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第二届全球青年大会在空管科技交流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为期两天,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包括一场闭门会、八场分论坛、十三场主旨演讲以及一场电影主创见面会,两场晚宴论坛,六十余位导师出席论坛并讲话,一千五百余名全球青年领导者出席大会,GYL导师与青年们齐聚一堂,畅谈“匠心精神”。
以下是DCM合伙人曾振宇的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是DCM的曾振宇,很高兴来到这个论坛。我所从事的行业是风险投资行业,风险投资行业最大的两个驱动,一个是技术的变革,一个是不断地涌现的年轻的创业者。DCM是非常典型的风险投资基金,在过去的20年在全球做投资,过去的15年里来到国内,随着最早的中国互联网诞生的风险投资公司发展起来,见证了互联网的变化,我们既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过去的项目从后往前数,最近上市的51talk,我们是他们的A轮的投资者,4年前这个团队第一次创业,成立公司,再早一点的58同城、唯品会、当当、前程无忧等等我们都是投资者,所以我们是典型专注在早期风险投资行业的基金。
资本寒冬跟创业意愿没啥关系!
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市场和去年上半年相比有明显的清淡,去年开始整个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折,去年的前6个月整个市场非常好,不管是美股市场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不管是公开市场还是私募市场,都非常的好。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市场迅速的走软,表现在海外市场的IPO逐步的停滞,国内市场的门也关上了,很多公司从海外回到国内的通路也被挡住了,今年上半年整个市场也比较的清淡,这是一个事实。这反映在私募市场里面在A轮或者是早期的B轮,你会发现融资比过去困难,金额比过去低了。从A轮到B轮想融大规模的资金的可能性更小了,从成熟公司到上市公司退出的通道变窄,这些都是市场上发生的事实。什么时候会改变,什么时候会回来,也很难讲,通常每隔一两年会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时候跟经济周期同步,有时候不一定。这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市场。
回到在座的相关同事,跟大家的创业意愿相比,其实这个市场的影响很小,不是大家考虑问题的决定性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讲?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投资的创业者刚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早地上最矮的小草,刚刚发芽的树苗,对风向的变化不是那么敏锐,换句话说你很难感觉到外面是刮7级还是5级风,因为草比较矮,贴着地皮感觉不到风向的变化。这么早的创业企业中,宏观市场有影响,但是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
我们要回到最初的几个问题,我们是不是真的有不顾一切去创业的欲望,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有这样的决心,不是有合适的团队和合伙人,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再好的市场里面开始创业的时候也很难指望一次就大笔钱到位,通常最开始是少数的了解你懂你的天使投资者加上你个人的积蓄、家庭的积蓄,大家筹两、三百万人民币开始小的创新,逐步越做越大,每个市场基本都是这样,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创业的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前面的几个条件依然有的话,还是可以勇敢的创业,因为把时间的维度往前拉5年的话,这是整个社会最大的机会,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工业界、企业界,创新创业都是最大的机会所在,能够带来最大的回报。
资本寒冬其实是创业更好的时机,企业服务、技术、跨境是最好的创业领域
结合市场本身,可能会有一些指导性的影响。在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冷的市场里,你们对后续持续融资能力和持续的融资环境会有一个评估,比如说大规模补贴的商业模式不一定适合在今天高举高打的进行,不一定适合今天年轻的创业者高举高打的进行。回到本身的问题,这个市场里我们有什么样的比较优势,有什么样的技术壁垒?或者是逻辑上的壁垒是别人不可以短期超越的,我们怎么样更好的控制现金,这是在我脑海里很宏观的想法。
今天的这个市场机会还是非常多的,甚至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虽然融钱变得比较困难,但是竞争企事业在减弱,换句话说每分钱产生的价值可能比去年更大。去年可能有5个竞争对手融了10块钱,其中6块钱都会消耗在无意义的竞争上,比如说各种各样没有必要的补贴,各种各样没有必要的广告,看起来融了很多钱,但是钱没有帮你产生实际的长期的客户价值,或者说没有帮你建立核心的竞争力。今年市场比较清淡,钱可能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个时间点有钱的创业者其实是幸福的,过一年或者两年的时候,悄悄地在一个较长的跑道里面建立起了相对的壁垒,这是下一波潮水来了之后在今天的暗流涌动。所以对今天的床应者来说是一个好事情。
哪些领域是今天最好的创业领域呢?传统领域我们自己熟悉的是TMT领域,或者叫泛互联网领域。在我们自己耕耘的这个领域来看,还有很多新的机会,特别是很多机会更适合于受过非常好教育的有跨国背景的年轻创业者。
随便举几个例子,各种各样企业服务的领域有非常多的机会涌现。看过去10年或者15年的中国互联网领域,大的公司全部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企业互联网领域除了早期的公司很难在国内找出几个靠谱的公司的名字,今天这样的情况仍然是事实,但是在发生迅速的改变,在企业服务的各个应用领域都有很多的机会出现。这是第一个大的方向。
