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
在有些城市,
18个人中有13人在用这款手机?
你是否知道,
它马上就要干掉苹果华为小米,
冲到市场*?
它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唾弃互联网营销,
却每1.1秒卖出一部?
在国产手机销量连续萎靡不振的时候,
它为何逆势大涨143%?
打败苹果、小米,甩掉华为!
OPPO眼看冲到国产手机*名?
在我们习惯了在各大媒体数码频道头条看到苹果、华为、小米等明星品牌新闻时,来自权威数据公司IDC的报告结果异常出人意料:
此外,在最新的赛诺通讯7月份报告中,OPPO份额增长0.4个百分点至15.7%(开放市场),而在6月份,OPPO的份额在很多分析机构报告中已经超越了华为成为国产手机的*名。
每1.1秒卖出一部
18个人13个用OPPO手机
在6月14日的沟通会上,OPPO副总裁吴强宣布了新手机OPPOR9的新数字:
面市88天,销量已达到700万。
平均算下来,每1.1秒就有1人选择R9系列。
(且R92799元的售价并不便宜,属于中高端机型)
在微博上,一名网友寻求意见“买iPhone SE还是买华为P9,还是买OPPOR 9?”结果在朋友们的建议下,这名网友最终选择了R9。朋友们的其中一条建议是“SE都以为是5S呢,那个尺寸已经out了”。在上半年的市场上,以华为、OPPO为首的国产品牌让苹果逐渐丢失了中国这个以往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浙江湖州,25岁的宋妍一天在与大家讨论手机时,好奇地问了一句“大家现在都是用什么手机?”结果跳出来的答案让她大吃一惊:苹果、OPPO、苹果、OPPO、OPPO、OPPO……细数下来,在这个有18个人的群中,竟然有13个人用的都是OPPO手机。
在山西祁县,经销商一个月能卖出2000台手机,其中OPPO占到40%。R9、R9 Plus达到供不应求。
在一、二线城市,OPPO的R和A系列型号非常受欢迎。在四、五线城市,OPPO占据了近一半的销量,尤其在五线城市中的占比,一年前的数字还是1.8%,现在已经高达12.6%。
OPPO的高价格、高利润、极高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占有率,一直是一个迷一样的存在,鲜有媒体真正能够解答清楚。
那么,以上这些耀眼成绩,OPPO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秘诀一
逆“线上”而行,线下,线下,线下!
渠道能力是OPPO的核心竞争力之一。OPPO手机并不像其他友商一样选择全力做互联网手机,线上渠道只占到10%左右,更多的是做线下市场,所以OPPO的手机利润不容小觑,这也是为什么它会这么舍得投钱去推广告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公交车站、电视台等线下广告牌位不断投放广告,在全国各地开设零售店,展开罕见的广告战术。2015年*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首次出现了季度环比下跌的格局下,OPPO却大增143%。用OPPO技术规划负责人卢建强的话来说,“我们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围棋,专注于自己的布局,而并不太担心对手做了什么。”
▲OPPO的线下实太恐怖:在二三线城市,你分分钟看到一条街的手机店都有OPPO标志性的绿色,有些更是有横幅、充气气球等等的存在。
截至2015年,OPPO线下门店已经有20多万家,同比约为魅族的10倍。在二三线城市,随处可见OPPO的专卖店,包括联通营业厅的每一个手机推销员,都在不遗余力地向消费者推荐OPPO手机。这种面对面的销售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赛诺201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创新先锋——OPPO,超越了苹果、三星、华为等众多强劲对手,获得了2015年8月线下手机销售的冠军。
OPPO线下渠道的牛逼之处,其实还可以通过一段叙述来体现(摘抄自商业价值》2015年开年之作,1月刊封面报道《OPPO真相》):初冬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郑州市被雾霾掩映着。二七广场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更是3C零售巨头扎堆和决战的地方。围绕着中心点——二七纪念塔,有5家规模或大或小的OPPO体验店,张栋昌是其中*一家体验店的店长。店内始终人流未断,刚送走了一对购买了Find 7又来店里买音响的夫妇,又来了两个20多岁的姑娘,“其中一个是老用户了,她又带自己的朋友过来买,这种熟人介绍来买的情况特别多。”张栋昌作为这家零售店的持股人,对店里的大小事务都极为上心,“干得好也是自己的。”
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购买人群,获利者。购买人群,夫妇,一般就是对手机不熟悉的人,而且还对线下门店放心,对网购不放心的人,还有姑娘,女生对手机也不熟悉,全靠店员推销;同时,店长也说:干得好也是自己的,也就说明,OPPO不会将所有的销售利润都拿走,有很大一部分都会留给线下。所以我们从这两点就能看出,OPPO线下红火是多合乎情理。
秘诀二
明星助力,品牌!品牌!品牌!
