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吴尚志:“中国本土第一 PE”背后的缔造者

“创业”是注定要与“艰苦”联系在一起的。从离开世界银行大楼的那天起,书香门第的出身、光芒闪耀的学历和令人艳羡的职业都已成为过去,一切推倒,全部重来。

  7月12日,清科集团旗下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门户——投资界(www.PEdaily.cn)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国内顶级私募股权数据库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前后历时4个月筹备评选的「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隆重发布。

  「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总榜单上每一位投资人都有着深刻的行业洞察,决策敏锐果断,在诡谲的创投江湖中辨识千里马、独角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接下来,《投资界》将对上榜投资人进行追踪报道——从人生履历到经典案例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界》将一一放送,敬请期待。

姓名:吴尚志

年龄:66岁

职位: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

代表案例:美的集团、双汇集团、蒙牛乳业、绿地集团、链家地产、商汤科技

  在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投资人当中,极少有谁像吴尚志一样,从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亲历了新中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又在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一批背负国家和家族希望的留学生,奔赴美国留学;更为传奇的是,当年那个负笈留学的年轻人所创办的鼎晖投资在日后成为了中国本土第一 PE。跌宕起伏的命运造就了非同凡响的人生。早期下乡的经历,磨炼出了吴尚志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善待他人的秉性——多年以后,那份面对困境时的顽强意志帮助吴尚志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就了今天的投资界巨擘;而那谦恭低调的个性,则让他成为了业界和员工口中亲切的“老吴”。

  老吴为人低调,多年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也有人说他“其实很精明,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不管怎样,业界公认的“中国第一 PE”非“老吴”及其所代表的鼎晖投资莫属。

  42 岁,青春刚刚开始初见吴尚志,面前这位一身休闲西装的长者仿佛是个温和儒雅的教授,而非叱咤风云、管理着近千亿元资金的资产大佬——事实上,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吴尚志最初还真是学者出身。

  1978 年,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著名医学家吴英恺的儿子吴尚志考取了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随即因英语优势获得了公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的机会。随后的几年,吴尚志先后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和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但毕业后的吴尚志,既未从事管理,也没有去做工程师,而是成为了世界银行直接投资部的高级投资官员——彼时还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在世界最高级别的金融机构中,还鲜少见中国人的身影,年轻有为的吴尚志成为了家族的骄傲。

  但投资官的角色似乎并不能满足雄心勃勃的吴尚志。1992 年,已经 42岁的吴尚志毅然离开美国,回到家乡北京。那时他已看到,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国蕴藏着潜力巨大的市场,可助刚刚起步的中国优秀企业一臂之力,这既是自己的机会,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

  42 岁,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个人生定型的年纪,心理只会比身体衰老得更早,回头看,青春已经远去;向前望,退休似已成了唯一的盼头。而吴尚志恰恰选择在这个年纪辞去光鲜亮丽的世界银行投资官员的职位,回到祖国二次创业——也许对他来说,青春此刻才刚刚开始。

  “创业”是注定要与“艰苦”联系在一起的。从离开世界银行大楼的那天起,书香门第的出身、光芒闪耀的学历和令人艳羡的职业都已成为过去,一切推倒,全部重来。

  20 世纪 90 年代初,正是西方那些经验成熟而又目空一切的金融巨头们大举进入中国的时代,他们并没有对“只是一介国际官僚”(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高管的评价)的吴尚志另眼相看,只是邀请他加入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由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行)。

  初入公司,吴尚志就表现出了对直接投资的巨大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已过不惑之年的吴尚志那时已经决定,将投资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十年磨一剑

  2002 年,国家出台了“证券公司不得开展私募股权业务”的政策,已在投行学习、磨炼了 10 年的吴尚志毅然决定自立门户,与其他几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鼎晖投资。

  “鼎是三足,很稳健;晖是早晨第一缕阳光,是创新。鼎晖,就是既要稳健又要创新。”十几年后,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的吴尚志笑着谈起了设立“鼎晖”品牌的初衷。