第二个方向是真正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在中国开始变得有市场、有商业意义、有价值。过去在国内很少见到技术领先型的公司,原因是一般都做不出来,有了那个技术可能也是假的,或者是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另外即使做出来又怎么样,可能也没用,这两个交集就是空白,这就是为什么技术领先在过去很少涌现出真正大的公司。大部分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技术的创新。今天这个方向在变,新一批技术类型的公司,特别是跟互联网相结合的公司本身已经在技术的前沿,或者是前端了。另外,商业化的环境也发生了极其迅猛的变化。每天大家都在谈所谓的热词,比如说今天谈VR、AR,明天谈大数据,后天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家每天都在谈,这里面有80%的水份,但是跟过去相比真正可以在技术领域贡献的商业机会比过去多很多,而且在座的各位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或者经历,可能会更有优势。特别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可能真正会在中国今后的5年赢得新的科技领域的创业机会。
第三个方向,有一些跨境的机遇在增加,特别是中美、中日之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多,会带来很多的跨境业务协同机会和跨境的商务合作的机会。另外,中国的企业大规模的出海,去东南亚、印度,今后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许还会去欧洲。这样的商业机会里面需要新一代年轻的创业者,除了有足够的产品和技术、能力,还要有很强的跨文化、跨国家的工作生活和市场拓展能力,在这样的创业当中也会有非常大的优势。
从细分领域来看,每个领域都有优势和机会。从宏观领域来看,刚才讲到的几个方向也是我们关心的几个方向,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大的机会出现,今天融资环境清淡一点没关系,也许是更好的建立竞争壁垒的机会。
能拿到的钱都是好钱
关于找什么样的人拿钱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小问题。通常在创业的时候你也没那么多选择,能拿到的钱都是好钱,最简单的就是这个选择。如果今天有一些考虑的话,可能需要有几个考虑。一是要把特别急功近利的钱排除掉,因为在这个行业领域之外有很多投资者对这件事情有不切实际的憧憬或者是幻想,觉得我给你钱了,明年你的估值就可以涨10倍,后年就可以套现一半,大后年就可以纳斯达克见了,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其实在这里面99%的人都不会实现这样的幻想。早到的投资者应该是成熟的投资者,对风险有理解,对时间有预期,对你做的事情或者对你这个人有兴趣。
另外,不要出让太多的股份,不要一开始就变成了小股东。如果别人需要的话可以给10、20%的股份,甚至更多一点,如果是当时唯一可以找到的钱,你也应该拿更多的股份。做好了这个决定,大家要遵守公司治理的逻辑,不要找后账,希望和你的投资者和团队一起好好把这个技术推进往前走。如果有选择的话,尽量选择有耐心的,对你有帮助,对风险有预期的投资者。
风投最喜欢这些创业者
先说最喜欢的创业者。我们看自己的投资公司里面的创业者的背景,我们试图总结出一些规律来,后来发现其实没有什么规律。我们投过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也有年纪不小的创业者,大部分是男生,但是女生的比例也相当高,特别是跟市场平均水平相比女性的比例也相当高。有一路的蓝筹股,恨不得小学都是在最好的小学,一直到最好的研究所,从天才儿童变成天才人才,也有普通大学毕业生,也没有上过大学的,我试图总结规律,后来发现没有特别的规律。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第一个现象。
第二个现象是,不同的领域对不同的创业者的背景、素质要求不一样。如果你是做云计算的,或者是外卖公司的CEO,在某一些方面可能会差很多,性格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你是传媒公司,你是游戏公司,你是一个电商公司,对人的性格、能力、阅历的要求也千差万别,也很难总结出一些百分之百的共同点。
什么东西是一致的?我们也在想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涌现出来几点。
第一,这个创业者是开放和坚强的创业者,坚强是指他的脑力和体力要达到一定的标准,CEO就像最辛苦的头马一样带着大马车始终往前跑,需要精力和意志都到及格线以上,每天从回邮件到跟工商税务打交道,跟投资者谈等等有无数的琐事组成,同一个工作5年甚至10年还没有受不了的感觉,这个很重要。这个人是不是足够的坚强,脑力和体力是不是在平均线以上,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意志上是不是可以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是很重要的基本的素质。
第二,是不是有一些常见的价值观。这个说起来比较虚,最终个人的力量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个人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叠加在一起才会有成熟效应。什么是个人的力量,可以让这个事情长期围着你转?就是你自己的人格力量、信念力量,这个非常重要。有没有长期的价值观可以鼓舞感召你身边的投资者、创业者、合作伙伴,这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人要有正能量,而且不是短期的驱动性的性格。
第三,需要有学习能力,他要不停地演进,即使是老革命也会遇到新问题,而且通常都是新的革命者。每个创业者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错的,我们见到的创业者都是很优秀的管理者或者是工程师,要不然可能都过不了前面的一、两个坎儿。比如说我要把这件事做起来,至少有5个愿意相信我的人跟我一起干,至少有相信我的人愿意给我钱。放在工作当中、生活当中,这些人的个人素质都是相当不错的,他们可能已经是比较好的班长或者是连长。为什么大家觉得投资者对创业者有苛求?其实不是有苛求,有的时候是市场竞争逻辑决定的。有100多人,中间只有2、3个人可以真正带领一个团队做一个改变社会的大事情。不同的创业每隔一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谈他的想法、格局,他的能力和优点会不断地延展和变化。这三点是我个人最期望,或者最想要在好的创业者身上找到的闪光的品质。
这些创业者,风投不会投!
