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 Analytics创始人及CEO 汪晓宇博士
“你可以将我们想象成一个‘反向谷歌’”,来自硅谷的大数据公司Taste Analytics创始人汪晓宇谈及他们即将登陆中国的产品——Signals时如是说。“在谷歌或者百度上搜索,是先键入关键词,搜索引擎帮你把信息提取出来;我们则是反向,你不需要键入任何信息,从你已有的数据中提取出部分,让你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搜索,用户是决策方。”
文字信息——机器深度学习自动挖掘——图像可视化展现用户,是“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分析”工具Taste Analytics的分析链条。这家硅谷企业定位为一家B2B的企业级服务平台,服务对象主要是诸如市场营销、客服等这样的商业从业人员。
TasteAnalytics入华的“本地化”: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协助传统企业转型,预测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汪晓宇用这样一句英文形容大众对它的印象:
Big data is like teenage sex:everyone talks about it,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ng it,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大数据”就像年轻人谈“性”:人人都谈“大数据”,但没有人真正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但是虽然你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你也会和其他人说你在做这件事情。
“但实际上,‘大数据’是一件很工业化的过程”,汪晓宇介绍道,Taste Analytics主要是为商业提供情报分析平台,比如对电商平台上某个商品的用户评论、微信、微博上的话语文本进行搜集分析,转而提供给企业以及时查看他们的产品未来走势,除了这些数据接口、分析接口之外,最终Taste Analytics会帮助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对于即将入华的设想,汪晓宇表示,可以结合国内企业创业氛围进行。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概念,国内互联网创业氛围火爆,传统企业转型成为痛点,汪晓宇觉得,帮助传统企业转型也是Taste Analytics本土化的机遇。
预测分析是Taste Analytics可用的另一个功能,汪晓宇用他们曾做过的养老保险金案例做例子,发现养老保险金在1月份有一个激增的量,说明养老保险金客户服务一直在激增,二月初的时候通过线性分析告知客户增加趋势,这样客户就会反过来在行动上增加这方面的人手。
TasteAnalytics融资经:不靠融资而活自主盈亏
探究Taste Analytics资本方,充斥着华人与硅谷基因。具备清华背景的硅谷Teec天使基金便是投资方之一,华创资本吴海燕以及具有战略合作意义的个体投资人也是在其股东之列。
“我们不想靠融资活下去,尤其对于企业级公司而言,必须能够自我盈利、自我生存才能做到更好的产品”,王晓宇称,对于一个刚从硅谷进入中国的企业而言,具备华人基因的Teec基金是一个很好的“跳板”,能够帮助自己尽快适应中国本土气候。
汪晓宇的“美国往事”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之后在美国直博,获得博士后学位后便被破格提拔为北卡大学夏洛特分校助理教授,但学术界的顺利并没有让他乐在其中,在接触大量文本分析方面的研究后,他觉得非结构化数据研究仍旧有待突破,便投身于其中。
母语并非英语,却想做英文文本的分析研究,这并不被美国企业看好,有一位美国大企业邮件汪晓宇称“我就是不相信中国人能把英文自然语言分析做好”,但他平静地回应邮件“请告诉我们Taste Analytics的产品哪里做的不好?我们来改!”凭着这股冲劲儿,最终汪晓宇的产品得到了认可,并顺利拿下合同。这封邮件也被汪晓宇保存至今,用以激励自己。
做“大数据”行业的人,对硅谷大数据企业Palantir想必也不会觉得陌生,据称其估值已近90亿美元,Taste Analytics此次进驻中国的产品“Signals”平台分为公有云及私有云两个部分,其中文版出世之后,在一周内获得100多个试用客户,或许,不久之后,它也能成为中国的“Palantir”,而这也是汪晓宇从硅谷而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