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移动医疗细分领域全是机会,不创业、不投资还算什么人生

做投资来说,最希望看到的是你就做一个技术,一个产品,做到No1,风险最小,只要做好成功了,就会一下子确立在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导地位,上不了市都没关系,你并购退出,投资者绝对是赚10~20倍没有关系。

  投资界消息6月11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在上海举行。在“医疗器械并购与投资潮背后的道与术”环节,投资人与创业者共话医疗产业投资现状。

  主持人:鼎晖创投合伙人 何欣

  专场嘉宾: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管燕

  乐普医疗董事 李国强

  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刘道志

  BASS医疗创始人 杨利波

  弘晖资本合伙人 余同乐

君联资本投资总监 周瑔

以下为论坛实录,经投资界编辑整理:

鼎晖创投何欣:鼎晖是价值投资,早期回报10倍以上

  图为鼎晖创投合伙人何欣

  近几年医疗器械领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从行业对比的角度来讲,中国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现在七个人有一个已经超过60岁年龄,同时人均消费能力也有提升,在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医疗成为一个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国家对基层医疗也有万亿级的投入,这些都给医疗器械行业持续高增长带来一个基础。我们鼎晖也有13年左右了,现在中国的电器企业只要在中国的市场作为老大,已经成为全球行业的老大,所以中国的市场足够大,我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国家近年的中国进口替代政策的推动,希望踏踏实实扶持中国有技术的企业,成长为行业的龙头,实现在电器领域成为中国的老大,进一步成为全球的老大。

  近几年器械行业的投资也成为热点,我们请了这几位嘉宾有投资界的,也有做实体企业的,首先请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同时也分享一下在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子领域,他们看重的方向,他们预测下面的投资热点。同时因为管总是器械行业的副秘书长,2014年也是器械行业非常大的政策年了,包括很多器械行业的一些监管政策的落实,国家对优质医疗器械的遴选,所以一方面听听管总从行业整个协会的角度看到一些潜在爆发的子领域,同时也就这个行业政策、包括监管、招标、优质医疗器械的遴选,给我们大家勾画一个整体的轮廓。

  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而很多创新的创业者其实技术型的,一个是临床到拿配件进一步更复杂的商业化环境,如何把产品能布局到市场卖好,还要深入的讨论一下。

  鼎晖一直是一个价值投资人。我们看到我们往早期走的时候回报都是10倍以上,一个是早期介入的时候看好的是团队和技术,除了是第一梯队的,同时会进一步掘金,如果看到有一些不一定要模仿而是潜在有自己的思考、创新,团队又很有力量,其实我们愿意早期介入。这一块我们看到,同时结合我们头一个企业一般是很长期的,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企业七年到十年的空间,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是看到早期介入还是有很好的10倍以上的回报的。

管燕:移动医疗、康复医疗和医疗器械未来大有可为

  图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管燕

  大家好,我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管燕,我自己本身在这个行业待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大概五六年,跟各位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主要做的工作是整个行业的数据,还有整个行业子领域的分析和搜集的工作。

  实际上这两年这个行业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的数据并不是特别清晰,现在唯一能确切掌握的数据大概就是工信部有一个样本企业,它在2010年的时候大概样本企业有1700多家,现在有2000多家。2014年的时候它的统计数据这个行业大概是3798千亿人民币的产值,只包括了两千多家企业,而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万五千八百多家企业,所以剩下的这些企业实际占了很小的量,但肯定是有大概一千多亿的市场,所以现在这个行业应该是有五千亿的市场规模。

  这两年国家也非常支持医疗器械行业,因为我们有一万三千多家小企业,所以在这个行业里边,这两年并购、投资,确实是一个高潮,因为有这么多小企业在里面,不停的大鱼吃小鱼,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是非常多的。那么这两年在政策上对医疗器械这个行业是非常支持的,那么在十年以前,这个行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是微不足道的。现在由于国家对高端技术的需求,对高端装备的需求,另外是环保的要求,医疗器械行业符合了既是高技术,又是环保的需求,因此是非常受重视的。去年我们国家也出台了绿色通道,现在各个省也在做,简化了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的步骤。但是确实这个行业在蓬勃发展里面也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创新确实是非常少,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一些小的企业,在一些子领域,只有一到两亿的市场,但有好几家竞争非常激烈。

