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移动医疗从“上半场”进入“下半场”:创业者从向VC“拼故事”,转为“拼盈利”

不管对于投资人,还是行业里面的创业者而言,我们希望,资本要冷静,去支持该支持的企业。希望这些企业拿到钱之后,不要做虚无缥渺的事情,而要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迅速把这些竞争力转化为价值创造,以及赢得利润的基础。

  2016年4月27日,由清科集团和投资界主办“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峰会”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举行。中国每年近80亿人次的门诊量,催生出一个3万亿的医疗服务市场;随着医疗改革逐步涉入深水区,医疗健康市场释放更多红利;移动医疗、医疗服务、生物技术、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衍生出无数投资机遇,这一市场在2020年将增长到6万亿。

弘晖资本管理及创始合伙人王晖大姨吗、好孕妈创始人柴可,医学界创始人兼CEO陈奇锐,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芯联达董事长杨宏桥以及京颐股份董事长兼总裁、趣医网董事长李志,就“移动互联网是否进入‘下半场’”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以下为精彩实录:

王晖:资本要冷静,去支持该支持的企业


  大家好,我是弘晖的王晖,我们是两年前开始创业的,做医药产业基金。我们管30多亿人民币,投了二十多个项目。

  我也是创业者,创业以多快的学习速度和调整速度进入一个务实的状态,是很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行业的创业者,当投资人给你第一笔钱的时候,你可以讲故事;给你第二笔钱你仍旧说没有收入、还在亏损,这个故事就会越讲越难。在移动医疗的创业上,如果还是一个故事的话,后面也会非常难。我们希望进入者的脑子要极其清楚,讲故事要考虑落地。

  不管对于投资人,还是行业里面的创业者而言,我们希望,资本要冷静,去支持该支持的企业。希望这些企业拿到钱之后,不要做虚无缥渺的事情,而要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迅速把这些竞争力转化为价值创造,以及赢得利润的基础。因为一个企业家最自豪的不是你能融多少钱,你的企业估值有多高,而是你团队的奋斗,每年赚得多少现金流。这是本事。

柴可:移动医疗企业需要技术和模式的突破

  我呼唤技术和模式突破的企业出现,我们获客的成本在移动健康上已经完全不同了。医疗健康在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需要技术和模式真正的突破和创新。

  所谓的“下半场”怎么玩?我觉得移动医疗最重要的玩法就是如何盈利、如何挣钱的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企业为什么能收到钱,因为它创造了价值,别人能为这个价值而付费。

  纵观移动医疗,主要是3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帮助患者看见健康是什么样的,帮助这些患者更早地、更好地看见自己的健康雏形和正在发展的趋势;

  第二个,如何帮助你解决这个健康需求或问题。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中,你会发现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它的引导做得非常好。比如优步、滴滴,是把乘客引导到车子上。

  第三,是医疗机构服务、药品、商品等等。解决这个问题是医生、药企的事情,移动互联网一定无法解决,而更多的是做引导。我们能让医生看见这个患者的健康长什么样子吗?不能够。因为移动的诊断手段还没有发育完全。

  所以我觉得移动医疗的“上半场”刚刚完、才刚刚热身,医生能看见患者的设备还不存在。今天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商,还在做2B,而没有把这些设备做到家庭里面,把它场景化,从而搜集对患者更有意义的医疗信息。而是一些“手环”,套一些所谓的不精准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健康数据。所以“上半场”,一定是移动检测能够让中国医患资源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让医生可以实时分诊,因为我不相信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出现大量的这样的设备。

  我打个小小的比方,快递行业,在中国生产力和人口资源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有海量的快递小哥,所以我们可以次日到达,晚上下单明天早上到。但是美国的无人机送快递就很发达,因为它没有这么多的人。在人的缺失情况下,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替代快递小哥,相应的医疗设备辅助医生和患者,先行分诊。这个才是真正的上半场,我觉得现在把移动检测和移动引导做好就相当不容易了。

陈奇锐:在移动医疗的“下半场”,产品和服务需要做得更有粘性和价值

  我们做了一个新的产品,叫医生站,是以医生学习为主的社群。它在APP端的行业用户也排第一名。

  我个人非常认同“移动医疗进入下半场”这个观点,移动医疗发展速度非常快,要尽快将用户聚集起来,从获取用户方面来看,医生端的格局基本上已经定了,没有什么太大的机会,如果有一家新的公司想进入比较难。

  移动互联网布局医疗,是从2010年开始加速的,现在已经过去6年,市场格局基本上已经固定了。

  在移动医疗的下半场,我们要练“内功”,要做社群,社群对于管理和营销的要求非常高、压力也非常大。需要将产品和服务做得更有粘性、更有价值;同时,必须比同行跑得更快一些。

李志:现在是移动医疗“下半场”,拼的不是“讲故事”而是产品

  我是12年之前开始创业的,12年之前我们成立了一家企业,叫京颐股份,我们利用累计十年的渠道资源和IT服务方面的经验,我们创立了另外一家公司,叫趣医网。在我们看来,互联网仅仅是个工具。未来京颐会从院内往院外走。我们觉得互联网在未来,仅仅只是一个工具。

