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理的莅临,让中关村创业大街迅速成了热词。5月8日,创业大街上又出了一则热闹的新闻:京东旗下“JD+智能奶茶馆”正式开业,刘强东携奶茶妹妹一同出现在开业现场。几乎所有人都把这家店跟强哥、奶茶妹妹的八卦联系在了一起。据了解,提供奶茶、咖啡等餐饮服务仅仅是这家奶茶店的最基本功能,承载了两个更为重要的用途:
其一,加入JD+平台的智能硬件产品可以在奶茶馆内得到实体展示机会;其次,随着京东金融业务中产品*、股权*的展开,奶茶馆未来将充当“创业孵化器”。
在这条长度不足1公里的创业大街上,从东到西每一个写字楼都挤满了新的创业企业,围绕创业的各种活动也在这条街上犹如麦当劳一样百米可见。联想旗下专注于早期创投的“联想之星”也在不久前搬到了创业大街。
鼓吹全民创业的时代,创业孵化成了一门新的生意。那么,创业孵化究竟如何实现?钛媒体编辑盘点了目前国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形态:
中关村创业大街几乎成了“全民创业”的代名词,而咖啡馆也几乎成了“创业孵化器”的代名词。
“中关村式”咖啡馆近年来层出不穷,阿里巴巴员工早在2009年出资创办的“贝塔咖啡”开创了咖啡馆孵化创业的先河;车库咖啡,因为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的深夜造访而声名大噪;再如3W咖啡,昨天李克强总理喝下一杯带有“3W”字母拉花的香草拿铁咖啡,让这家专注于互联网招聘以及创业服务企业让更多人的熟悉起来。
除了这种“咖啡馆式”孵化,BAT在创业孵化方面更是早有布局:
3月29日,阿里云正式发布“创客+”,预将其打造成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平台。 “创客+”将给创客提供从开发组件、分发推广、办公场地、前后期投资到云服务资源的系列创业扶持。发布当天,上会项目总意向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
4月初,英特尔在深圳举行的技术峰会上宣布了“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为创业公司提供融资,特别是电信领域的企业,要设立8000万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天使基金。这是英特尔*孵化器计划。
4月28日,腾讯COO任宇昕在2015开放战略发布会上宣布腾讯开放平台升级为“腾讯众创空间”,众创空间以产业孵化形式落地25个城市,京津沪三地正式启动,三地众创空间超15万平方米。
地产商开始加入创业孵化
以创新为特色的科技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做孵化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如今,很多地产商也按耐不住,纷纷挤入了孵化器热潮中:
原万科北京公司CEO毛大庆的离职成了不久前热议的焦点,而毛大庆辞职之后做的事情就和创业孵化有关。4月17日,毛大庆与许多知名人士公开了联合创办的“优客工厂” ,提出要把创业、工作送到社区,送到你的生活周边,目标是“打造专门为海归人士、自主创业者和大学毕业生的联合办公社区租赁及创投孵化平台”。
壹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颖创建的“壹佰文创大厦”也吸引了不少关注。通过邀请创业指导专家、各领域创业导师、投融资专家、行业主管机构等组成专家委员组成智库团队,对创业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点评;同时,这家投资公司还特意在7、8层开辟独特的创客空间,供廊坊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入驻,并为优秀创业者免去两年房租,并且将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为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支持、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等。
在北京的亦庄新区,新开辟了一片“联合空间·中国创意城”,由中国创意产业联盟和某动漫文化公司联合创办。这座“创意城”有别于租售办公区为主的创意产业园,计划将文创研发生产与创意商业配套两个环节结合起来,以独特的“创意产业+商街”双轮驱动的模式,形成涵盖创意产业全产业链的高规格创意产业园区,也即将按照规划动工。
创业孵化的几种常见模式
租房型-常被笑称为“办公室出租”的孵化器,例如中关村创业大家的咖啡馆以及各个高新科技园的孵化大楼都有此项业务。越来越多的孵化器都渐渐沦为“物业公司”。
中介型-也就是所谓的“创投平台”,帮助连接创业者与投资人,以收取少量百分比的募集资金作为佣金回报。
培训型-会费培训制,例如联想之星、黑马会、飞马旅等。
服务型-提供包括办公场地、投资对接、培训等的“一揽子”服务的孵化平台。
投机型-因政府主导,政府补贴而生,曾一度被视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
而像BAT以及京东、360这样的大企业以创业的名义的全网计划,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场圈人圈资源的运动,是孵化器的另一种模式。
“全民创业时代”,什么才是好模式?
在这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在这个“草根创业”值得歌颂年代,在这个投资人几乎比创业者还多的年代,孵化器这场轰轰烈烈的扩张运动,是不是会像此前的团购大战、打车软件大战、O2O大战一样在两年内进行残酷淘汰,最后只存活一到两个品牌,甚至存活下来的品牌还搞了强强联合(如滴滴快的、58赶集)。
创业者选择众多但往往不知道怎么选择才是“靠谱”。国内的孵化器“政府主导”、“强在行政、弱在专业”的特点是否还会延续在全面爆发的创业孵化器上?面对创业这个生存率、成功率*的“行业”,创业者敢将梦想寄托在这些扑面而来形形色色的创业孵化器吗?
