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因为敢于跨界,任正非成就了华为,王健林造就了万达,马云缔造了阿里帝国,而她更是在中外叱诧风云!

任正非成就了华为,王健林造就了万达,马云一个英语老师,缔造了阿里巴巴帝国。我想告诫各位的是,千万不要惧怕跨界,要拥抱跨界,要渴望跨界,因为你不知道跨界之后你不知道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传奇的经历,同时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你。


  2016年7月30日,第二届全球青年大会在空管科技交流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为期两天,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包括一场闭门会、八场分论坛、十三场主旨演讲以及一场电影主创见面会,两场晚宴论坛,六十余位导师出席论坛并讲话,一千五百余名全球青年领导者出席大会,GYL导师与青年们齐聚一堂,畅谈“匠心精神”。 

以下是IBM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周忆的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今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跟大家分享一个题目叫“跨界领导力—勇敢者的游戏”。这个题目大家听了觉得会是好大好吓人的题目,请放心,第一我不会在这儿讲三天三夜;第二我想从个人成长的经历的瞬间去寻找所谓跨界的关键要素,以小见大,一汪池塘里见太阳,接下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都是很好听的故事。

放弃铁饭碗,下海捧“泥饭碗”

  从哪儿说起?咱们从遥远的199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说起,那天早上在北京,在国贸一期大厦门口站着两个人,这两个人表情非常地地拘禁,也非常地严肃,他们时而望着转门,看着衣冠楚楚气宇轩昂进进出出的人,时而又抬头仰望非常神秘的玻璃建筑,当时在北京国贸一期是唯一的摩天大楼。这两个人是谁呢?这两个人是我和我的先生。我们在那儿干什么呢?先卖个关子,待会儿再告诉你们我们要干什么。

  1992年的时候,看作的很多人那时候还没生呢。我以“老奶奶”的身份跟大家讲一讲,1992年中国大地发生了什么。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最崇尚的职业是什么?去国家机关,国营大公司,国家事业单位,俗称“铁饭碗”。那个时候的我也被分到了铁饭碗,而且我有三次挑选的余地,可是在我内心总是有点不甘,我说我不想进这些国家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我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现在流行一句话吗?“世界很大,我想去看一看”。可那个时候最佳的捷径干这件事就是进外企,进跨国公司,戈峻在跨国公司待了20年,我也差不多。去哪儿找外企呢?铁饭碗是国家企业,去外企就等于是下海,下海就捧了泥饭碗,因为所有的稳定收入、退休福利以及公费医疗全都没有了。这是一个近乎非常疯狂的想法,可是当我把这个想法跟我的先生交流的时候,他说,好啊,你下海去,我在岸上,你在水里,这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组合。他那时候在央视工作,中央电视单位国家单位铁饭碗。没想到他这么支持,我就跑到电视台,把我的履历印了厚厚的一沓,来到了国贸一期,也是当时所有的外企最集中的地方。可是到了门口就发生了刚才这一幕,我们俩犹豫了,因为看着转门进进出出的这些非常有气质,气宇轩昂的人好像跟我们不太一样,又有点儿懵,自己手上的是单程车票,转进去就出不来了,什么都没有了。我先生说,你想好了吗?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咱们回家吧。我说,你说什么呢,我已经来到这儿,肯定得进去。于是,我昂首挺胸、义无反顾的进入了那个旋转门。这一幕很像穿越剧,国贸的旋转门一转,周忆就转进去了,俗称跨界,跨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一跨就是20多年。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心得是,要珍惜你心中每一次“跨界”的冲动,不要随便去抹煞它。今天一路走来,我在外资和国际企业所学到的,所获得的,就是因为当年我转进去了,从此,跨上了生活的快车道。我当时其实有100个理由不进去,但是我勇敢的选择了这条路。大家要知道,在之前这种小转、小跨已经很多次了。

