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他43岁借来2万块创业,结果光5条虫子就卖10个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说吴以岭是名医,是院士,是企业家,而吴以岭却说“我就是一个大夫”。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中医典籍倒背如流。不过,放着好好的医生不做,偏偏去卖药,结果仅靠5只虫子就卖了将近10个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就是以岭药业的创始人吴以岭。

  1949年10月,吴以岭出生于河北故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吴以岭与生俱来的对中草药的兴趣就是得益于父亲的遗传。

  打5岁开始,吴以岭就能背方子、辨草药,到了13岁已经能辨别200多种中草药。1966年文革爆发,吴以岭干脆彻底告别课堂,白天给父亲拎药箱,晚上苦读中医典籍。

  那年冬至,父亲起夜,发现吴以岭屋里的灯还亮着,推门一看,吴以岭熟睡在书桌旁,屋里还有一盆没烧完的炭,“如果再晚两个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凭着勤奋劲头,短短3年,吴以岭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等50多本中医经典典籍,同时,他又开始自学西医基础理论。

  为提高临床水平,吴以岭经常穿山越岭,到周围十多个村的卫生所拜师学艺。久而久之,吴以岭光靠闻味儿就知道用了什么草药,11年间积累了100多本病例,吴以岭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吴大夫”。

  1977年恢复高考,凭着从小练就的童子功,吴以岭一举考上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

  大学期间,他异常勤奋,仅用2年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最后连跳2级,成功被南京中医院心血管与糖尿病硕士专业录取。3年后,吴以岭正式成了河北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医生。

  1980年2月,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前来就诊,那是一个有着20多年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刚开始,吴以岭按照惯例,开了几副活血化瘀的药方,可是2个月后还是不见好转。

  患者难受,吴以岭更难受。那段时间,古代典籍像电影一样在吴以岭的脑海里一遍遍闪过,忽然他灵光一现,“清代名医叶天士曾说,瘀久病重,可用虫类祛瘀搜剔,”于是,吴以岭决定换个方法,“从虫子打开突破口”。

  此后的一个月,吴以岭详细翻阅了100多本线装书籍,光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就跑了3趟,“用红蓝铅笔画出重点、次重点,在一旁作批注”。仅仅本钢纲目第5节,吴以岭就做了5000多字的笔记。

  当年6月,征得病人同意后,吴以岭在病人的常规方剂中,每副加入了8克全蝎、蜈蚣。谁知过了两天,患者拿着拐棍就跑了过来,“把药吃错了,您给开的4副药,一次全给吃了。”

  “啊!”吴以岭大惊失色,差点心脏病突发。怎知患者呵呵一乐,“以前的那种胸闷和疼痛的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吴以岭又惊又喜,“吃了这么大剂量竟然没事,看来是对路了。”

  随后,吴以岭果断添加土鳖、蜈蚣、水蛭等3中既活血又通络的虫类药。经过半年4个疗程的治疗,那位患者的冠心病竟然奇迹般好转起来。

  1982年底,吴以岭的独特处方问世,定名为“通心络”,专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过,中医院很多老大夫不以为然,“靠一堆虫子治病,悬!”

  医生尚且存在质疑,何况是普通患者?为此,吴以岭专门找到中药研究室,“帮忙做动物药理实验”。一年后,50只小白鼠的实验结果证明“通心络不但能够有效避免血管痉挛的发生,还有降血脂、抗血凝的作用。”

  备受鼓舞的吴以岭,随后跟朋友东借西借凑了2万块钱,租了3间小平房做实验室,他一口气做出300份通心络胶囊,“免费送给患者。”


  到了1988年,吴以岭收到有效病例100例。也正是这100份有效病例,让吴以岭有了将通心络胶囊产业化的打算,“一个普通医生一天能看20个病人,工作50年,最多看36万个病人,可药品一投产,马上可以造福百姓千千万”。

  不过,吴以岭找到之前联系过的50家药企,其中49家药企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没有批文免谈!”第50家倒是答应了,但是提出的附加条件是,“科研成果必须拿到英国注册”,“那不成了英国人的成果了?”吴以岭坚决不干。

  既然没有人愿意合作,吴以岭一气之下决定辞职单干。赶巧的是,这一年石家庄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当吴以岭把开办医药研究所的申请一递,开发区的领导立马喜笑颜开。

  怎么回事?原来开发区急需引进几家高科技企业,可这开发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半年都没找到一家企业,吴以岭是进区的*家药企!

  领导一上心,立马就不一样了,“半年都办不成的批文,3个月就拿到了手”。

  批文一到手,同行立马闻风而动,一夜之间石家庄3所公立医院过来10个大夫。于是,1992年6月16日,石家庄开发区红旗大街61号,以岭医药所正式挂牌。

  不过,开发药难,卖药更难,对搞学术出身的吴以岭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从夏天到冬天,他白白送出去5大箱药品,却没有一个回头客。

  “苦了自己也就算了,关键十几个兄弟的身后是十多个家庭”,所以,每次吴以岭想要放弃的时候,他又咬牙坚持了下来,第二天继续激情满满骑自行车去找销路。

  1993年五一,他刚刚走到广安大街,就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爷子捂着胸口,在路边不能动弹。“不好,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吴以岭赶紧拿出4粒通心络给老爷子服下,直到心跳恢复平稳,他才留下5盒通心络胶囊转身离开。