  当初刚刚成立的鼎晖与其他一切创业公司一样,几张办公桌就是其全部的财产。合伙人王霖回忆道:“去蒙牛调研时,公司甚至掏不出到内蒙古的机票钱。”第一年的募资也不顺利,原计划募集 1 亿美元,最后只募集到了7 500 万美元——只完成了原计划的 3/4。

  在重重困难中,第一笔投资的成功与否就显得格外重要。吴尚志反复考察,终于认定:国有企业增长乏力,市场将被重新瓜分,在全新的消费品牌建立过程中,一定会有大量新的巨头出现。经过慎重考虑,吴尚志将第一期基金分别投给了南孚、蒙牛、李宁分众传媒等 9 家公司。这次选择为鼎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仅蒙牛一家,鼎晖投入 5 亿元人民币,3 年内获得回报26 亿港元,投资收益率达到了 500%;其他几家企业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鼎晖一举扭转了业内唱衰局势的看法,迅速跻身国内投资公司前列。

  如果说投资南孚和蒙牛让鼎晖打了场翻身仗,那么 2013 年领导双汇吞并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则成为了鼎晖真正问鼎中原的经典战例。

  史密斯菲尔德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从 20 世纪初就因美国市场饱和而陷入了发展停滞状态;而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双汇如能成功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则既能获得国外猪肉资源,以减轻双汇的原料供应压力;又能增加中国的食品安全系数。而鼎晖在这一收购案中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 2013 年 5 月开始,吴尚志的合伙人焦震同时指挥全球上百名律师、会计师、投行家和企业家,日夜奋战,用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价值 71 亿美元的收购交易。这次收购成为了中国农业企业国际化的经典成功案例,让双汇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供应商。事后,双汇董事长万隆丝毫不吝惜对鼎晖的赞誉:“鼎晖在重组时给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没有鼎晖,我们的视野不会这么开阔。”在鼎晖的支持下,双汇先后经历了 MBO(管理层收购)、上市等一系列大动作,并成为了今天妇孺皆知的、国际化的现代公司。

  除了双汇,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接受过鼎晖的投资:百丽、奇虎 360、美的、蒙牛、链家、汉庭、晨光文具……在过去的 15 年里,鼎晖帮助无数的中国企业发展壮大,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

  经历了 15 年的发展,鼎晖不止扶持了大批的国有企业,更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壮大。

  “战略虽重要,业绩更重要”。这是吴尚志常常挂在口头的要求。业绩是鼎晖所追求的神圣目标,而吴尚志的精力和时间也多花费在各种利益和风险平衡上:平衡投资人利益、公司内部利益与投资风险。在三者产生矛盾时,投资人的利益则永远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对业绩的追求终于造就了如今鼎晖非凡的体量。今天的鼎晖,管理着总规模超过 1 200 亿元的资金,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创新与成长、证券投资、地产投资、夹层投资、财富管理六大业务板块。自《福布斯》中文版杂志2012 年推出中国最佳 PE 投资机构排行榜以来,鼎晖投资长期蝉联最佳 PE投资机构榜首。

开拓多元业务,实施综合资管

  “一日 PE,永远 PE。”这是华尔街投资界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在吴尚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 PE 行业是“一门风险和回报处于企业家和打工者之间的生意”,既不用承担企业家那样的巨大风险,又能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另外,投资不同的行业,就要经常学习不同的知识,见识各异的业界高人,这也是吴尚志比较喜欢的工作方式。除了 PE,他也不想再做别的了。

  最近几年,PE 的投资行为正在出现分化:一方面,部分 PE 随着管理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成长为“大基金”,它们投资单个项目的金额也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部分经过裂变的 PE 机构,合伙人单飞,较多采取“小步快走”战术——基金规模不大,单个项目投资金额也不大。

  这造成了基金追逐早期和后期投资的局面,而一些中型成长项目的机会却被忽视了。2015 年,鼎晖瞄准了这一机遇,把 VC 与 PE 的医疗和成长型投资团队战略重组为创新与成长基金。这个基金主要投向医疗、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即科技、媒体和通信)和其他增长型企业,现在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团队都在扩大。