  到底哪几个行业我认为将来比较看好的,我今天来了以后不停听别人说移动医疗,我自己本身的专业是健康传播学,这个专业实际上在很早以前在美国是属于健康和移动医疗、社区医疗相关的专业,我一直非常看好这个发展方向的。当然现在我们国内的移动医疗也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一是技术上的突破,因为现在测脉搏、血压,它的算法因为数据有问题,第二是采取健康人群的数据,所以实际上它是测不太准的。就是健康人能测准,但极端人群如果高血压或者老年人,实际上是测不太准的,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二是盈利模式问题,免费的大家都在用,收费的呢?但我相信在未来这些问题应该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越来越急迫,城市化的问题也越来越急迫,肯定会解决的,从国家层面去解决,政策层面解决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发展方向,我觉得是康复,医疗器械的康复器材。你去看一些进出口的数据,会发现除了影像以外康复类的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块数据,但是我们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康复的器具,不单是低端而且量也不是很大,我们只能靠进口。现在国家由于社区医疗、人口老龄化对康复的器材,另外是国人的中产阶级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康复医疗这一块我觉得是大有可为的。

  第三个领域应该是医疗器械服务领域,因为我们有很多小的创业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研发的团队,那么怎么样把这个医疗器械从研发变成能用到临床上,能做动物实验,最后能成为一个医疗器械,能销售,这个过程实际上他并不是很了解。他需要一些专业的服务团队来帮助他们,所以我觉得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一块也是大有可为的。

乐普医疗李国强:若干年内对医疗器械的估值,15倍以内为好

  图为乐普医疗董事李国强

  乐普主要从事高质耗材方向的研究、生产和销售。2009年在中国的创业板首批上市,最近几年在高质耗材和药物、治疗领域,还有互联网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发展,主要是器件为基础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

  乐普医疗2009年以前主要是做心脏支架的,从上市前后开始,企业发展方向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在高质耗材领域进行了宽度方向的扩展,从2009年前后开始,瓣膜、起搏器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横向扩展,还有心血管药物开始,连续做了多项关于药物方面的并购。最近又在医疗方向,主要是心血管医疗方向、互联网医疗方向这两年做了比较大的发展。

  公司的股东结构原来是国有控股的,通过最近几年的变化,到去年开始普先生主要成了公司的主要股东,发展也出现一个新的变化。从目前乐普医疗的产业来讲,形成了四个主要的平台,在高质耗材方面做了宽度的扩展,心血管高质耗材里面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了。第二个平台是药物平台,我们从2013年开始连续做了四五项关于药物方面的整合和并购,因此在心血管药物为代表的药物领域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医疗方向,我们刚刚开始进入医疗治疗领域,主要是医院的考量,这方面实际上从乐普的管理工作层面已经经过了四五年的工作。最后是移动医疗,移动医疗也确实是做了若干项,加起来从2009年前后到现在乐普医疗的并购大概接近20项了,从宽度和纵深都做了这方面的一些安排。

  估值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我只能这么说,若干年内对医疗器械的估值,包括医药企业的估值,我们期望是在15倍以内为好。实际从我们信息披露的文件上可以看到大致是这样的,最近这一年多随着创业板疯狂上涨,新三板的推出,当然这个估值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未来我不好做判断,只能说以前我们大致上是这样一个掌握。到今天谈并购,谈谈关于互联网方面的看法,因为乐普是个企业,现在投资互联网领域,可能不同的出资人想法不太一样,从企业的角度,我们期望的互联网医疗至少两三年内能落地,要不然长时间烧钱的事对企业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他们可能能够忍受,或者比较大的产业资本他们可以忍受,但对企业来讲比较关注的是商业模式究竟好还是不好,我认为这个是我们现在需要认真考虑的。

  第二个问题是要认真考虑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不管滴滴打车也好,还是淘宝也好,之所以能成功和互联网医疗确实有很多的不同,我有一个突出的印象,互联网医疗里面有两个最重要的节点,是刚才我说那些领域不具备的,医生这个节点他的存在使得互联网医疗一般的商业模式都绕不过去,这样就会使得一般简单的复制别的行业的做法肯定行不通。第二个特点是医生本身他不可能是全科医生,所以他所面对的病人,这两个之间的错配实际上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件事。所以我坦率说,到目前互联网医疗的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能赢得比较让人眼前一亮的企业确实不是太多。