像鸟儿珍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珍惜每一次跨界的冲动

  为什么当时我有这么大的勇气?我出生在江南,杭州,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9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候,虽然跟贫瘠的广袤的中国大地相比,大家生活很拮据,很紧张,但是因为生活在江南,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生活还算好,没有那么辛苦。所以,我是在外人看来那种绝对不具备去冒险和跨界的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父亲教中国古典文学,是教授,我母亲学俄罗斯语言文学,这样一个家庭,一对知识分子在历次的政治风波中他们都非常谨小慎微,希望不要冒险,因为他们跟我说“代价很大”。而这样的语言学习、文学学习环境在我的心灵当中肯定会埋下这样的种子,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周忆是一个乖乖女,是学习优良,文静听话的女孩子,但是内心很不以为然。当我父亲给我很多世界明珠,我在饥渴的学习的时候,我感觉内心有很多骏马在奔腾,我的血管里有很多的岩浆在奔流。因为我感觉到这些世界名著当中的很多人物几乎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我跟他们在笑、在哭,那时候我有多大的冲动在说我想出去,我想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不知道戈峻那时候多大,我记得那时候我上小学,当时流行广播剧,上海译制厂有一个声音非常好听的译制演员,把很多世界作品变成了广播剧,于是有了《呼啸山庄》,有了《基督山伯爵》,有很多类似于莎剧的很多剧本。每到中午12点的时候,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就会播放某一个广播剧的片段,我跟我的姐姐两个人如痴如醉的听,听完以后我们两个就在那儿模仿,把自己设置成在古典文学里畅游的可爱女生。这样的情绪慢慢积攒着,酝酿着,中遇到了高考那一年,我做出了一个令家里人、令邻居,令所有认识我的人特别吃惊的一个决定我没有填写上海、南京、杭州这一代我熟悉的大学,我填了一个志愿,报考军队的外语学院,位于非常遥远的黄河岸边的河南洛阳。原因很简单,这个学校有一位文学泰斗,并且教希腊三弦,他的名字叫许愿聪,我是追随他去了。现在想那这个决定不免有点儿冲动,但是那个时候不管不顾,想去看,想去学。到了洛阳,这个军校严苛的管理体系,一天三餐我很不适应的北方饮食,还有大的完全没有曲线的军装,让我断了所有的念头,清心寡欲,努力学习,还不能谈恋爱。虽然女生很少,奇货可居。这四年让我很好的打下了英文功底,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正当我要毕业的时候,选择是不是回南方的时候,又做了一个让我父母特别不理解的决定,我决定留校,决定在那儿教书。我爸妈说,你是疯了吗?你是不是能够回来了?我们也都年纪大了,他们还在纳闷说,我是不是在黄河岸边,再教书园里教一辈子书的时候,我又很快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留学专业,坐上了北去的火车。今天看来这个大学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歪打正着,磨炼了我很强的意志力。今天看来,我这个职业选择也是对的,我至今还在IT行业过着“IT民工”的生活,痛并快乐着。

  其实我每年回到我的家乡,跟我的而时伙伴一起聚会的时候,他们都说周忆我们特别羡慕你,不是羡慕你仕途的成功,而是羡慕你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性。

  跟大家讲一件事情,要像鸟儿珍惜自己的羽毛一样,去珍惜你每一次跨界的冲动。因为这个冲动不是空穴来风,是你每一次经验的积累和很长一段时间情愫的淀积。我的生命当中每一次的跨界或者选择都有因果关系,如果我扼杀了这一次,放弃了这一次,也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另外,因为冲动,它一定不是完美的。但是它一定会让你非常珍惜,因为你会想象得到每一次所谓的冲动发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上一次你的情绪的反应。很多时候,我甚至认为,一次错误的跨界比一次错失的跨界更令人沮丧。因为一次错误的跨界纵然带给你的价值和反省非常有意义,可是一次错失的跨界它的意义就是零。

 生命有限,要志远,要有大格局,要飞在空中!

  2005年的时候,乔布斯去斯坦福大学给当年的毕业生做了一个毕业生演讲。那个时候,他已经向外界宣布他已经罹患了胰腺癌,他当时讲了一段话对我启发很深,我分享给大家。他说,“生命有限,所以别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拾起勇气,追随你的内心和知觉。”这是当时他给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留言。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是,很多跨界的恐惧是源于你自己的内心。人们对于恐惧都是源于你自己的想象。2006年的夏天,我被派到IBM的纽约总部去工作,在这之前,因为我虽然进公司没几年,但是因为成绩比较显著,得到了连续的升迁,那个老板就问我下一步你想干嘛?我说想到纽约总部去工作一下,因为大家知道在一个大型的复杂的总部升迁到一定的程度,你一定会有玻璃天花板,而突破这个天花板最重要的捷径就是到总部混一混,到总部混一混的好处显而易见的是,第一你在那跟这些人一起工作,总部各大山头的人都会认识你是谁,对你有非常直观的理解和了解。第二,趁此机会打造你自己的生态圈,拜各个山头,认识各个业务线的老板,对你将来回中国有好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够在总部的决策中枢神经里游走,对培养你高瞻远瞩,所谓大格局,同时又能够了解公司文化的DNA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跟我的老板说之后,他欣然答应,说那你就来吧。于是我们就定了去美的日期,到了美国以后一通忙活,买了一堆家具,然后就去上班了。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他把我放到他的办公室,一周之后就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说公司软件部有一位女总监很快要生孩子了,你去做她的工作,这是你未来6个月的工作。OK,我都不知道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公司软件部这个工作具体是什么工作?最主要的告诉我说,这个总部在康州,不在纽约州,你去那边上班吧。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去了,我的那个大着肚子的我的前任用半天时间跟我交接了工作,于是就带我进一个硕大的会议室,见她所领导的团队,我一进到那个房间,美国人都把冷气开的特别低,很冷,我一进这个房间就感觉到一股硕煞的气氛,20多个分坐在那,有白人、有黑人,有印度人、韩国人,所有的人脸上写了六个字,打着问号,这六个字是什么大家能猜出来吗?大家都看着我,“你是谁”,“你行吗”?六个字全写在脸上。我当时感觉头发都立起来了,我是谁?我是谁,我也是你们的领导,我是从中国来的。我行吗?我当然行了,你们在总部一天到晚指挥这指挥那,没有指挥过在中国真正最难的市场,你知道实际落地有多难吗?你有实践经验吗?你只会夸夸其谈,那一刻我已经把我的同事当成了对手,而把我的工作当成了一个战场,我是一个斗士,我就不信领导不了你们。这种情绪已经写在我的脸上。

