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被中国屏蔽的外国科技公司,Google、Facebook和Twitter一定榜上有名。事实上,只有Facebook和Twitter确实被中国屏蔽,而Google由于不愿遵从中国审查规定选择自动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外国科技公司在中国都畅通无阻,比如eBay、Amazon、Viadeo、Apple和Samsung都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与中国本地公司撸起袖子大干了一番。
十几年前,相较于阿里巴巴,EBay稍逊一筹。2004年,Amazon通过收购*网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始终无法像在美国市场那样独占鳌头。2015年,由于LinkedIn的介入,法国职场社交网络Viadeo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
反观Apple和Samsung,尽管中国同行带来的竞争危机感日益增强,却也难以撼动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最近优步中国和滴滴达成互惠协议,不过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Uber被迫将中国市场拱手让给滴滴而已。
这些案例都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究竟外国科技公司是否可以打败中国本土企业?
显而易见,中国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方面设定的规章制度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更加严格。“防火长城”威力无穷,少有外国公司能够跨越这道通往中国的屏障。但是这不妨碍它们尝试,尝试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最终这都会归结到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公司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需要调整。有些公司不愿意屈就别人的规则,就直接退出。有些公司类似Facebook想要进入市场,但却遭到屏蔽,它们仍不放弃,继续游说政府争取成功。还有一些公司已经成功进入市场,但是到处束手束脚、没法大放异彩,Amazon、Viadeo甚至Airbnb都是此类典型。
但是也有公司得偿所愿,比如LinkedIn(至少现在如此)。它们于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小心经营其中文网站Lingying(领英),不到两年时间就获得2000万订阅用户。为什么它们能够大获成功?因为它们适应了中国的市场环境,它们不仅根据当地规则调整自己,还与当地公司红杉中国和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密切合作,熟悉中国市场。
LinkedIn还为LinkedIn中国选定了大中华区总裁,使公司掌握更多自主权,适应当地需求。它还与腾讯旗下的微信合作,用户在使用微信的时候可以直接跳转页面,登陆中国商圈社交应用赤兔,公司还计划推出新闻阅读应用Pulse的中国版。
另一个例子是Evernote,它也是通过本土化获得成功的。这些外国公司不仅招纳当地贤才,还利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实行本土化营销策略。在201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它们做了详尽的市场调查,意图解决中国消费者的两大痛点:安全性和私密性。最后它们还确定了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印象笔记”。这个战略卓有成效,在推出后的一年内它就获得400万中国用户,2015年该用户数飙升至1700万。
有人说由于外国科技公司被中国市场屏蔽,良莠不齐的跟风者纷纷流进市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微信就是此类典型。尽管最初受到Kik启发,并且与WhatsApp有相似之处,但是它已经从简单的聊天工具升级为国人生活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用户现在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微信支付,并通过微信进行网上购物付款、转账、买电影票、打的、交付水电费等等。事实上,它的功能还有很多,足以体现微信的经营模式十分强大,远远超过WhatsApp之类的普通聊天应用。
当然,十五年来中国的科技市场日渐强盛。十多年前,当阿里巴巴与eBay竞争的时候,中国的科技市场非常落后。阿里巴巴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采取游击战术击败强势的外国竞争对手。今天,市场的游戏规则和在内的玩家背景都更为复杂,他们的经营手段比以往更加细致。
要想“赢”,国外的科技公司需要适应中国的背景,牢牢抓住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本土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由总部授权,当地领导班子去执行。部分人或许的确遭到市场屏蔽或者不受欢迎,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机会遍地都是。在中国成功实在不易,但是这对谁来说都一样,无关国籍。如果不遵守规则、不学习和适应的话,要取得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
LinkedIn中国的赤兔正在努力营造市场牵引力。Evernote尽管初尝甜头,但是要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似乎还需经历一些挑战。事实上,很难界定哪些为中国企业,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东都不是中国人,而LinkedIn中国和优步中国的主要股东却都来自中国。
随着中国科技行业的蒸蒸日上,企业将会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谁与争锋将不会受到“被屏蔽”的牵制,拥有正确思维、能够适应中国市场游戏规则的公司才是最终大赢家。从这一方面来说,这将是公司领导力、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的综合考量。
20826起
融资事件
4341.1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451家
企业
1123家
涉及机构
507起
上市事件
4.4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