  乐普作为互联网医疗它所关注的还是在纵向,我们在心血管这个领域怎么做,所以我们不管是从电商角度,还是从远程医疗角度,以及一些移动穿戴设备,能不能在这些方面能为乐普今后形成新的亮点,这个是我们现在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嘉宾能有机会大家一起来研究,至少我个人感觉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总而言之,刚才管总也提了一下医疗设备这个领域中国未来确确实实是有必要高成长的细分行业。所以乐普有信息能在未来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大更好,不仅仅做传统的医疗器械,同时也要向互联网这个方向进行大跨度的转化,形成我们说的这四个板块形成四个重要的支点,为乐普的持续成长提供有利的支撑。

  乐普医疗是以心血管产品为核心,形成高的成长的,2005年的时候利润大概只有500多万,但到2009年上市的时候,利润达到3亿,所以这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做并购的时候,我是一个横向并购的时候在高质耗材横向并购的时候,我们原则很清楚,跟刚才联想提到的模式是一样的,我们肯定在行业内找龙头。所以一般来讲我们在并购之后大多数会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它的高速成长,二是它会填补乐普产业线的空白,这两者控制兼得对我来讲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有的项目早期可能都不超过10部,但它的效益非常好。后期的效益如果出现了增长问题的时候,但从产业线上是满足乐普产业线横向的覆盖,主要从这两个方向获得收益的。

山蓝资本刘道志:当下不创业、不做投资是人生遗憾,任何细分领域都有投资机会

  图为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道志

  为什么从产业跨到投资,我感觉是在目前的中国,不做创业,不做产业是人一生的遗憾,你不在这个形势下去做投资是有愧于时代,这是我的一个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医疗产业特别是医疗器械这种产业,中国真的是刚刚开始,才几千亿的规模,全世界几千亿美金,我们十分之一不到。但中国60岁以上人群占到2点几亿人群,所以未来是越来越大,这个时候进入是不晚的,非常好的时机,你有创业的机会是最佳时机,你不去是人一生的遗憾,你赶上这个时代没有去做是很遗憾的。

  正是由于这么好的时机,所以对投资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需求,因为有这种资源,或者有这种经历,不去做投资,那就是有愧于这个最好的时代。对山蓝资本来说我们是一个今年刚刚创立的基金,我们只投医疗健康,专项资金,特别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相关的产业。我们投的原则是在各个细分领域发现前三名的企业,然后采用孵化、服务、投资三位一体,孵化就是早期的我们一起来孵化,要是快速增长期,我们提供资源的嫁接服务。第三部分才是给你钱,所以对山蓝来说给企业钱是放在第三位的,因为我们做产业出身的。

  对于投资的热点,应该说每个领域都是投资的热点,在我们看来特别在过去十几年的过程中,应该说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投资热点,比如咱们国家目前的医疗设备产业,应该说和世界水平最接近的细分产业像心血管这个领域,像乐普做的非常好,包括我上一家服务的微创医疗,在中国市场占70%,超过跨国公司,所以在很多的细分领域还都没有实现,应该说这个细分领域是做得很好的,有机会吗?有投资机会吗?仍然有。

  那其他的细分领域就不用说了,很多你都没有做那么好,更有投资机会,所以在现在投资是最好的时代,你只要做投资,每个细分领域都会有投资机会,包括也都有创业机会。所以我们认为都是热点,关键就是你要发现这个潜在的可以成长为一个伟大企业的团队或者技术,或者它的创新商业模式,然后能和团队一起去成长,这是我对投资的一个基本哲学的理解,我就先说这么多。

  做企业和做投资是不一样的,做企业或者像杨总创业,跟做投资方式是不一样的,怎么不一样,就是在中国特别现在的中国,你创业做企业,实际是都希望能做多元化的思想,从开始就已经在你心中萌生了多元化,只是开始做还是后来做,都是向多元化,像杨总同时做四个企业。

