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
纽约时间5月16日13:00,白鲨MIX准时上线众筹网站Indiegogo。
“有人订购了一台!”15分钟后,众筹首单完成,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天津滨海新区一栋大楼内响起了欢呼声。
最终,白鲨MIX原计划2个月的众筹期,40小时内的完成度就已突破100%。
魏建仓松了口气,深之蓝走向海外的第一步,落实了。
白鲨MIX是深之蓝最新推出的娱乐级水下助推器,不会游泳的新手使用它可以轻松的在水中游起来;发烧友则可以享受它强劲的推力,并可以通过挂载Gopro相机将人眼的视觉体验统统拍摄下来。
而在发布白鲨MIX前,不到5岁的深之蓝产品已经在水下打捞救援、水下工程、桥梁大坝检测、船体检查、水下安保监测、核电/水电领域、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科学考察等军事和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疯了么,扔掉部队“金饭碗”去创业
(深之蓝创始人魏建仓)
魏建仓是一位非典型创业者,在创立深之蓝之前,他在军队待了近10年。
在大学时代,他的商业嗅觉便开始觉醒——当时正值电脑刚进入个人消费领域、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他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便第一批做了“倒卖”电脑的买卖,一台电脑可以赚1000块钱,由此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当其他人意识到这一赚钱机会想要进入时,一台电脑仅能赚200~300元,唯有扼腕叹息。
2006年,魏建仓从国防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惯性导航方向)硕士毕业后,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入职。在这里一步步从基层干起,他28岁就成为了厂长助理。
在部队工厂的日子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但正是太舒适了,“一眼能看到头”,不安分的魏建仓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他不顾领导、家人劝阻,于2012年年底递交了转业报告。
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被写进了十八大报告,国家开始空前重视海洋的安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又由于这一产业高度的管控性、高科技性和机密性,进入的民营企业非常少,国内该方面产品多依赖于进口。魏建仓敏锐的捕捉到了其中的机会及价值,最终选择以“水下机器人”为切入口创业,并于2013年成立深之蓝。
魏建仓把人生中每一次大的改变都归结于“机缘巧合”,实际上如果没有自身的实力、积累和眼光,“机缘”也不一定就能变成“机遇”。
2012年12月,魏建仓和爱人回到老家,专门拜访了当地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的企业家孙总,当聊到了自己正要做的水下机器人时,孙总直接对魏建仓说,“你要干的话,我别的没有,有点钱给你。”
不久后,孙总到天津开会,顺道看了深之蓝最初的样机,他立马拍板:“这个事可以干,你需要多少钱?500W、1000W都可以。”
最终,魏建仓拿了孙总500万天使投资,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感慨万千:孙总这个人呐,一是只做自己认为于国家、社会及个人有价值的事情,二是信任我。
这就是深之蓝天使投资的来源,如今,500万已经不知翻了多少倍。
深之蓝的Pre-A轮融资同样来得很戏剧性。
2013年12月28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滨海新区开发区考察指导工作,深之蓝公司作为科技创新企业代表现场向总理介绍水下滑翔机产品,候场时魏建仓刚好与泰达投资的老总坐在一桌,两人便趁机聊了深之蓝的情况,最终,泰达给了深之蓝1000万元。
这两笔钱让深之蓝不用四处找钱、着急商业化,可以潜下心来慢慢打磨技术和产品。
“整个国家都做不出来,我们怎么可能?”
(江豚Ⅳ在长江试验)
在深之蓝之前,大到神舟系列飞船,小到以大疆为代表的各类无人机,“天上”已成红海。彼时,一方面由于相关技术基本都停留在科研和军工领域,另一方面则是技术门槛和壁垒相对较高,国内“水下”市场还是一穷二白。深之蓝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只有靠自己慢慢摸索。
深之蓝最初采取的策略是高价买回国外的产品,拆开进行仿制,但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差、参数也差很多,在魏建仓看来根本不行。
后来深之蓝开始做缆控水下机器人(ROV)-海豚时,就从国外高价买回推进器,再自己做集成系统,但“没有人买”。归根结底是因为进口推进器贵,导致深之蓝产品和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差不多,但大家都更信任国外的技术。
魏建仓想了很久,认为只有自主研发推进器才有出路,但早期的研发人员都一致认为这是痴人说梦——整个国家都做不出来,我们怎么可能?连创始团队都产生了分歧,合伙人认为应该去搞项目、搞关系,魏建仓则坚持没有技术和产品去赚快钱是在坑人,迟早要完。
“(2014年下半年-2015上半年)那是最痛苦的时候,合伙人都走了,为了对投资人和员工负责,我只有死撑。”魏建仓回忆。
怎么办?只能花高薪去招水平更高的人。