  于是,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大家可以想象有多别扭,我看他们特别不顺眼,他们看我也特别不顺眼,大家彼此对峙着。突然间,我的邮箱来了一封信,我老板说,明天我想带你去曼哈顿看美国网球公开赛,想不想去?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莎拉波瓦,所有的明星,于是让我能到现场去看当然很高兴。第二天收拾打扮去看网球,他突然又告诉我说,咱们坐直升飞机去,第一次坐直升飞机,我跟一个小女孩一样的兴奋,坐上去还特想说话,在直升飞机上谁都听不到你在说什么,声音特别大。飞机在曼哈顿的上空飞行,在湛蓝的天空和绚丽的晚霞中穿行,我兴奋的不得了,又不能说话,抬头看我的老板,他微笑着用很理解的眼神看着我。我在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明白他为什么带我坐直升飞机飞跃曼哈顿的真正目的。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都能够非常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可是对一些陌生的遥远的环境,都会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因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者,是一个入侵者,别人会敌视我,会抗拒我,会蔑视我。在坐飞机的过程中,有充分的体验,我把自己跨界后的我看低了,把跨界后整个环境看封闭了,更把跨界后的同事们看贬了。要克服这一切就必须要有非常高远的志向,宽阔的视野,一句话,就是要大格局,就是在空中飞行。

拥抱恐惧,拥抱未知

  我的老板是在夏威夷长大的第三代美国人,他当时大学学的专业也不是IT专业,但是在这个公司到今天为止已经见证了四届CEO,他是公司最年轻的SVP,一路畅通,一路受到抬举,一路升迁。这个人哪来的智慧?那天我们眼睛在看比赛,嘴巴在交流职场的秘籍,他跟我说了三件事,至今我受用不尽。第一,他说你要习惯进入你不熟悉、不喜欢的领域;第二,你要去学习你不擅长的内容;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学会跟能力比你更强,专业比你更深,年龄比你更大的人一起工作,因为你永远不人们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国家和市场的大姐大,你的周围充满着“尸骨”,你要学会跟他们相处,并且成为他们的领导者。这三句话对我特别受用,后来这一周我突然觉得自己体轻如燕,因为听了这些话、那些感受之后,突然发现我周遭的环境是可以驾驭的。

  讲一个故事,美国人的团队里有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她有两个非常大的特点,第一她专业能力极强,她是很多美国指名媒体的IT专栏作家,尤其在软件领域有非常深的造诣,所有人都愿意读她的东西。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她是这个部门里头著名的刺儿头,开会永远是持反对票。还有一件事,她非常不喜欢比她年轻的老板,尤其是女老板,虽然她自己也是女的。所以我的前任走之前,跟我耳语了几句说,我告诉你,你离远点,别搭理她。我想,我接下来是她的老板,怎么可能不搭理她?肯定得管她。对付这样的人,大家有什么招儿?第一,有可能不听不问不管,随她去。第二,抓住一个机会狠狠地治她一下,杀杀她的威风,这很可能是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这样一些很麻烦的人用的两个极端招数。我用了第三个招数,既不治她,也不夸她,我跟她协作,她不是写东西写得特好吗?她不是知名专栏的作家吗?而且她还有一个特点,她特别好为人师,那个时候总部有这样一个要求,你帮这个地区市场帮了多少,你有没有真正脚踏实地帮很多市场、国家的人提升技能这已经成为总部的工作里面非常重要的职业指标,我抓住了这个特点,我就跟她说,你可不可以帮我带几个中国徒弟?中国市场极需这样的专业人才、内容专家,而我们的人写东西不太行,你可不可以教教她们?她欣然答应了,非常高兴。于是我们用了当时的视频技术,跟中国的团队做了好几次培训,这边的反馈特别好,立刻反馈到美国,IBM是矩阵式管理,不光是有我一个老板,有很多其他的平行老板,所有人都接到了来自中国的好消息,她特别高兴。于是,这个刺儿头不这么刺儿了。大家都说我用了什么远东巫术,把这么一个一天到晚浑身冒刺儿的人给降服了,其实很简单,我用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到现在这个老太太已经退休了,但是她是这个团队里跟我最亲、跟我最近的一个朋友。