  但做投资来说,最希望看到的是你就做一个技术,一个产品,做到No1,风险最小,只要做好成功了,就会一下子确立在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导地位,上不了市都没关系,你并购退出,投资者绝对是赚10~20倍没有关系。但一旦多元化同时做好几个产品,临床、运营、销售特别你的产品在不同的科,同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做不同的层面,用在不同的科室,你的渠道,销售,花钱很多,又是同一个技术平台做或者做同一个科的产品,但它是不同的产品,像心血管你做起搏器和做心脏支架完全不同的技术、团队,都是一个科室的,这对投资者来说很头疼,但创业者来说很喜欢同时干着好几件事情。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瞄准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处于领先,做到成功,将来上市或者并购退出,又或者上市,你横向通过收购的方式去多元化,对投资者来说也是最喜欢这种非常简单快速的打法的商业模式,对投资者可以在早期介入的时候,甚至不等他产生任何销售可能就赚10~20倍,所以投资者最喜欢这样的商业模式,不用考虑它的销售。

BASS医疗杨利波:创立4家公司,种植牙亏了7年,今年才盈利

  图为BASS医疗创始人杨利波

  我是2005年到2013年在康辉,这个案子完了以后,我们实际上在2007、2008年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了,那个时候的创业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十几年前就想做的事情,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毫不犹豫去做。第二是我原来的团队要增加他们的凝聚力,所以在非常估值低的时候一起创业,对团队有非常好的稳定作用。

  至于刚才讲到互联网+,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东西,但实际上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流程的创新,互联网就是流程的创新,创新有很多种方式,只要在创新中赢就行了。作为我自己来说,如果我看好什么热点的话,我看好的热点我自己都在做。第一个热点,我从2007、2008年开始做的就是种植牙,这个是我亏了7年,今年才开始盈利,明年开始迈入50%~100%的快增长。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将来的种植牙的牙科理念,很多人都接受了,不管医疗服务也好,有关种植服务也好,还是把产品作为服务商的机会也好,我认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第二个,我们认为药物输送,精准的药物输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所以我们从2007年开始也做了精准药物输送,其中包括糖尿病药物输送、肿瘤的止痛泵,包括非常稀有病种的药物输送,这也是很大的平台。而且竞争对手非常有限,韩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没法跟我们相比,所以我们只要对付一两个竞争对手就够了。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个是2007、2008年两个创业的企业。

  之后又做了两个企业,一个是外科吻合器,很多人问你在骨科有这么多的资源为什么不去做骨科要去做普通的外科?因为我觉得骨科这一百多家公司,没有太大的在产品上很大的差异,现在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你也可以用很多资金去拼一阵子,即使赢了也是惨胜,意义不大。普外科这些公司所谓的竞争是在很低的水平,都是在开放手术的竞争,现在增长最快的也是绝大部分国内企业没有合格产品出来的是微创的产品,微创的外科产品,没有一家企业有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微创产品出来。而跨国公司的精力全部放在微创产品上,因为利润高,量大。所以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进入一个看起来非常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我只要在微创产品上能有突破,所以机会远远超过我原来做的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原来不理解的一头扎进竞争很激烈的外科行业。

  第三个医疗电动工具,包括史赛克,耳鼻喉科的,还有颅脑的,甚至包括整容的,包括种植牙的种植基,带马达的,在医疗上我们都做。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本人没有本事做出这些产品,我也在医疗行业里面找不到合适的人,但我找了很多跨国公司做民用产品的,我整个团队都是从民用产品里面找来的,因为现有的医疗行业里面没有这些人才,找来以后做合理的产品教育,就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团队。他们缺少怎么做注册,怎么做市场,但我们有很多年的经验在这方面,在电动工具这个行业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变化,所以对我来讲我认为这四个是我想做的巨大的机会,有的已经做了,已经盈利了,有的已经做了产品出来了,我相信这些公司明年起码两家公司会有比较大的盈利,另外两家公司在后年也应该能盈利,对我们来讲我自己认为这是很好的时机。

  实际上可以投的优秀的企业并不是非常多,而我们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甚至是跨行业的转变过来的非常正规的一套团队,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机很好,我们也很深信这个时机,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谢谢大家。