“高端电机谁做的最好,全国去找,挖过来;减速器系统没有做得好的,那就从其他行业找。也被坑过钱,最后还是找到了合适的人。产品设计出来了但加工不出来,就自己设计刀具;产品出来以后性能没问题,但寿命不长,再解决寿命问题。一步步死磕,后来推进器技术就突破了。”
慢慢的,魏建仓的底气和决心就不一样了。“敢说比美国好,敢测敢比。连军方都说深之蓝的技术可以作为全国标准。”
关键技术突破后,公司发生了浴火重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慢慢的,产品多了,在行业的影响力大了。
“直到江豚Ⅳ出来,我才不讨厌它了,但还谈不上喜欢。为什么?因为它到长江里能跑了,但还可以做到更好。”魏建仓抿了口茶,回忆起他创业5年多的死磕成果。
“魏总,我看上你了”
最痛苦的时候,魏建仓又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在一次活动中,源星资本创始合伙人于立峰偶然了解到深之蓝后,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不久,他“杀到”深之蓝天津总部,和魏建仓聊了以后,直接对他说,“魏总,我看上你了。”
2015年4月,源星资本投资深之蓝3000万元的A轮,此后2017年4月的A+轮于立峰又坚定的跟投。
于立峰对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表示,深之蓝非常符合源星资本的投资偏好:第一,有核心技术,先进的水下推进器(自带控制+转速极低),精密的计算机算法;第二,有明确的产品形态,水下无人机、水下潜航器;第三,基于技术核心的产品制造公司,未来就是卖产品,军品(潜航器、近海防卫、靶标、无人潜艇等)+民品(to B就是救援、测绘,to C可能是潜水),有大市场+大需求,商业模式是可以被验证的。
不仅仅雪中送炭,提供资金解了深之蓝的燃眉之急,拥有14年企业管理经验、18年风险投资经验的“老司机”于立峰,还在公司战略、格局和管理方面给了魏建仓很大的帮助。
于立峰直接对魏建仓说:”第一,我当你的垃圾桶,有什么痛苦可以和我说;第二,有什么‘坏事’我帮你去干。”在深之蓝前期创始团队退出、后续融资规划及深之蓝整体战略制定等方面,于立峰都给了深之蓝很大的帮助。
2017年4月,深之蓝又获1.1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索道资本、顺为资本、洪泰基金、尚势资本、鼎翔投资、源星资本、泰达科技、盛景网联、孙海波、黄建等。
做水下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
(白鲨MIX推进器)
目前,深之蓝已经形成了军事/工业、商用和消费三条产品线,基于国外消费级产品的缺失、国内军用和工业产品的空白,深之蓝的战略是在国外市场主推个人消费级产品,迎合国外消费者尝试新鲜事物的需求;国内市场则以军事、工业的水下机器人项目为重心,包括智慧海洋项目、海油工程、海洋科考、海洋环境数据、海上救生等
商用产品则不分国内外市场,以电影拍摄、旅游、海洋馆娱乐、科技展览等场合为主。
在起家的军用领域,深之蓝的产品可以运用到港口安防、舰艇维护、港湾监视等多个领域。而在海军越来越受重视,国家投入急剧增加及军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魏建仓对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表示,“国家在水下1300亿的投入,如果能拿到1%、0.5%的市场,都是很大的数目。”他的“小目标”是军事/工业订单今年实现5000万元,明年突破1.5亿元。
工业方面,仅从一个非常小的方向来说,于立峰曾对投资界表示,“中国有5000个水上救援队,基本上这些救援队都配了无人机,便于它对救援区域的侦查了解,但水下无人机还有一定局限性。深之蓝产品已经卖给两个救援队,他们在水底下救援时可以为ROV配备机械手,辅助救援”。
商用领域,深之蓝已经与水族馆、游艇、潜水俱乐部、科技馆等正在对接合作。5月底,深之蓝与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开展了一次创新合作尝试,依托白鲨Pro的双目技术,让游客佩戴智能眼镜,以水下机器人视角拍摄小鱼,在线识别深海鱼类。“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兴奋,戴上VR眼镜都以为有个鱼在眼前,乱蹦乱跳的抓。”魏建仓说。
而消费领域,魏建仓有更大的想象。前文提到的水下助推器“白鲨MIX”,几家相关渠道巨头正在与深之蓝谈合作,计划运用现有产品在海外的线下渠道,直接铺货,近海岛店采用租售结合的模式,目前保守估计一年可达到10万台的销售量。
此外,深之蓝正在筹划“水下平衡车共享”计划,计划在中国2w多个游泳馆中,每家游泳馆投放20~40台白鲨MIX,这就是20亿的销售额。基于游泳馆足够封闭及趣味性够强,魏建仓更大的“野心”在于由此形成一个垂直的水上运动细分商城。
深之蓝的企业愿景是做水下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人类水下资源开发和国家安全提供核心装备保障能力。
深之蓝路还很长,但正如现今中国品牌的缓慢觉醒及崛起,我知道魏建仓所谋划的,一切皆有可能。
注:《你好创始人》,投资界2017年重磅推出,聚焦“产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明星企业的创始人”,讲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业心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专访自荐请发邮件至coralli@zero2ipo.com.cn】
20079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0998家
企业
3267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