许多用户对OPPO品牌的认知,最初来自电视广告。OPPO最早进入人们视野,应该是在央视等电视媒体上。在进入手机领域之后,OPPO依旧利用电视媒体平台,但玩法已经不同于以前。这两年,OPPO包括与《奔跑吧,兄弟》等大型电视秀栏目合作,通过植入性广告,借助明星效应,极大的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用户的认可。目前OPPO的品牌认知度高达97%,特别在一些年轻用户心里,OPPO手机是当之无愧的*。
从R9目前卖了700万这个销售数字来看,OPPO总善于找到最当红的明星。OPPO最新签下的明星是杨洋,此前,李易峰、杨幂、TFboys都曾为OPPO代言,并都为其打造了专属定制机。
▲杨洋在OPPO活动现场
OPPO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几乎在品牌创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OPPO的定位在那些对自己有要求、对产品苛求的年轻人身上。我们需要找准目标人群在哪里,用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和对方沟通”。
秘诀三
只打爆款,敢于自宫
2015年,在媒体相继爆出国产手机厂商频频爆出倒下的消息时,OPPO闷声卖出了5000万的销量,市场份额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这都是因为OPPO的产品策略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背道而驰。小米、华为、魅族等都在通过增加产品线来提振销量,唯独OPPO一直削减产品线,主打一个系列——2014年OPPO有R系列、Find系列、A系列、N系列四条产品线,转眼2015年的发布会,就只剩“R”系列的独角戏。
OPPO认为,“机海和爆款,是源自三星和苹果的打法。与其分散精力做多款产品,不如专注R系列,这也是在实践‘从用户出发’的产品研发理念,而不是盲目去追求快速迭代的节奏。”
在业内人士看来,OPPO的可贵之处也不在于将爆品做得多成功,而是能够在机海战术里及时抽身、顶住压力选择做爆款的决定。实际上,这样“果断”的行事风格早年可见一斑,在3G向4G转型过程中,OPPO是*一家较早(2013年12月)砍掉3G产品线的国产手机厂商。
秘诀四
潜心修炼内功,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是,OPPO在过去几年无论是手机技术还是专利积累上,都在国产手机中排名前列。
▲OPPO在2015年的表现非常突出,获得了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第四名,通信专业类第二名。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OPPO已经连续6个月进入中国专利申请公开量TOP10了。
截至2016年7月31日,OPPO公开专利及发明专利申请共8323件。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为87.1%,在国产手机中名列前茅。
▲OPPO、魅族专利保护总体对比
▲小米与OPPO专利对比数据
并且,OPPO的专利申请聚焦于高价值和高质量的专利,如拍照、VOOC闪充、旋转摄像头等领域。以OPPO最知名的一句广告语是“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为例,OPPO的VOOC闪充技术已经申请了多项打包的专利技术。
到今年6月底,闪充的用户量将突破3000万。是因为VOOC闪充的充电速度更快,而且更安全。
为了测试它的安全性,OPPO做过非常极端的测试。工程师故意地剪坏充电线,故意地让手机进水,故意地让一部分电路短路,再进行闪充。结果,在类似的70多项普通用户几乎都不会遇到的极端环境下,VOOC闪充能按照设计停止充电,不会产生进一步危险。为了进行390项测试,R9在上市前经过了四轮试产,消耗了两万台手机。测试结束以后,这两万台R9实验机全部拆解销毁。
据悉,5G手机的研发是OPPO目前最要紧的事情。另外正在进行中的新技术还包括,蓝光保护眼睛的产品测试。
秘诀五
代理商吃得饱,一台手机能赚400块
除了门店数量众多,OPPO的线下渠道主要还是采用“代理商——经销商”的模式。OPPO在全国一共有36多个总代理,多数情况是“一省一代”。为了控制线下渠道成本,OPPO只采用一级代理商,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店面老板卖出一台R9能赚三四百元。
不仅利润高、舍得广告投入,OPPO还有保价政策。据代理商描述,“比如,你以1000元进了10台手机,结果卖了5台时降价到800元,亏的200元,可以下次进货时,直接抵扣货款。” 这无疑在收入不高的小县城非常受用。而无保价政策的华为和几乎没有利润的小米明显遇冷。
OPPO与代理的关系也极度信任和亲密:很多人都与OPPO有多年的合作关系。线下涉及到的渠道铺设、经销商培训,OPPO都会放权给代理商去做。每天的沟通,OPPO高管也会泡在群里,及时与代理商互动解决问题。
OPPO成功了吗?
不,我们很清醒
对于种种傲人的成绩,OPPO高层却在近期发布的公司内部信中坦言“如芒刺在背”。OPPO高层如此写道,“有时候辗转反侧,不能成寐,担心OPPO被外界捧杀,更担心伙伴们忘了使命和初心,没有更好的产品来回馈用户的信任与支持,因此而辜负用户的期望。”
OPPO副总裁吴强很推崇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一句话:“不要追逐利润,要让利润追逐你。”一个企业,做好你的用户研究,市场工作、产品研发,做好你的基本面的事情,把这些都做到位了,企业就会取得很好的结果。”
“不管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还是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20102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1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3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