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节选自周鸿祎在7月16日,极客公园主办的奇点大会上的发言。狠狠打了自己的脸,也打了很多人的脸!很短,但不看保准你后悔!
开始享用吧——
我们又开始唯体量论了
我觉得,中国人容易把一个概念给放大。本来,独角兽的概念是特指独特的项目,因为只有一个角嘛,大家都是两个角。现在搞得每个人都说自己是独角兽。很多公司做了一件特别酷的事情,有了高估值,就自称独角兽了。要知道,估值只是一个结果,只看估值,就是唯体量论。
但中国有很多人口红利,导致现在有很多“独角兽”。比如说你是做盒饭的(我不是针对谁啊)中国市场很大,很容易形成市场和规模,然后就被称为独角兽了。其实在美国,现在大家不怎么提独角兽的概念了。
同样的,这一两年,智能硬件的创业公司有困难,市场不那么火爆。大家都在唱衰。那你去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是以成败论英雄呢?对智能硬件,我仍旧相信万物互联。
以手机为例,它现在很火,因为它是刚需。打个比方,比如你(张鹏:极客公园CEO),手机和老婆同时丢了,你先找哪个?肯定是手机嘛,没有手机你怎么找到你老婆?这就是刚需。
我们回顾手机的发展,距离iPhone*代发布已经有10年。但在iPhone之前,其实有Palm,有微软的Pocket PC Phone,虽然都不够好,但智能手机其实用了20年的发展,才到近5年这种红火的状态。所以我觉得,智能硬件还没有到最终成熟的阶段,但是至少走在一个正确的路上。那它犯了哪些错误呢?
智能硬件的3个重大失误
我最近比较了中美智能硬件的市场,我发现美国的公司活得比中国的舒服。我就去反思,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智能硬件,被包括我之内的很多人给忽悠了。
因为我们都说,智能硬件嘛,最终都要变成智能服务,变成大数据服务来赚钱。导致现在很多硬件公司都太重视互联网。但是大家想啊,智能硬件的本质是一个硬件的设备,最终比拼的是体验,是刚需。如果智能硬件都梦想着像软件一样,通过互联网模式去扩展用户,而忘了体验,又有谁会去买单?所以,我总结了目前智能硬件的3个失败原因:
*、很多智能硬件根本做的就是伪需求,包括360的很多产品。
难道加上wifi芯片的电饭锅就是需求了吗?任何东西连上网就是智能硬件码?年纪大一点的大概记得,20年前也有很多洗衣机被加上了电脑芯片,当时叫电脑洗衣机。
如果只是简单地给硬件加上wifi,那根本就不是智能设备,因为不是刚需。
第二、我们在传统设备里放入处理器、linux架构,或者放入安卓系统,这就是智能了吗?
真正的智能硬件需要和人工智能的服务配合才行,否则它还是一个传统的硬件,对原来硬件功能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第三、商业模式上有些误区,低价硬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硬件本身的价值,我自己以前也稀里糊涂的,以为硬件可以免费的,这是因为软件做多了。之前做O2O的人恨不得天天免费提供服务,结果是很多的VC都哭了。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提升(全场狂笑)。
其实,我原来鼓吹过硬件应该免费,现在再说这话就打脸了。不过还是得说,现在我认为,硬件的商业模式和软件非常不一样,太不一样了。举例来说,硬件做任何修改,开模都至少要花三个月。整个供应链,哪个地方地震了,哪个地方着火了,你的供应链就完了,再着急也没用,上吊也没用。
我们做软件如果没做好,大不了就没人下载。但如果硬件有问题,卖不出去,积压了库存,可以直接你把之前赚的钱都亏光。
硬件产品迭代速度,以及用户的积累速度都很难和软件相提并论。就算是再简单的小硬件,如果你卖出去100万个,那对你的供应链、铺货、物流都是巨大考验。
定位理论会重新塑造你的品牌
我之前做软件的时候,某一天突然发现定位理论似乎不管用。至少对软件是不管用的,软件都是免费的,用户下载哪个都一样,你只要有能力,可以开发无数软件。这背后的原因是免费,用户没有选择成本。
可是要记住,只要卖硬件,就算你是成本价卖,甚至赔钱卖,用户还是得掏钱的。我们人进化了这么多年,碰到一旦要掏钱的事情,脑中就得做选择了。这时候,定位理论就会重新发挥影响力。
比方说,你一个厂商,一开始做手机,现在又做电饭煲、插线板。。。(全场狂笑)。那我觉得这样就不太合适。定位理论关系到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
从硬件到数据服务,这个逻辑不通的
一个硬件能够卖几十万,几百万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如果是做互联网服务呢?这个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现在很多硬件公司把产品的体验丢掉之后,希望快速去获得“大量”用户,变成大数据采集公司,这可能吗?你拿这套逻辑去骗骗VC还行,能骗得了自己吗?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汽车(全场狂笑)。我们都知道,做一款汽车比做手机的难度,至少要高三个数量级,因为零件数量,安全的等级都完全不同。
你说,我辛辛苦苦做出来一辆汽车,用户坐进车就开始狂播广告。甚至听说现在还有车载斗地主?这种模式哪里是安全啊。所以,很多公司做硬件时,按互联网行业的规律来定估值,还是得冷静下来,你得给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汽车做得好,就得赚钱,得卖一个好价钱。
很多公司做硬件,过于希望按照互联网公司来做估值,去追求“市场规律”,去追求自己都不相信的商业故事。所以,很多智能硬件的公司应该冷静一点,不要指望用硬件去获取用户,再转化为服务,这条路现在还走不通。
硬件到底应该怎么赚更多的钱
让每天鼓吹免费的人来谈利润,有点打脸(全场狂笑)。我以前一直认为,免费作为入口是无往不利的。但硬件一旦免费,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这和软件的免费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硬件赚钱是非常合理的,理由有三个:
*、没有用户规模,也没有商业模式的话,硬件如果能够创造价值,就应该去赚钱。
有些硬件不能创造价值,就存心做的特别难用。比如一个喝水的杯子,你喝水前得先打开一个App,这算什么呢?然后厂家去说我这App的DAU多么多么好。。
第二、我很认同消费升级的概念。如果一味追求性价比,就过就会去挤压上下游的产业链,最终都得死。
我做过的最羞愧的事情,以前刚开始做“免费手机”的时候,去英伟达和他们谈。我说,手机未来都免费了,那你们的芯片也应该免费啊!对方就说,如果我们的芯片免费了,怎么做研发,又找谁给我们的工程师发工资呢?
我认为,如果没能建立良性的商业模式,就不能去谈免费。一旦硬件产业链的上下游都不赚钱,那产业还怎么赚钱,中国智造和专利更是没得谈了。
第三、溢价其实是保证服务和体验的。
我们可以拿OPPO和vivo来举例,这两家厂家在线下做了很多推广的事情。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我们认为靠跑分,和靠低价就可以卖手机时,他们已经在打造线下体验了。当产品越来越细分,消费越来越升级。消费者光是在网上看到介绍,是不会轻易买单的。
一些传统做法的不会全部被互联网摧毁。所以,当你的产品想进入线下渠道,如果没有留出利润空间,是不可能做得出的。溢价不是邪恶的,有了溢价,今后才有资格去做更好的产品。
所以我和团队说,围绕核心功能去做硬件,做好体验,让硬件本身的功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只是做一个数据采集器,这样的模式是用户不能接受的。
20079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0998家
企业
3267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