很难讲不太喜欢的创业者,讲一个客观事实,什么样的创业者有可能会受到挑战。
第一,真正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很重要,而不是对上面附着的外在条件感兴趣。这很重要。不好的创业者会把创业当成行为艺术,他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特别是市场快速上升的时候会给创业者带来非常多的虚名或者是浮华,真正决定这个事儿是不是可以成功的大部分是其他人不知道的因素,在没有人看见你的时候,真正需要练内功的时候,是不是还真正的把这件事情放在心目中的第一位非常的重要。特别浮华的创业者,不是特别容易成功。
第二,不能够团结人的创业者,确实不容易成功因为创业者通常自己知道人才储备上有问题,而且什么时候该引进什么样的人心里没谱,坦率的说这个事本身也不是科学,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我们经常会看到创业者说需要什么样的人,投资者帮我们去找吧,或者是我需要什么样的人一直找不来,能不能介绍两个猎头。其实关键的一点是创业者有没有能力在你现在有关的关系网络中找到你想要的人,你去说服他们,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识别、感召、鼓舞你认为好的人,这个非常重要。大部分创业公司瓶颈最后是在人上面,发现创业者第一年谈想找这样的人,过去6个月以后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外部环境很重要,最终一个公司人格化的化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就是那么一、两个创始人,他们在吸引和团结人的能力决定了这个公司人才扩张的速度。
风投行业还在早期,加强知识储备、多和圈子里的人打交道,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坦率的说,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的创业者是没有本身在银行融到钱的,没有办法找到债权的钱,否则风险投资这个行业从第一天开始就不会存在。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并且能够让别人相信,或者可以由抵押物的应该找债权人投资者,比方说是一个实体创业公司,做一个餐馆,每个月的现金流很清楚,需要一笔扩张的资金,同时又有一定的抵押物,有房子有地等等。这是典型的债权投资者。股权投资者通常是业务快速发展,但是现金流非常差,成功了以后也许对投资者来说会有10倍、100倍回报甚至更高,这是一个典型的风险投资者愿意关注的类型。最终还是取决于这个生意本身的类型。
这个行业在快速发展,我们也有幸是其中的从业者,从广义上来讲,私募是任何非公开市场募集的钱都叫私募,包括VC、PE等等七七八八各种各样不同的财务工具。总的来说,肯定是一个好事情,而且是在市场发展的早期。从VC来看,今天融资规模跟美国市场相比是在1/3—1/2之间,所以本身还有很强的上升空间。从所谓市场的渗透率来看。从发挥的作用来看,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做到,比如说股权投资里面的传统的生意在中国没有大规模的开展。从市场的渗透率和从市场留下的空白点来看还有非常大的机会。风险肯定是有的,风险分成几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比方说个人的钱,不是大家刚工作两年,有10万块钱是不是就放在一个风险投资领域里面?或者说我父母有30万人民币,是不是应该放在风险投资里面?从这个角度来看,风险很大,因为这个市场从传统来看不是针对零售投资者募集的领域,它总有很大的经济波动。所以,我不是特别建议个人投资者对这个事情有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放很多钱到里面。整个行业刚刚开始,理想的发展状况应该通过层层代理,找到更好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找到政府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的钱,他们根据统计分析划拨一定的比例做这件事情,这个事情可以在各个角度去刺激经济,不管是鼓励创新的VC还是淘汰臃肿大企业的PE,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
现在这个市场发展很快,只要你想做都可以做得到,其实也很难讲有什么特别的建议。一是加强知识储备;二是想办法和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多打交道,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出现,也许你可能不一定第一步就能得到你最想要的机会,但是通过时间和自己的观察,只要想做这件事情,最终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