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中国市场从开端至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90年代,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也创造了一波波的热潮。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05年中国活跃的股权投资机构仅约500家左右,而截至2014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过8,000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在这10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2004年中小板启幕,2009年创业板推出,2014年新三板全面扩容,近十年的时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受益资本市场放开,正逐渐走向成熟。目前,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行业监管政策落定和逐渐完善,中国市场已逐步迈入“股权投资时代”。
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创新高,总体募资超5,000亿元,投资近4,500亿元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平稳发展充满期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其次,A股IPO重新开闸,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基本稳定,退出方式多元化更加激发了投资者热情,同时也增强了LP的投资意向。此外,国务院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改革,鼓励创新创业;新国九条发布;*火爆中国,正式进入规范化监管;互联网领域大热,企业赴美上市潮起等因素无一不增强投资者信心,因此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基金募集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出现明显的增长。
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情况出现好转,特别在规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VC/PE机构共新募集74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同比上升35.9%,较十年前市场规模增长近10倍;已知募资规模的715支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832.19亿美元,较2013年的414.25亿美元大幅增长100.9%。全年已披露金额的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9.5%。募资市场的火爆主要受益于新“国九条”明确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大力发展私募行业,使得大量政府背景的产业资本涌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与此同时,2014年正式确立的开放宽松的行政监管格局,极大地刺激了以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主的资本的涌入;而2014年境内外合作的频繁开展也相继成立了数支规模较大的政府间合作基金。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完成3,626起投资案例,较2013年同期增长100.6%;投资交易共计涉及金额711.66亿美元,较2013年同期的310.84亿美元激增129.0%,双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新一轮国企混改、境内外并购市场的火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活跃及生物医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投资领域热潮的到来等成为推动2014年投资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经进入投资“狂热期”,且投资阶段愈发前移。从2006年至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攀升,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1%和21.7%。
私募股权投资聚焦TMT、医疗健康、清洁技术等新兴领域,互联网+概念受捧
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所发生的3,626起投资分布于24个一级行业中。从投资案例数方面看,互联网行业以959起交易位列*;电信及增值业务期间共发生617起交易,排名第二;第三名为IT行业,全年共发生投资298起。从投资金额方面看,房地产以96.56亿美元的成绩稳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能源及矿产行业,2014年共涉及投资金额79.16亿美元;其次是互联网行业,共产生79.02亿美元的投资金额。总体来看,新兴产业的投资活跃度较高,而传统产业的平均投资额较大。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已形成“3+2”区域格局,北上深居于*优势
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所发生的3,626起投资案例分布在全国33个省市地区,从投资案例数上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分别占据前三甲位置,投资案例数分别达到1187、536和273起。投资金额方面,北京高居榜首,投资总额285.35亿美元;其次是上海地区,全年投资金额80.49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深圳,投资金额30.63亿美元。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主要集中于上述地区,区域格局上已经形成“3+2”模式。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已形成,新三板受关注
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退出案例830笔,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较2013年大涨81.2%。从退出方式上来看,2014年共发生337笔IPO退出,占比38.74%,为近3年新高。2014年境内IPO开闸,打破了2013年A股市场的沉寂,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丝暖意;IPO退出依然是VC/PE的主要退出渠道, IPO开闸刺激了VC/PE机构的投资热情。另外,无论是个人财富的积累还是机构资本的积累都加速资本的流动,促进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国家鼓励创业、新兴行业兴起、传统行业转型与互联网行业接轨是最明显的特征。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的退出交易较2013年近乎翻番,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历程起起落落,2014年后行业复苏并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根据过往二十余年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活跃机构数量变迁,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992年至2000年——风险投资机构开始进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处于萌芽阶段
1992年至2000年是中国股权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市场中仅有少数几家机构表现活跃,外资机构中有IDG资本等开始探路中国市场,“科教兴国”战略及创业板筹划工作启动的消息也推动了部分早期本土投资机构的建设。然而,由于当时投资者对股权投资认识有限,参与投资的动力和热情不足,政策环境不健全,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市场发展受到制约。在此期间,活跃于中国境内的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由10家增长至100家。