弘晖资本余同乐:一口吃不成胖子,创业公司要聚焦某一细分领域

  图为弘晖资本合伙人余同乐

  弘晖资本是去年这个时间成立的,融资花了几个月,9月份开始在医疗行业里面进行投资,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基金,总的规模是人民币和美金的双币基金,3.5亿的资金。总的他们说得差不多了,医疗器械的行业特点有几方面,一它是新兴的治疗方式的发现,产生的产品。二是产品的迭代,不断更新,像乐普也好,里面很多的产品是基于你们对每一种疾病治疗的过程当中,手段创新,产品的创新来做出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我们投资领域其实也是在关注这一块的的,因为有创新带来很大的市场机会。还有是一些整合,比如互联网,这两年互联网+说得非常红火,其实互联网这一块从逻辑上来讲,它是一个信息获取和信息使用、储存、统计等等的这些方式的更新,从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带来的本身不是医疗,真正的医疗的落地其实是在治疗过程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讲,当然我们现在还没看到后续的很多东西,但如果从现在的角度去看,互联网+更多的是帮现在的治疗提供了诊前、治疗前的便利和后续康复的便利,包括从治疗过程、疾病管理等等这些方面,甚至投资的一些方面。

  另外要说的投资的一些其它体会,到现在基金成立时间短,我们投的十来个项目,目前也是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互联网医疗、骨科、高质耗材,这些看似好像比较分散的,都在医药领域里面。但其实随着我们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互相之间其实是慢慢开始产生互动,互相之间会有业务上的合作、创新上的合作、服务上的合作,这也是我们觉得我们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如果是专注在医疗健康行业的话,我们会慢慢的向一个产业投资者的角度去靠拢。

  还有说到并购方面,乐普的老总说的非常好,从并购的角度讲现在行业协会的领导也说了,一万五千家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更好的市场渠道、研发,现在已经有规模的一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它的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来去做并购,在这个方面我们资本更多的其实是做服务的作用,不管是从投资还是并购的角度,我们是在做服务,除了资金以外更多的资源。大概是这样。

  在台上的乐普是一个很好的样板,我觉得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最早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心脏支架,他们是当时除了支架没有做其它产品,最早的时候。那么随着这个时间的延伸,他们建立了团队,建立了产品,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的队伍建设起来以后,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上市以后沿着这条主线,其实是延着心脏疾病的主线在往外扩展,刚才也介绍了你们投了很多横向和纵向的。

  我觉得企业的发展就是这样的过程,你要聚焦某一个细分领域,去用你们所有的特长、特色来在这个领域里面发挥到极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建立起你的品牌、团队,也会在市场上被客户认可,这种情况下就有去多元化,或者说延着这条主线上下游或者横向慢慢扩展的实力,这种情况下你们再来谈我去兼并收购也好、自主研发也好,也比较顺理成章,其实你们也能驾驭,主要要看你的驾驭能力。刚才杨总也提到他们其实很早以前,脑子里就有很多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做,一直到后来自己的企业很成功以后才去做这一块,为什么这样?早期为什么不能做呢?除了资金以外,其实缺的很多,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你最擅长的领域里,你去五年十年的打拼和沉淀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会有更多的实力慢慢的积累下来然后再去做。本身医疗器械行业也有这样的特点,产品很多,门类非常广,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这种情况下不要先想一口气吃成胖子,而是聚焦,然后再慢慢的,当自己变成很强大的时候再扩展。

君联资本周瑔:早期创业者要选高壁垒细分市场,不要过度关注技术

图为君联资本投资总监周瑔

  君联资本原先叫联想投资,成立于2001年,到现在为止在大陆投了300家公司,在医疗这一块2007年开始有这方面的投资,到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到今天为止我们在医疗领域投了将近40家公司,应该是整个国内在医疗方面投资公司最多的基金之一。将近40家公司里面涵盖了从医院到药、医疗器械、诊断、新的移动医疗非常多的领域。当然最多的是器械和诊断,应该占了一半以上。