  2周后,吴以岭家中的门铃响个不停。一开门,老爷子一家老小七八口都来了。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老爷子的大儿子是时任科委的领导,“一方面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过来见识一下这味神奇的通心络胶囊”。

  就这样,吴以岭的通心络胶囊最后得到了国家部委的立项,并争取到了宝贵的500万资金支持。

  4年后,通心络胶囊顺利实现量产。1999年,2000多家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通心络一举闯进了全国500多家医院和药房。

  一年后的2000年,通心络胶囊销售额突破10个亿。

  中医药自古不分家。然而建国以后,由于专业分得过细,中医药界却长期存在“搞医的不懂药,搞药的不懂医,搞教学科研的不懂临床”。鉴于此,吴以岭果断确定了“临床——科研——生产”三足鼎立的发展路子。

  首先,建立以岭医院

  2001年,在石家庄桥西区,吴以岭投入上亿资金,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以岭医院”。

  从患者*次踏入医院,吴以岭就为他们建立科研病历,“详细记录诊治过程、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籍以观察总结诊治规律。这回,吴以岭来真的,“所有医生必须照做,不做就走人!”

  其次,建立科研基地

  打铁需要自身硬,吴以岭一口气投入4000多万,建立了包括药理实验室、中药生产、生物工程公司等在内的10家基地。

  同时,3年引进200多位具有医学、药学的硕士、博士。吴以岭清亲自挂帅,出任“以岭”医院科研小组组长,每个月定期召开内部学术讨论会。

  最后,扩大生产,持续打造新品

  继通心络胶囊成功之后,2001年,吴以岭继续在心血管药物方面下功夫,他先后花了3年时间,成功研发出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一经投放市场,参松养心胶囊回头顾客100%。

  2002年后,一手通心络胶囊,一手参松养心胶囊,吴以岭的以岭药业就成了我国医药市场的香饽饽。

  2003年大年初四,以岭药业驻广东办事处负责人给吴以岭打来电话,“需要紧急调拨2000箱莲花清瘟胶囊,广州这边感冒药卖疯了。”

  怎么回事?原来广东一些地方不明发热患者骤然增多,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莲花清瘟胶囊遭到顾客疯抢,卖到脱销。

  直到3月初,事情才明了,“原来是非典!”也正是那场非典,让广东人民无意中认识了莲花清瘟胶囊,也让吴以岭看到了感冒市场的巨大潜力。

  不过,当时的感冒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感康”主打抗病毒,“新康泰克”主打12小时持续缓解感冒症状,“白加黑”黑白分开给药,当时的这些药企,全在全国50多家卫视大打广告。

  “要不要跟着打广告?”一了解,市场上排名前十的药企广告投入都在3000万以上。“相互打价格战?太没意思了!”任性的吴以岭决定另辟蹊径,他索性放弃广告投入,改而“免费送药”。

  此后三个月,吴以岭开始送药,北京各大高校免费,给驻南口的部队免费,给广安门医院、西苑等10几家医院的呼吸科免费,给四川凉山的贫困地区免费……光2005年,吴以岭就免费送出去1000万的莲花清瘟胶囊。

  免费不是好药?当然不是!

  当年5月,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对胶囊进行了杀毒等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连花清瘟胶囊杀灭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接近100%。随后,吴以岭的连花清瘟胶囊被卫生部列入《人禽流感诊疗方案》,成为治疗人禽流感推荐用药。

  结果2008年,莲花清瘟胶囊卖了1个亿。

  2009年5月11日,我国确诊首例甲流病例,多地搞得人心惶惶。

  当天,《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从流感国际科学研讨会上传出信息,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甲流临床上取得重大突破。”

  《新闻联播》一播不要紧,以岭药业一下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换成别家,那还不乘机涨价大发一笔,吴以岭偏不,他反而在原价40块的基础上,直接降到20元,足足降了一半,“*不能发国难财。”

  要知道,在甲流肆虐时期,其他同类药品价格都在100块以上。一时间,莲花清瘟胶囊在药店的首荐率提高到20%,城市人群知晓率从5%提高到40%。“退热时间快,又便宜”,吴以岭给普通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后,吴以岭的连花清瘟胶囊一举冲进前3,增长率位列所有感冒药的*位,2009年连花清瘟胶囊卖到8个亿。

  2011年7月,以岭药业成功登陆中小板,吴以岭的身价直逼50亿。

  上市以后,吴以岭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2012年,他一口气研发出治疗冠心病的芪苈强心胶等10个专利创新药,均应用到临床实验中。

  2013年,吴以岭还把中药带出国门,实施“转移加工-国际注册-专利新药”三步走战略,看家法宝“通心络胶囊”畅销韩国、越南10多个国家。

  2014年底,以岭集团的年营业额接近30亿。吴以岭也逐渐把肩上的担子交给儿女,不过,65岁的他仍坚持每周二出诊,“挂号费8元”。

  有人说吴以岭是名医,是院士,是企业家,而吴以岭却说“我就是一个大夫”。

  本文转载自硕士博士圈(phdmaster),已获得授权。

靠着“傻大胆”,他49岁闯出187亿的上市公司,从此风驰天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