●2001年至2005年——政策环境逐步完善,股权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有限合伙管理办法》,《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企业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国内股权投资相关政策建设起步;2002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吸引及利用外资政策步上新台阶;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进一步为股权投资机构境内退出打通了渠道;200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简称“75号文”),重新开启外资创投投资境外注册中国企业以及海外红筹上市的大门,股权投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在此环境下,中国股权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截止至2005年末,活跃于中国境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增至500家,其中主要*仍以外资机构为主,包括红杉资本、IDG资本、现赛富亚洲的前身软银亚洲以及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等;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环境的完善,包括深创投、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联想投资等机构在内的一批本土机构开始崭露头角。然而,从上述本土机构特点分析,这一阶段的机构资金来源仍以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或国有企业为主,民间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积极性不足。
此外,该阶段初期受互联网泡沫破裂影响,股权投资机构回报表现欠佳,部分刚刚起步的机构就此没落;到阶段后期,优秀项目估值仍旧偏低,为机构创造了投资良机,经历互联网泡沫洗牌后坚持下来的投资机构在日后成为中国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2006年至2010年——市场进入快速上升通道,逐渐步入成熟、健康发展阶段
进入这一阶段,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政策环境开始进一步完善,例如2006年开始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2008年下发的《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形成了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初步管理规范;2007年,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开始实施,为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券商直投试点启动,部分获得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开始以自有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获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再至2009年创业板开闸、IPO重启,均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带来了利好消息。
但同样于这段期间,2006年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简称“10号文”),对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设下了限制,外资机构境外退出受阻,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境外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外资机构募资、投资及退出活动均受重创,而本土机构则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乘势而起。本土机构投资者群体随着政策的放开进一步扩容,且在高投资回报的吸引下,民间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热情高涨,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止至2010年底,中国市场中的投资机构激增至了2500多家。
●2011年至2013年——机构投资节奏放缓,市场进入盘整阶段
2011年2月,发改委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试点地区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和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启停滞一年的备案制度,变自愿备案为强制备案,并欲从合格投资人、募集形式、信息披露等方面全面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与此同时,基金法的修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有市场人士表示此次修法将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列入监管范围。此外,除国家层面颁布规范政策、强化股权投资监管外,地区及地方政府关于促进及规范股权投资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在稳步开展,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对于股权投资市场的管理将日渐趋严。
随着各路资本的融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弄潮其中的各投资机构均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考验。从外部环境来看,外部监管不完善、中概股诚信危机一度引发的中概股冰封、2012年末开始的长达一年的境内新股发行暂停。从内部来看,新设立基金的管理机构中不乏成立不久的新机构,其中亦有机构急于在市场发展热潮中分一杯羹,并未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导致投资人风险加剧。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活跃于中国股权投资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一级市场投资逐步降温,投资节奏相对放缓,市场进入盘整期。
●2014年后——行业复苏并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进入2014年,随着境内新股发行重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投资、退出环节开始逐步复苏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一步成熟。截至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VC/PE机构超过8,000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较20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股权投资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2014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方面,确立《办法》符合私募基金行业运作特点的适度监管制度,促进各类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健康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为建立健全促进各类私募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体系奠定法律基础。股权投资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行为规范确立,加之经过优胜劣汰后市场集中度上升,市场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2015年国内宏观环境及政策利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中国已逐步进入“股权投资时代”
1.全国各区域形成了股权投资“3+2”的格局