  这几年投的这些企业,也是不断的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取得的细分的成绩,也取得了不错的退出。像婴幼儿、皮肤病、广州金玉做第三方检验外包的,最领先的行业公司也实现了部分退出。其它也投了一些细分领域,包括刚才杨总讲的吻合器的领域,它在腔镜下的吻合器也还做得不错,单一产品现在销售超过了1亿,在医疗器械领域算做得不错了。当然杨总说了真正好的腔镜吻合器还没有出来,我想等杨总的吻合器出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投资策略上来讲,其实泛泛地讲,我说的也一定是大家都知道,首先我们君联资本从医疗这一块,首先是行业有非常好的前景,从今天来看比如像我父母那一代,他们在健康上的花费还是比较少的,他们从最艰苦的年代过来的,真正到65后的这一代,也就是十年之后我相信这个行业会发展更快,今天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到十年之后会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从君联资本来讲投资是三个维度一个主题,维度是疾病谱的维度,关注心血管、骨科、肿瘤、糖尿病,这几个大的疾病谱,跟老年病、慢性病相关的,从价值链维度,我们是从早期的普查、筛查,到诊断,到治疗,到术后检测、康复,我们希望在每一个疾病谱都能涵盖价值链。还有一个维度是产品的维度,我们希望投到像微创、无创、智能化、远程高质耗材和小型设备类的产品。

  从主题上来讲,我们的投资主题是第一或者唯一,我们一定要争取投到行业的第一名,至少是第一集团。道理很简单了,比如我们十年前投心血管支架行业,如果我们没有投到微创,没有投到乐普,没投到前三名,投到第四、第五我们的回报一定是巨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说我们要投第一过程唯一,细分行业的第一或者唯一,投到第一集团。投资医疗其实没有特别复杂的事情,如果谈到技术环节,具体的技术,具体的行业诀窍我一定不如在座的各位对行业了解这么深刻,但我觉得我们投资医疗行业最主要就是要投稀缺性,投每个行业最领先的企业,这是我们最坚定不移的一个投资信念。

  刚才何总也谈到了海外企业,也做了一些尝试,我们觉得海外技术在中国的迅速落地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这个一定还是在摸索的过程中,现在也谈不上成功了,我们投了一家德国企业,同时在美国也投了三四家企业,这些企业进到中国来技术落地是比较难的事情。因为对于美国的技术来讲他信任不信任你,是否愿意把技术转移给你,让最新的技术、产品在中国生产,作为一个国产品去注册,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进口产品注册,这个其实获得对方的信任还是蛮难的。第二个你投海外企业,对成本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如果大家比较国内企业和海外企业,投资的时候海外企业觉得蛮便宜的,但你真的投进去发现它面临两类风险。第一类国外公司做的技术是真正前沿的技术,技术方面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在临床实验阶段,临床受挫折、改产品甚至临床实验失败,这个风险要远比你投一个国内的技术转移或者复制到中国的风险高得多。另外是人员的成本也比国内高得多。

  最后谈一下估值的问题,一方面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特别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看到尤其是最其这一段时间来,国内医疗行业的企业的投资估值是上涨非常快的。一个是跟行业发展速度快有关,一个是跟像新三板、创业板二级市场非常火热有关。对投资基金来讲,其实我们非常重要的是保持非常理性的态度,对投资基金始终面临的两类风险,一类风险是投贵的,通常一个投资基金八年我们预期四倍的回报,这是一般基金对自己的期望。如果由于市场环境,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投贵了30%,当我们要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比我们预期的下跌30%,就可以算一下如果当初预计回报40%,最初就会从4倍回报下降到2倍回报,对投资基金来说一定是一个失败的基金。第二类风险是错过了最好的回报项目,你看所有项目,一个基金投10、20个项目,不是正态分布的,是秘分布,投的最好的项目,它的回报一定是超过其余的加合。但这两类矛盾一定要平衡好,我们做医疗投资,到现在为止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投了大量早期企业,在器械行业我觉得早期企业你要选方向,你要选高壁垒的细分市场,其实竞争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会考虑一般选潜在市场大不大,很多时候忽略了竞争的方向。比如做吻合器,如果做开放式吻合器到今天一定完蛋的,因为六七十家公司都在做,但如果当时选择做腔镜的吻合器,到现在真正量产在卖的公司可能也就是一两家,这个时候你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个从早期企业创始人的角度来讲不要过度关注技术,一定要关注你的产品在临床应用的场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比如说临床需要的是客机,结果你说我做一个产品,我关上门做一个战斗机,可以说我这个战斗机好,转弯快,但临床不需要,需要的是一个客机,你强调某些战斗指数是一点意义没有的。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医疗健康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