  为什么说现在是移动医疗的“下半场”?因为过去不太正常的状态变了,比如2014、2015年,我们随便三五个人做个APP就能融资,那是个博“傻”的时代,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其实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京颐股份去年C轮融资,趣医网B轮融资,我们在7月下旬及8月上旬签约,股灾是6月份发生,那时候我们非常担心融资,但最终证明好的项目并不缺投资者,所以这是市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

  作为一个从业者,我们的移动医疗创业才真正开始。下半场拼的是什么呢?是从原来向VC讲故事到现在去市场上融资要钱,通过商业变现、好的产品,使得完整的商业链获得市场认可,所以我觉得这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移动医疗的好日子才真正开始,

  虽然现在政策在鼓励私立医院落地,但是我们还是认为,未来十年,公立医院仍然占主导。所以我们一直定位,以公立作为朋友,永远不与公立医院竞争。当然未来为私立医院机构服务,我认为也有前景。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认为绝大部分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落地,要依赖于医疗机构,不管你做什么。

王航:移动医疗顶多算“中场”,行业还处于泡沫期

  大家好,我是好大夫在线的王航,我们的定位为院外医疗服务的平台。

  在公开市场上,大家都知道医疗股票的抗风险、抗周期能力非常强,即使在股灾、在融资市场有波动的情况下,务实的项目也一定是抗周期的。

  我觉得“下半场”理论是成立的,但是我不太同意“上半场”、“下半场”的区分,我觉得现在顶多算是“中场”,离“下半场”还早着呢。一个行业刚刚开始,我觉得它不应该分“上半场”、“下半场”,很多行业还存在泡沫期。泡沫期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大批涌入进来,参差不齐、充满热情的一批创业者也涌入这个行业。

  各种各样有热情的创业资金鼓励他们往这个行业里面冲,不管他们有没有资源优势、有没有执行力,都往这个行业里面冲,这不叫“上半场”,应该叫“泡沫期”,有一些只有创业精神、没有专业知识的创业者出局了,这是个自然现象。医疗行业的操作周期比较长,很多产品的推出要考虑到医疗本身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很多的政策、法规,都是基于保护生命的原则,会相对保守一些。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也会相对偏保守,所以我们说它在这么早期的情况下进入“下半场”,不太合适。

  移动医疗由两股力量推进,一个是移动,一个是医疗。这两股大的力量推动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从移动角度来说,现在移动设备刚刚普及;从医疗角度来看,这是行业背景。“医改”是2009年被提出来的,当时设立了一个大的愿景,2012年才看到一些务实的医改政策出来。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务院才提出来说,今年要70%的城市,作为分级诊疗试点;明年年底后年年初的时候,实现90%的大病不出县。医改到了真正的务实阶段了,现在是务实的开始,开始挤泡沫了,所以离“下半场”还远着呢。

杨宏桥:依托医疗机构、精准患者数据是变现的好方式

  大家好,我是芯联达科技股份董事长,我们在新三板上市,是一家从院内切入,做医生工具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从院中改变医生工作方式,做医生手机终端的工具;第二,积累院中患者的病例数据、信息数据。

  对于我们院中公司来说,我们才是“上半场”,因为我们坚信一点:我们是做医生工具的。大家有个共识:医生起绝对性的作用。刚刚大家说,要依托医疗机构。所以院中公司的切入,对于我们来说刚刚开始。比如我们以改变医生工作方式的形式连接医生,这是第一。

  第二,因为依托医疗机构,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要集成所有患者的详尽的医疗数据,也就是说它是医疗大数据的开始。这两件事情必须同时做。

  有了这两点,相信变现也好,或者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空间也好,都有了基础。比如说刚刚说到变现,院中公司上来以后,注定就能变现,因为,首先院中,它是类似医疗信息化主推的机构。它的专业、软件都做得非常优秀。他已经有五千万的利润,这是院中公司天然的特质。

  我们的产品有标准版、有专业版。标准版,我可以以互联网思维进行赠送。专业版是要收费的。有了医生、有了这些大数据,是可以变现的。但是变现方面,保险也好,流量分发也好,那是上半场那些热的公司做的事情。而依托医疗机构,要有精准的医疗数据、非常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才能变现。

  只有结合非健康人群的保险,才有可能能产生收益。但是如果只是大众的健康险,即使结合了,它也不能产生收益,不能形成商业模式。

  此外,要有精准的患者信息。否则从保险这个角度切也是不行的,如果保险公司在医院里面都卖不出去,移动医疗也照样卖不出去。保险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说,可能有医生的组合销售,可以卖出去。但是对不起,医生推荐100个,99个都不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还能做得下去吗?所以这一点,从院中切入的精准医疗信息的这些公司,注定能马上落地,马上能获得收益。从院中切入的,医生有决定权的公司,或者说有精准患者信息的公司,它是很好落地的。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