  很多跨界的所谓的恐惧,不完全是跨界本身带来的,很多时候是你内心怀揣的恐惧造成的,因为恐惧,你的行为就比较扭曲,你整个内心也比较忐忑,跟新环境的互动也出问题。所以那个时候,那些困难已经大到压到你不能承受。这一点请大家特别记住。

跨界很可能是获得复合型人才技能的一个最佳途径

  第三点我要分享的是,跨界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非常重要,拿我自己的体会来说,2008年IBM公司对内宣布一个重大的改组计划,就是把在全球将近6000多人的市场营销团队和大概将近1000人的品牌攻关团队,以及大概有几百人的企业社会服务团队三个部门合并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现在的营销部门,加起来八九千人的这么一个大动作,对于人事的整个任命、调配和管理无疑是一个七级地震。当这个决定在2008年5月份宣布的时候,我和其他的同事都在这个部门工作,我们感觉特别茫然。IBM的市场营销部门跟很多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不太一样,它是一个要数的部门,不仅仅是拿了一笔钱给公司做产品、做推广,做这种花容月貌的事儿,它是跟产品和销售部门深度捆绑,同时用整合营销体系,给公司建功立业的部门。在这个部门当中,有很多IT背景出生的人或者是读计算机科学的人,因为他对产品和技术深度的理解。

  当三个部门合并的时候,谁来做大中华区的首席营销官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号。在当中有很多学文科的,不是学理科,不是学IT人都急流勇退,认为自己在这个部门当中肯定不能够驾驭这么复杂的营销管理体系,因为你不懂产品,不懂技术。而很多有这种背景的人都纷纷跃跃欲试,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当时在这个漩涡当中也在思考,以往几次转型或者变革自己都是一个主动的请缨者,希望自己去跨越,这一次轮到自己了。大家有一个很悲观的说法,你有硬伤你不是学IT的,你不会学技术出身,你去管这个团队,你会遍体鳞伤,最后片甲不留。所以大家都名明哲保身,到这个区域里去最后连命都没有了。我进行了一段思考以后,竞聘了这个岗位,原因有三。

  第一,虽然是管营销,并不需要这个工作一定是一个数学家,一个大数据分析家,一个IT的专家,做营销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有IT的思维,有大数据的思维,而这个在工作当中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

  第二条,十几年来我在给CEO做文档,做他的战略规划师,对于中国市场、对于客户的了解,已经可以调动总部和客户在一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个首席营销官必须具备的。

  第三,一个做市场的人最重要的是发现新市场,截获新客户,同时捍卫公司的品牌,这是一个CMO最重要的工作。我觉得,凭借在中国这个市场多年来的人脉,以及在传播、品牌管理方面的声誉,是能够让这个自信去竞聘这个岗位的。当CEO来问我这个工作有没有兴趣的时候,我非常肯定地说我有兴趣,我想去。同时我也告诉他,做了这个新位子之后,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学习非常强。还有,我不是IT出生,我管理这个部门的风格很可能跟其他的人不一样,你得给我这个舞台,这个宽容度,让我做不一样的事情。他们决定在我身上冒一次险。就这样,黑暗无比的第一年,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工作,没有周末,还要学很多东西。这个过程当中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领导者,就可以装作完全不懂自己还是懂得的,你就要学习,把下属的下属请来教我,同时也不能放弃你的拍板权和决定权。相反,我学习很多功课以后,大胆的做决定。随着时间推移,那个片甲不留,被打的稀里哗啦不能成功的寓言慢慢消失了,今年已经第五年了,我还没有被卸职,还在做这个工作。

在信息时代,我们都在谈所谓的复合型人才,跨界很可能是你在获得复合型人才技能的一个最佳途径。在中国市场上现在很多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他们都是风云人物,任正非成就了华为王健林造就了万达马云一个英语老师,缔造了阿里巴巴帝国。我想告诫各位的是,千万不要惧怕跨界,要拥抱跨界,要渴望跨界,因为你不知道跨界之后你不知道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传奇的经历,同时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你。谢谢大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