  从 PE、创新与成长基金,到夹层、地产、二级市场、财富管理,再到不良资产,鼎晖投资已然成为一艘兼理多元业务的综合资产管理航母。其中,2006 年成立的润晖投资很是低调。“别人不太知道我们其实有做二级市场基金,而且规模还不小。”吴尚志说:“润晖目前管理 280 亿元人民币,润晖只做一件事,就是管理国际机构的钱,通过 QFII 和 RQFII 投资 A股市场。”客户群体为境外主权基金、养老金、捐赠基金、基金会和家族基金等。润晖投资提供两类不同的投资策略——相对收益策略和绝对收益策略,二者皆为做多策略。

  鼎晖夹层与信用投资成立于 2011 年,截至 2017 年 10 月,鼎晖夹层与信用团队发起设立了 5 支人民币夹层基金,累计投资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共投资了 53 个项目,其中有 32 个项目已成功退出。成立 6 年来,鼎晖夹层与信用投资基金已经连续创造了多个业内“第一”——第一个有成功基金退出经验的国内夹层基金、第一个引入险资做 LP 的国内夹层基金、第一个实现 LP 完全机构化的国内夹层基金。

  对于夹层基金,吴尚志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私募夹层投资从 2008 年以后规模大增,已经与 PE 接近了。我国的夹层基金投资者以机构为主,鼎晖成立的夹层基金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机构投资参与。相对于 PE,夹层业务的核心是要做好风险控制,让现金流能清晰一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夹层基金在国际市场发展迅速。1986 年,全球夹层基金的规模只有 3 亿美元,到了 2014 年已经达到 3 72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是 29%。中国夹层基金则从 2005 年开始出现。到 2011 年,很多机构相继成立夹层基金,中信产业基金鼎晖夹层基金均在这一年成立。此后,2012年光大控股的夹层基金成立,2013 年弘毅投资的夹层基金成立。

“六字秘诀”缔造 PE 帝国

  从 20 亿美元的纯美元 PE,生长到 1 200 亿元人民币的综合资产管理集团,鼎晖规模的增长、业务的变迁依托的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映射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历程。

  过去 15 年间,鼎晖先后投资了 180 多家企业,覆盖农业、制造业、消费零售业、医疗、互联网等诸多行业,其中近 50 家在国内外上市,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导品牌,其中,蒙牛、百丽、双汇、链家地产、现代牧业奇虎360、晨光文具、谢瑞麟、美的、房多多等是其投资履历中的明星。

  但在经历几轮经济周期与起伏之后,为什么是鼎晖投资而非其他 PE 机构“胜其如此”,背后是否有独特的方法论?

  “对于优秀基金的素质,这个问题我有些思考。”吴尚志对此深有感触。

  他认为,首先,私募机构要有诚信,一定要得到投资人的长期信任,即便经济下行,可能原来有些投资不及预期,也要说实话。

  其次,要有专业的能力。“这个能力除了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机构投资体系的建设。每个新业务都需要培养的过程和时间。我个人观察,这个时间平均是 7 年,即一个业务从零开始慢慢磨合,团队在一起工作形成合力,形成自律的文化和制度,积累足够的个人和集体经验,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炼。”

  最后,吴尚志认为,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其实,这个品牌就诉说出了这个投资团队的自律文化、诚信及专业能力。”

  “诚信、专业、品牌”,这是鼎晖的六字方法论。

  “观察世界级的私募公司,他们比我们早走了 20 年。中国 PE 的体量还远小于美国,但是我们已超过日本,也会慢慢赶上欧洲。中国 PE 成为国际化机构的过程中,作为股权或者另类资产管理人,要接近美国那个体量并瞄准国际化,不仅需要优秀的投资机构自身的努力和提高,而且更需要本土的生态、本土机构投资人的参与和支持,唯有如此,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成熟才有可能实现。”吴尚志说。

结语

  管理着超千亿元资金的鼎晖投资当家人吴尚志,始终保持着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习惯。他并不热衷于树立个人权威,而是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让企业的每一位合伙人都有机会畅所欲言,甚至他自己的决策都曾经被他亲自设立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所否定。

  但这位 66 岁的长者依旧以他独有的风度和魅力凝聚着团队——也许学者和企业家的身份并不矛盾,至少二者在吴尚志身上,是兼而有之的。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