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互联网“山寨”之风:创新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关键在于谁干得最漂亮

更不客气地说,在中国,创新甚至可能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就拿饭否为例,尽管在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推出微博服务的网站,但却在新闻信息管制的环境中没能把控好。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科技行业的发展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山寨”。还记得和Facebook长得一模一样的校内网吗?虽然过去的这些抄袭产品如今已日薄西山,但是“山寨之精神”依然充斥着中国的整个创业圈。当然咯,他们抄袭的不仅仅是国外的产品,大多数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之间也是你抄我来我模仿你,山寨得不亦乐乎。

  这么做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喜欢山寨而不愿创新呢?原因在于对风险的厌恶。

问题不在于谁先吃螃蟹,而在于谁干得最漂亮!

  在科技领域,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状态。但是在中国,这种状态似乎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创新往往一无所获。在当前的中国,科技创业高度繁荣,创新往往不是*有优势的竞争力。往往率先发布新产品的公司总是无人问津,而那些紧随其后的公司往往因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成为最后的赢家。

  更不客气地说,在中国,创新甚至可能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就拿饭否为例,尽管在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推出微博服务的网站,但却在新闻信息管制的环境中没能把控好。它的倒闭让其他主要科技竞争者有了可趁之机,比如腾讯和新浪。他们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模仿推出自己的微博客服务,还与中国政府积极沟通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传播环境。当所有的规则都明确之后,饭否也得以重见天日之时,一切都已经晚了:曾经的竞争者已然相继推出了更强大的微博服务,比如占据了半边天的新浪微博。

  所以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想当*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也意味着很有可能就把自己毒死了。因为,不仅用户的反馈难以预期,政府会如何干预更是一个谜。耐心的等待时机,借鉴别人的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提高改进,是一条更加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成功之道:一方面你规避了未知的风险;另一方面山寨简单容易成本又低廉。

展望未来

  在以前,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家总是习惯于模仿西方互联网企业,因为西方的互联网企业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由于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不及美国,此时此刻从成功的美国科技公司身上,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中国企业的未来:曾经在美国被证实行得通的发展模式在以后的几年里会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这种已经被实践过的经验模式好比是一个可以预言未来的水晶球,没有哪个企业家会拒绝它将带来的优势。那些不愿“模仿”的中国科技创业公司,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

  但是在中国,虽然大多数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起步都明显带有对国外科技巨头的模仿,近年来随着快速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也颇具自己的特色。直接把国外的互联网业务照搬到国内,然后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因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拥有自己的习惯和偏好。如今,一个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很有可能会受到某一个成功的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启发,但是若想要将其业务成功地复制到国内,他可能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本地化改造。

降低失败的风险

  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就是,模仿其他的公司,尤其是国外的公司,企业家可能承担的风险不大。而且由于大环境使然,没有人会因为山寨国外产品而受到指责。更何况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法不适用于中国,即便如人人网(当时还叫校内网)这种明目张胆地抄袭行为也不会受到任何法律诉讼。

仅仅抄袭是不够的

  说了这么多之后,我们仍有必要指出如今在中国很少有公然、直接的山寨行为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你或许可以通过直接复制国外的服务模式一举成名只因为当时本土竞争者为数不多。然而时过境迁,中国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运行一个创意变得尤为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土竞争者意识到本地化改造的重要性,直接照搬国外公司的创意和运行模式的行为将很难再取胜。

  换句话说,“中国式山寨”是一个过时且过于简单的概念,早已不能准确概括中国的科技行业发展状况。那么,来自中国的企业是否仍然从成功的国外技术公司寻求灵感呢?当然,这一点不用怀疑。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引入这些产品时,必须经过一番精心的本地化改头换面才能被国内用户接受认可。

  就好比新浪微博,一经推出的时候人们总是把它称为山寨版Twitter,但是新浪微博早就和Twitter相去甚远。允许用户在每条微博下评论的功能让新浪微博迎合了大多数中国用户对社交网络的进一步需求,并且140字的字数限制让表达更加富有内涵。微博可以是一个微博客服务,但草率地称其为山寨版Twitter则有失偏颇——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成功的模仿产品亦是如此,“山寨”并不能说明一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