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获得的一份Uber中国优先股销售文件显示,参与Uber中国融资的一家承销商,正在向国内散户投资人兜售Uber中国优先股,金额为1亿美元,项目销售截至到7月31日。
Uber中国估值70亿美元,项目的退出方法为上市退出。文件称Uber中国会在上海或者香港挂牌,退出时间在Uber中国上市后半年。
投资人告诉腾讯科技,“虽然这种项目的散户投资人一般会控制在200人以内,但是互联网企业很少采取这种类似*的方式来融资,一般都是融资出现问题后才会采用,因为公司都不希望早期股权就过分分散,影响下一步的融资”。
该人士表示,通过这种方式,零售客户投资后并不直接持有Uber中国股份,而是通过背后金融机构身份代持,权益保障较弱,风险较大。公司一般都不会允许,可能是私募机构自己的行为。
对于此事,Uber表示不予置评。
财务状况连累估值
腾讯科技此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Uber自6月22日起开始针对中国业务单独发起融资,计划在中国融资10亿美元。Uber全球委托高盛纽约帮助寻找中国投资人,但进展相对并不如预想顺利。
Uber中国给自身估值为50-70亿美元,但投资方却觉得性价比并不怎么理想,于是出现僵持。
知情人士称,目前有几家金融机构表达了投资意向,但Uber中国最新估值又上涨到70—90亿美元,让投资方倾向于压低估值。而Uber中国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是投资人希望压低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Uber中国融资时,最开始并未向意向投资人提供非常详尽的业务数据,仅称其在中国市场日订单接近100万订单,投资人觉得无法了解全部财务状况。而上周Uber开始向投资人提供了更多的财务数据。
据知情人士透露,财务数据显示,Uber预计其在中国的交易额或将达到其去年全球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但同时也预计将会有和交易额相当的亏损。
除了Uber本身的财务数据外,作为Uber中国*的对手,滴滴快的也是Uber中国估值的重要对标。滴滴快的最新一轮融资为20亿美金,投资机构预计本轮融资完毕,滴滴快的估值在150亿美元左右。
而Uber在大规模补贴烧钱后,市场份额和订单数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和滴滴快的仍存在较大差距。滴滴快的CEO程维曾表示,五月份以来,滴滴快的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长至300万,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顺风车上线一个月,日高峰订单量为60万。整个平台日总订单最高峰值逼近1000万大关。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Uber中国将估值定到了滴滴快的估值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让部分投资方对此有着不同意见。而领投机构的不确定,也让Uber中国的估值一直无法真正地敲定。
刷单、上市和政策的困惑
Uber的100万日订单数,此前遭到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质疑。关于真实订单数目有10万和30万等多种说法。并且大部分媒体调查都显示,Uber在中国市场上的确遭遇到刷单泛滥的问题,关于刷单所占比例,官方说法为3%,也有媒体调查称为30%—40%。
而此前腾讯科技曾调查发现,仅淘宝一个渠道,就买卖了20万左右的Uber乘客账户。而淘宝订单主要是以小散用户为主,更多大量批发的用户是通过电话、QQ等私下接洽完成。通过刷单所产生的虚假订单总量,预计将达到百万量级。
5月底,Uber在中国市场加大了对刷单的打击力度,包括更新补贴规则、派单规则、加大封号的力度等,确实减少了刷单现象,但也导致订单和流水出现下滑。
Uber中国刷单情况的大规模披露报道,和由于刷单所导致的真实订单份额数据不明朗,也是投资者顾虑的一个地方。
除了对刷单的困惑之外,Uber分拆特殊地区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并计划在上海或者香港上市的前景,部分投资方也有疑虑。
接近Uber的人士透露,Uber在游说投资人时表示,Uber 中国拟在上海或香港上市,且很有可能早于其全球公司,最早将于明年上市。
Uber中国为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控股股东是Uber全球,实际控制人不在境内,不符合目前国内A股上市的要求。由于Uber中国理论上属于VIE结构,上市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但是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先例,这也是投资方较为顾虑的一点。
和刷单与上市相比,更为紧迫和关键的是政府的政策。腾讯科技获悉,《网络约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即将推出,这也将直接关系到Uber中国的发展。
Uber创始人来华以及在中国设立独立公司,都是希望能规避政策风险。但目前Uber未来能否在中国市场合法合规运营的风险依旧存在。
传闻中《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内容显示,对外资企业做预约出租车服务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例如服务器设置在大陆,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符合外商投资国际安全审查等等。
2011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5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