来看看硅谷的经验。硅谷是公认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而中关村这种新型的创业平台快速发展时,免不了被很多人将其与硅谷比较。硅谷40%的从业人员来自全球,全世界人带着创业的梦想,通过创业活动,也将全球的思想、资源,技术带到了硅谷。
创立于2005年的Y Combinator 在2012年被《福布斯》评选为最有价值的孵化器,其地位*于其他著名企业,是现今最知名的创业孵化器。它只关注于种子阶段的创业团队,在创业团队的起步阶段介入并提供相应的帮助,成功率达到惊人的75%,至今已经孵化了30多个领域的800多家企业。而中关村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创新创业的中心,通过创业来带动实现创新。
中关村会成就出中国的YC吗?
虽说孵化器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可是即便是拥有*的早期创业氛围、最多投资人、*进理念的北京,也在创造和实践着越来越多的孵化器范式,相较于美国等国家,真正适合中国孵化器发展经营模式还在被探索。
在国内孵化器数量如此可观的前提下,却鲜有能够真正潜心下来帮助创业者的,租房型和培训型孵化器是国内最常见的两个种类。且国内创投圈里存在很多黑暗现象,创业投资演变成了一门新兴的语言技术,滔滔不绝口才和精美绝伦的PPT成了成功的砝码,如果你不具备,也许你轻易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
在硅谷,诸如YC、Techstars、500 startups这些*的孵化器,他们之所以如此成功,有强大的号召力也正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值得国内孵化器借鉴的商业模式(钛媒体作者李芳的书评《还原YC合伙人》中对YC孵化理念有详尽的梳理):
导师机制
初创团队在初期,会得到好的导师的指导,并且得到导师的相关人脉资源的支持,对产品、市场,后续融资都会有显著帮助。例如YC,导师资源非常丰厚,导师对创业者的态度更是带给创业者很大的信心,导师像是创业者的家长,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洛杉矶目前最活跃的孵化器之一LA Amplify,每周都会举办导师分享会,请在业内有名望的企业家、投资人来分享经验,并对其孵化的公司进行指导;全美排名前五的Launchpad LA更是设立了导师的下午茶时间,以帮助创业团队和导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国内的孵化园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也将有经验的投资人、企业家等组成导师团队来指导其孵化的创业公司。
联合优势产业
除了涉足众多领域没有限制的孵化器外,创业者应关注更多专业性的孵化器。在美国,创业者们在挑选孵化器时,很注重其专注的领域。如果一个孵化器关注的产业太广,往往会被认为不够专业。
所以,国内的孵化园区,应与本地的优势产业结合,因地制宜,同时也会为园区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
校友机制
在美国,强大的校友网络不仅体现在各个高校,类似的机制也进入到众多孵化器。例如YC的团队,校友创始人之间不仅仅与同届保持密切联系,有非常深的帮派情结,校友意识十分强。类似行业内校友资源共享、成功校友投资YC新公司、YC公司间互用产品等,这样不仅年轻的团队会与YC之前成功孵化的企业有亲密接触,得到合作的机会;在同一批孵化企业之间,也能够相互借鉴学习。这种互相协作的关系,使很多企业之间达成了良好互补。
当然,校友机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国内的孵化器,可以通过和其他机构合作,来建设类似校友的网络,以共享资源,*程度的帮助创业公司。
与风投合作
在美国,风险投资机构与孵化器的合作非常密切。风投的合伙人参与孵化器的早期的种子基金的建立。在完成孵化器之后,很多风投都会参与企业的进一步的融资。孵化器因此会为很多风投机构推荐项目,让自己孵化的企业走出去之后能有很好的发展。
与大企业合作
除了和风投合作外,孵化器和大公司的合作关系也十分关键。例如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 & Play,就跟Google、Facebook、百度、华为等大企业有很强的合作。对大公司来说,节省了直接组建团队的成本;而对初创企业,不仅得到了良好的资金支持,也有了优质的客户,为产品的研发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人才管理机制
YC创始人Paul Graham颠覆性的运作以及丰富的创业经验加上熟悉创业的整个环节,多个角度对初创企业的需要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懂得如何建立好的管理团队,来为初创企业服务,于是成就了今天的YC。
因此对于国内的孵化器,如果管理团队里能有较丰富的创业、投资经验的人,无论对于整个团队的运作还是创业者们都具有很大的助推意义。
“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孵化器如今的爆发式发展很大原因是因为创业门槛的降低,可是创业门槛的降低并不代表创业成功率的提升。但是我们又有幸在这个时代,李开复曾说,未来5年,云端大数据及物联网两大革命同时发生,今天的创业时代比人类历史以来的任何一刻,都带来更大的机会。中国的孵化器也在全民创业的热潮冲击下正在发生值得欣喜和期盼的真正转变,中国的YC想必正蓄势待发,已不遥远。
谁又能肯定人头攒动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京东的智能奶茶店里,不会出现下一个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