历年来,北京始终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区,无论在被投项目个数还是金额规模方面,都遥遥*于全国其他地方。除了北上广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近年来VC机构的投资热点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关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政策频出,且经济发达热点地区的股权投资过热导致项目估值上升,众多投资机构逐渐向中西部二、三线城市进行项目深挖。尤其是中西部政府纷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对股权投资机构落户中西部地区及促进辖区内优质企业获得融资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整个中国已经构成了3+2的格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创业基地,形成了武汉和成都为新的创新创业基地的这样3+2的整体格局。
2.投资机构加速向早期前移,天使投资将愈发活跃
目前国内创业投资市场中后期项目投资竞争依然激烈,且投资回报水平下降,迫使投资机构将更多资金转投早期项目,而同时,新兴行业发展态势及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也在推动投资机构加大早期投资力度,介入天使及种子阶段的投资,以期挖掘和培养潜在优秀公司。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在此背景下,创业型企业将逐步增多,资金的需求量也将同步提高。此外,随着股权*管理办法的出台,股权*迎来了规范化的监管,办法界定了包括股权*非公开发行的性质、股权*平台的定位、投资者的界定和保护、融资者的义务等,企业融资渠道得到了更多元化的选择。2015年,个人以及机构化的天使投资数量均会逐步增多,投资活跃度也将延续2014年的火热。
3.国企混改相继落地,私募巨头积极入场
2014年PE机构参与国企混改的进程正式开启。2014年2月,以擅长运作国企改革项目而出名的弘毅出资17.93亿元人民币入股上海城投,占股10.0%;时至第三季度,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混改也开始落实,前者的投资者包括中金、渤海产投、国开金融、复星、RRJ Management等多家国内外PE巨头,投资总额达到62.37亿美元;而华融混改过程中,引入了华平、中金、高盛及复星等国内外PE巨头,投资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新一轮国企的改革,为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而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部分,私募基金的发展也受到了支持。双重的机遇的出现,使得私募机构对参与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在上半年出现了高涨。2014年国企混改的进程方兴未艾,展望2015年,待中央层面关于已六大央企为代表的央企改革框架及细则出台之时,势必将会掀起另一轮国企混改的大潮。
4.并购市场持续热潮,并购基金将迎来更多机会
2014年初,证监会表示未来将引入定向可转债、优先股作为并购重组的支付工具,支持财务顾问提供并购重组过桥贷款,支持并购基金等创新工具发展。随后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鼓励证券公司开展兼并重组融资业务,各类财务投资主体可以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目前,在国内并购市场持续热潮的背景下,并购基金逐渐成为并购市场不可替代的重要金融产品,是参与并购交易和推动并购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需要拓展并购基金的资金来源,提高并购基金的杠杆率,畅通并购基金的退出渠道。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的任务是产业整合。并购基金能够为企业储备更多的并购标的,使其在扩张模式下将有能力通过产业资本的助力提速,缓解并购带来的资金压力,未来一些产业型基金、并购型基金将获得巨大释放空间。
5.新三板转板制度有望落实,真正成为重要退出和投资渠道
在做市商制度推出之后,新三板转板制度的制订也被正式纳入议程。2014年8月,证监会首次在会议中具体提出完善创业板制度,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高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2个多月后,证监会出台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研究制订方案,推动转板制度建设。之前有不少新三板的企业成功登陆主板,这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转板”。目前A股IPO市场相对饱和,监管政策严格,上市门槛较高。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5年有望落实新三板转板至创业板的相关制度, 转板制度的推出有望为机构提供除IPO以外更多元化的退出方式,并有望成为机构的重要投资渠道。
6.高层聚焦注册制改革,今年年底有望得到落实
为铺路注册制改革,2015年来,监管层频推改革措施,包括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降低创业板企业上市财务门槛等。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高层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甚为关切,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曾三度提及注册制改革,在两次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注册制改革工作的态度从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变为要求“抓紧出台方案”。此外,在2015年4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证券法修订草案中,首次明确公开发行股票并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由证券交易所负责对注册文件进行审核。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5年注册制改革有望得到落实,企业排队上市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小结:整体来看,自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里,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数、募集资金额和投资案例与金额等代表着投资发展的基本数据将会长时间保持增长状态,这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所带来的投资机遇,中国市场已经进入股权投资的大时代。
上文引用数据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私募通:www.pedata.cn。
私募通是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一款覆盖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为全面、精准、及时的专业数据库,为有限合伙人、VC/PE投资机构、战略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便捷的数据信息。
清科研究中心,于2001年创立,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的专业权威股权投资研究机构。十五年来致力于为众多有限合伙人、VC/PE投资机构、战略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上市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范围涉及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资产管理、新股上市、兼并收购、房地产基金以及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传媒娱乐、清洁技术、大消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市场研究。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产品包括:研究报告、行业研究、定制咨询、私募通、投资学院、清科排名等。
了解清科研究服务详情,请垂询:
热线:400-600-9460
预约采访,请联系:
姚婷婷Jewel Yao
电话:+8610-84535220-6202
关于清科集团
清科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综合服务及投资机构,旗下业务包括:清科研究中心、清科传媒、清科资本、清科财富、清科创投、清科投资,主要涉及研究咨询、数据产品、信息资讯、会议论坛、投资银行服务、直接投资、母基金管理及财富管理。经过15年的发展,清科集团现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股权投资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