跟投3000万美元和200万美元。7月,Besto Holdings、天佑等机构注资1800万美元。
此后的三年内,窝窝团并未大面积传出任何关于融资的消息。不过据招股书显示:2012年2月29日,窝窝团B轮融资1250万美元,投资人中主要以A轮投资人为班底。
或许因为融资额度偏低,在这一轮融资中,窝窝团保持了难得的低调,并未对外披露过上述消息。与此前高调宣布注水融资额的风格大相径庭。
不过,在上市这么一件关乎创始人、管理团队和投资人利益;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事件上,那个夸张和喧嚣的窝窝团又回来了。
2014年5月,窝窝团CEO徐茂栋向外界宣布,窝窝团获得了5000万美元融资,其中徐本人投资占比50%以上。
事后从招股书看,相比放大了四倍的A轮融资宣传,窝窝团此次收敛了一些:这笔融资被放大了近两倍。
团购业务已经掉队
虚报融资额固然让业界不齿,但在互联网圈也不算罕见,窝窝团将融资额夸张2-4倍说不定还算厚道的。
实际上,在窝窝团的发展历史上,它有过短暂的辉煌。
2011年,成立之初的窝窝团也跻身于团购大潮佼佼者行列。趁着几年前的千团大战,窝窝团通过并购、挖角等手段迅速从几十人扩张至5000多人,同时交易规模也一度蹿升至行业前五。
但是跟大多数团购网站一样,窝窝团在迅速扩张后,交易额又出现了急速跌落。
现在,窝窝团在团购市场的交易份额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窝窝团总交易额约27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22亿元。同期,美团网的交易额分别为160亿和460亿,大众点评、百度糯米也都远远将窝窝团甩在身后。
在复合增长率上,窝窝团也大幅落后。去年前9个月,美团网凭借8%的复合增长率坐上头把交椅,紧随美团网之后的是大众点评团和百度糯米,分别为7.11%和5.9%,而窝窝团仅以1.4%排在拉手网之前,在几家主要的团购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二。
此外,窝窝团已经很难跟上团购市场的整体节奏。根据研究机构团800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9月全国团购市场累计实现成交额510.6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11%。而窝窝团2014年同期成交额仅36.9亿元,仅占据整个市场成交额的7.2%。
这些落后的指标,最终都反映在窝窝团的财报上。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窝窝团营收2800万美元,2014年则为2100万美元,同比下滑25.3%;2013年前三季度窝窝团净亏损2100万美元,而2014前三季度净亏损达到3200万美元,同比增加53.8%。
或许是因为业绩很难有所转机,诸多投资银行都未参与窝窝团的IPO交易。只有Axiom Capital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名不见经传的投资银行选择了做窝窝团的上市承销商。
转型受挫 无故事可讲
如果业绩短期低迷尚有托辞,那么窝窝团更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持续发展的想象空间。在资本市场看重的商业模式和长远战略上,窝窝团的生活服务平台概念表现并不亮眼。
成立之初,窝窝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团购行业,但在团购转型大潮中,窝窝团顺势推出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概念,以期望可以进行转型。
从2011年到2014年,外界对窝窝团所谓的O2O概念,平台化概念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徐茂栋反复强调的商城、移动端以及窝窝电子商务操作系统等业务。
据窝窝团招股书披露,其2013年前9个月和2014年前9个月,整体的收入分别为2760万美元和2060万美元,其中O2O平台使用费收入分别为670万美元和73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24%和35%。
根据上述数据来看,窝窝团极力推崇的平台概念事实上只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并且环比增长的速度也很一般。
由于窝窝团本身并不是一个类似微信、支付宝的超级入口,平台的流量实际上有限,这导致该部分业务的未来想象力也很一般。
期权纠纷成定时炸弹
谎报融资额度也好,转型概念受挫也罢,这都已经成窝窝公开的秘密——上市套现或许是现在的窝窝团*的目标。但在上市前,窝窝团还需要面对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炸弹”——期权纠纷。
早在2011年5月,窝窝团曾宣布启动IPO程序并实行全员期权计划。同年7月,媒体报道称窝窝团非法裁撤数十名员工,涉及多个部门及多个区域,并且从未兑现此前承诺的员工期权。诸如此类的情况后续又发生过几起。
窝窝团CEO徐茂栋曾在微博中对此事做出过回应,“在机构投资人进入之前,我个人拿出了超过25%的股份用于与员工分享。期权还在继续发放中。一千万股的期权奖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眼下,窝窝团能否上市虽然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一旦确定能够上市,这个长期潜伏的期权纠纷就有可能被迅速引爆。
事实证明,在窝窝团提交招股书后,便陆续有涉及纠纷的当事人开始通过法律向窝窝团主张权利。
IT行业知名律师赵占领向新浪科技透露,其近期已经收到多名窝窝团前员工的委托,想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该纠纷。
夸大的融资金额、持续缩减的营收规模以及迅速膨胀却难以摆平的期权纠纷,窝窝团的上市之路遍布荆棘,毫无坦途。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窝窝团的上市计划很可能和4年前一样无果而终。而如果这次无法实现上市,窝窝团很可能熬不过下一个四年。
20105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2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3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